第295章 郗鑒之謀
“如今清河已經空虛,若是與石勒在此對戰,必會遭受胡虜騎兵襲擾後路輜重。”
劉預微微皺起了眉頭。
“這樣的話,正好入了石勒的下懷,等到我軍後援不濟之時,就必須要撤軍了,胡虜就可以尾隨其後不停的襲擾,不僅這些新附的百姓要死傷十之**,要是我軍稍有不慎,遭逢大敗也未可知。”
郗鑒緊接著說道。
“冀州雖大,但卻僅能容一主。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陛下親率精兵興師至此,何不親勵三軍之血勇,徹底奪取冀州呢?”
劉預聽後,心中頓生洶湧澎湃的豪氣。
不過,心中的豪氣頓生是一回事,而現實的情況又是另外一回事。
“可是,如今我軍後續的糧草輜重,還必須得由後方轉運,如果胡虜一直避而不戰,隻是一味的襲擾輜重糧道,那豈不是太被動了嗎?”
如今的清河郡,除了一堆饑寒交迫的百姓士人,就是剩下原本肥沃的大片土地了。
但是,清河郡的土地再肥沃,也不可能立刻長出來糧食,也就沒法完成本地的補給。
而沿途的運輸路線,又都是一馬平川的冀州平原,最是利於胡虜騎兵的機動襲擾。
很快,劉預麵臨的問題,不在於陣戰,而是在於後勤補給線的襲擾和防禦。
“哈哈,陛下,我軍為何一定要在清河固守呢?”郗鑒說道。
“嗯?此話何意?”
“如今清河幾乎已經是白地,除了清陽、東武等地的數萬戶餘留的百姓之外,哪還有什麽可利用的?”
“郗伯的意思是?”
劉預疑惑的問道。
如今的清河郡情況,的確是如此,要是不固守清河郡,那就得撤退回平原郡,那裏距離劉預的大後方,僅僅隔著河水、濟水,就算是用後方的糧草供養,也更加的安全有保障。
“陛下,剛剛臣已經說過了,狹路相逢勇者勝!如今我軍羈絆於此,石勒聞訊,必定引大軍前來牽製我軍。”
劉預聽到這裏,點了點頭,這種情況他也早已經猜到了。
“臣以為,當此之時,既不能引這些冀州百姓後撤平原,也不能困守與此。”
在郗鑒說完這些話後,劉預的心中,已經大概猜到了郗鑒將要說的主意。
“郗公,你的意思,難道是要主動出擊,由清河繼續向前嗎?”
郗鑒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陛下說的正是我的設想。”
“可以,清河一郡已經如此,要是再繼續深入,這後軍護送糧草輜重的困難可就更大了,又怎麽可能是更好的辦法呢?”
“非也,陛下想過沒有,同樣是在冀州,為何石勒的軍中,卻是沒有想過後路輜重的問題呢?”郗鑒說道。
劉預摸了摸下巴,說道。
“肯定是因為石勒軍中,都是有許多的冀州豪強加入,這些投靠石勒之後,石勒在冀中一帶行軍,其實就是在自家地盤上行軍,再加上我軍又沒有多餘的騎兵襲擾,這後路自然就高枕無憂了。”
說道這裏,劉預又想到了一點。
“這樣一來,石勒軍隊的運輸線其實就非常的短,也就少了許多被襲擾截斷的危險。”
郗鑒聽後,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就是因為石勒糾合羯胡、流賊的力量,逼迫冀州豪強投降,不僅少了許多的後顧之憂,還有了充足的糧草和人力。”
劉預聽後,已經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郗公的意思是,朕也可以憑借手中的軍隊,令這些冀州豪強背叛石勒,轉投我軍,是不是?”
郗鑒微微一笑,說道。
“不錯,陛下果然英謀非凡人也。”
“這些冀州豪強,上侮先祖之譽名,下背世間之倫常,屈身事胡,何也?”
“無非就是畏懼石勒的凶殘,這才俯身為其鷹犬。”
劉預聽到這裏,已經知道郗鑒肯定有了應對的辦法。
“既然如此,郗公有何妙計?”
“如今石勒占據汲郡、陽平郡、趙郡、魏郡、巨鹿和安平六郡,其中巨鹿和安平兩郡,都居於大陸澤之北,趙魏之地互為呼應,一南一北來牽製清河。”
“故而,臣建言陛下,引三軍將士及清河士人北上逆擊安平,取安平郡的信都!”
“信都?”劉預輕輕重複道。
“不錯,就是信都,信都乃是冀州重鎮,雖然已經不複兩漢的榮盛,如今已經不如鄴城和襄國,但其位居冀州中樞,隻要攻取了信都,則巨鹿安平兩郡的豪強,肯定望風而降,有陛下的神威,誰人安肯再事胡兒?”
對於這句話,劉預倒是並沒有太相信,畢竟這些豪強的心思,可不是簡單的胡漢之分,就能夠左右的。
不過,隻要攻取了信都,那就說明,劉預的軍事威懾力,是比石勒高的,至少,對於巨鹿、安平兩地的豪強來說,是如此的。
“攻取信都,然後安平、巨鹿兩郡的豪強百姓,必定能為陛下的大軍提供糧草輜重等物,如此一來,就算石勒尾隨而至,也必將無所作為。”
對於郗鑒的這個計劃,劉預越聽越覺得,如果成功的話,雖然不能立刻把石勒趕出冀州,但是隻要憑借巨鹿、安平兩郡的出產站穩腳跟,把石勒趕出冀州就隻是時間問題了。
畢竟,這些冀州豪強投靠石勒,也無非是因為“聞胡喪膽”罷了,如果劉預在冀州的地麵上擊敗胡虜,那麽所有的局麵,就將變成“聞漢喪膽”了。
“好!郗公此謀,實在是妙啊。”劉預大讚了一聲。
“不過,安平、巨鹿兩郡緊靠北麵的劉演、王浚,這二人可都是已經視我為寇仇,若是與石勒互為南北,那豈不是要陷入南北夾擊之中了。”
郗鑒的這個機謀,什麽都好,就是這個問題,讓劉預有些犯難了。
“陛下有如此擔心,那占據常山郡的劉演,又何嚐不是這樣想王浚的呢?”郗鑒輕撫胡須,微笑著說道。
“此二人雖同為晉臣,但卻已經是仇敵,相互提防都來不及,又哪有餘力來犯呢?”
劉預讚同的點了點頭。
“唯一的變數,倒是在王浚,此公行事,不可以常理推之,好在段部已經與其交惡,一時半會兒,也難以有餘力來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