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師徒
蘇澤看了一眼,唐僧想法便映照在腦海中。
原來是唐僧對佛門經義雖然了解,對於佛門的所作所為卻是了解不少,尤其是佛門用父親性命安危逼他出家,觀世音菩薩明擺著想要蒙騙愚民一樣套路他。
現在這孫悟空又是觀音菩薩安排的人,唐僧對於這個孫悟空自然是警惕戒備,不肯輕易定下師徒名分。
“小馬兒,你不肯輕易相信別人,這當然是對的,但是如果因此而不信任任何人,這就是錯的。”
蘇澤說道:“你既然擔心孫悟空有問題,何不開口問一問他的來曆,觀察他的性情,由此自己來做出判斷?如果判斷也出了錯,那時候就是你自己的問題,你自己自然會承擔,是不是?”
唐僧沉聲應道:“蘇先生所說我自然知道,隻不過神佛之力難以想象,隻怕隔牆有耳,天上地下都有窺視之人,我如何說話?”
他已經意識到,自己這一路上所有劫難大概都是安排好的、命中注定的,而自己的言談舉止都在某些神佛的關注之下。
就像是他是天定取經人一樣,容不得他反抗,容不得他不去。
之前他和兩個隨從被妖魔抓住,兩個隨從被當麵剁碎了吃掉,唐僧雖然跟著判案斷獄多年,也從沒親眼見過如此殘酷冷血的情形。
偏偏妖魔就是不吃他唐僧,還說什麽“抓三吃二,吃魚不吃全魚”之類的話語,把他給放掉。從那時候起,唐僧便明白,這些可怕妖魔說白了也就神佛的嘍囉和棋子,種種殘酷殘忍之事,動手的是妖魔,背後卻是佛祖菩薩,故意要令自己經曆劫難。
蘇澤見到這樣思慮周全的唐僧,也是不由地好笑:看來這個取經人到底是被自己影響,變成了原著中不同的樣子。
當即沉吟一聲,說道:“小馬兒,你放心,我在這裏,別人聽不見也看不見這裏的情況,你隻管和孫悟空說話就是。”
唐僧訝然,隨即神情一變:“蘇先生,你也有法力?”
孫悟空則是不滿說道:“你這家夥,幹什麽直呼俺老孫大名?就是九天十地的神仙,見了俺老孫也都是恭恭敬敬叫一聲大聖,你有什麽本領這樣稱呼俺老孫?”
蘇澤笑了笑,先對唐僧解釋道:“我自然有法力,我若沒有法力,如何能保家人平安?不過,我並未用法力逼你或者讓你做什麽,不過是教你一些做人的道理,看世界的方法,是也不是?”
唐僧想了想,頷首答道:“是,蘇先生,多謝蘇先生的照料之意。”
又對孫悟空解釋道:“孫悟空,我稱呼你名字也並無不妥,因為此時此刻我當得起。”
孫悟空自然不信,暴躁跳起,從耳朵中掏出如意金箍棒,明晃晃朝著蘇澤一擺:“俺老孫隻是不信,那裝神弄鬼的,你要真有本事,就來和俺老孫在手下見個真章。”
蘇澤哈哈一笑,白色袖袍一甩,將孫悟空、唐僧兩人都收入袖裏乾坤中。
“有什麽話,在裏麵盡管說吧!”
袖裏乾坤之中,孫悟空和唐僧兩人四目相對,孫悟空難免有些尷尬,剛說了大話就被人一招擒住,屬實有些不好看。
“這是俺老孫一時大意……這姓蘇的弄些鬼門道,實在不好對付……”
唐僧沒有理會他的狡辯,而是問道:“孫悟空,你是什麽來曆?和觀音菩薩到底是什麽關係?”
孫悟空見他問的鄭重,又起了炫耀心思,將自己花果山稱王、大鬧天宮、被如來鎮壓這些事都說了一遍。
唐僧奇道:“你被如來壓在兩界山下,顯然和佛門有仇,現在又被觀音菩薩安排取經,是要加入佛門嗎?”
孫悟空被他問的臉色漲紅,抓耳撓腮不好意思,最後說道:“長老啊,你可知道這五百年背著一座山,一動也動不得,吃鐵丸為生是什麽滋味?”
“我若不答應,他們再壓我五百年、五千年、五萬年,又有誰能來救我?”
“這五百年來,我思來想去就隻有一個道理,我鬥不過他們,就隻能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罷了!俺老孫不怕死,可真就怕這般千萬年也動彈不得一下!”
原來如此……
西天佛門口口聲聲不暴不強,忍耐為上,但是當他們強大之時,卻是持強淩弱,逼人就範,所有佛門戒律對他們來說都形同虛設。
原來西天佛祖和菩薩秉持的佛門經義,隻是弱小之人苦苦忍耐,強大之後便隨心妄為,以強力壓人,叫別人不得不從!
唐僧又想起蘇澤在大唐朝堂上所說“自己要去見如來佛祖”的那番話,越發明白佛門中自身滿是汙穢,需要清理。
對孫悟空微微頷首,說道:“不錯,你也是個不怕死的,我也是個不怕死的,你我正好上西天取經。從今日起,你就是我的徒弟吧。”
孫悟空見他肯應,也行禮拜見了師父,問道:“師父又是如何來曆?”
唐僧說道:“我本是奴仆之子,那位蘇先生是大唐國貞觀十三年的新科狀元,也是江州知府,我父母乃是他府上的馬夫和廚娘,因此我稱呼他為府上老爺或老爺。”
“蘇先生從小看我長大,見我聰慧,便有意給我一個前程,帶我去世間人情和處事道理,因我俗名董馬馳,稱呼我小馬兒。”
說到這裏,也是苦笑一聲:“現在想來也不全因為是這樣,蘇先生既然有法力,大約也是知道我是取經人,因此才對我另眼相看。”
又說了自己父親性命受威脅,不得不加入佛門,以及觀音菩薩在水陸法會上現身,讓自己取經的事情。
“徒弟,我雖然不怕死,可也不願父母因我慘遭橫禍。”
唐僧說道:“還有,那大乘佛法吹得神乎其神,我也算是精通佛法的,倒是很想見識一番。那佛門的佛祖、菩薩,說到頭來還是用法力壓人,而非是以佛法感化別人,我也想看看,他們如何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