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擎宋> 第962章 練兵(中)

第962章 練兵(中)

  “公爺喚我等前來,所為何事?”


  武鬆、楊誌、燕青來到花廳,施禮過後問道。


  樂天直言道:“樂某欲在靈夏練兵,手中無可用之將,隻要尋你三人前來幫忙了。”


  “公爺是要練新兵?”燕青問道。


  “不錯!”樂天點頭:“我大宋舊兵驕悍習氣太重,軍紀更是煥散,諸路官軍弓手不和從何時養成的壞習慣,臨陣交兵前不散錢物不上陣,似這般軍隊又如何能戰勝金人?”


  中華公司殖民海外,士卒都是掛在中華公司的名下,燕青自是知曉樂天麾下最為精銳的槍炮兵,說道:“公爺欲練新兵,然靈夏之地與東南太遠遙遠,汴都的火槍火炮工坊又被公爺遷至杭州,無兵器可用,又如何訓練出新兵?”


  “樂某問諸位,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麽?”樂天問道。


  “軍紀嚴明,裝備精良!”燕青回道。


  “小的也是這般認為的!”武鬆、楊誌也是說道。


  樂天搖頭:“軍紀嚴明、裝備精良隻是讓這支隊伍看起來顯的威武彪悍,而決定這支隊伍是否具有戰鬥力的是這支隊伍有沒有軍魂。”


  “軍魂?”武鬆、楊誌、燕青三人吃驚道。


  “不錯,是軍魂!”樂天點頭,接著言道:“樂某曾經統計過,一支軍隊中的傷亡率真超過三成,就會因為士氣崩潰而失去鬥誌,從而潰散徹底失去戰鬥力,而傷亡超過三成,也是一支軍隊忍受的最大極限。


  至於樂某所說的軍魂,是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和使命;是心係天下百姓的安危與和平;是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是永遠衝鋒在前,用血肉之軀築成的不朽長城;就是絕對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樂天話音落下,武鬆、楊誌、燕青三人麵麵相覷,三人皆是投身軍伍多年,隻聽說過當兵吃糧的說詞,卻從未聽說過軍魂與對軍魂這般新奇的釋繹。


  “公爺說的甚是!”半響武鬆三人才回過神來。


  思慮片刻,武鬆說道:“公爺,隻是靈夏為我大宋新納之地,百姓以蠻夷居多,對西夏故國心存戀棧,對我大宋更多有偏見岐意,公爺在新納之地征兵,征員必然會有些困難,其次征來的兵員想來多半也是當兵吃糧混吃等死的夯貨,不會有太大的戰鬥力。”


  樂天長歎口氣:“你不是第一個對樂某說這般話的人,樂某也知曉其間道理,但保境安民、勤王諸事皆在眼前,我大宋軍隊又甚為不堪,不操演新軍怕是大宋難免有覆國之危。”


  燕青也是猶豫道:“隻是這吐蕃、黨項、回鶻諸部番人……”


  “此事勿需你等憂慮,樂某自有計議。”對此,樂天很是淡然,甚至臉上浮現出的笑意越發的濃重起來。


  武鬆、楊誌幾人隨在樂天身邊日久,看到樂天麵容上浮現出的笑意,不由的打了個寒顫,心中清楚的很,每當樂天臉上浮現出這般笑意的時候,就是坑人的時候,遠的不說今歲元月金兵兵臨汴都城下時,樂天煽動百姓鬧事,火燒李邦彥宅院李家樓時便是露出這樣的表情。


  樂天自顧自的說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遍觀自我大宋之前的曆朝曆代,亦包括我大宋的軍隊中,士卒皆有當兵吃糧混日子的想法,違法犯罪屢禁不止,便是曆朝建軍之初,亦是難免有此舊俗。”


  “公爺所說甚是,中華公司名下的新軍雖然軍紀嚴明,但也偶有違紀之事。”燕青在新軍呆的久,自然知曉新軍的情況。


  樂天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在沒有信仰的情況下,一支軍隊的軍紀,取決於後勤保障、管理水平、士兵受教育文明意識的素養三個因素。


  後勤何障是物質基礎,沒有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不管是什麽樣的軍隊,為了滿足自身的要求必然是內部上級壓榨下級,下級壓榨底層,底層士卒對外掠奪……或者更糟,是整個軍隊自上而下的對所在區域進行掠奪……”


  武鬆在旁連應道:“民間有諺:‘自古兵匪是為一家’,有不少軍紀不嚴的隊伍都有明搶的惡習,便是方臘軍起時,起源於百姓的亂軍也常有明搶事情發生。”


  楊誌有些不可置信:“公爺是說那些當將領的也會拉下臉麵明搶?”


  “當然形式在並非隻有明搶一種,將領們可以使用相對文明且腹黑的方式,譬如說征收,或打欠條借貸,全在本質上就是掠奪。”對於楊誌的疑問,樂天加以回答,又言:“至於管理水平與士兵文明意識的素養,不僅取決於士卒當兵前的受教育水平,也極大取決於一支軍隊的文化傳統。


  如要一支軍隊在傳統上,就將上級打罵下級,老兵打罵、勒索新兵視為正常現像,甚至發展出以經曆羞辱和虐待為榮,這支軍隊則處於野蠻與置軍紀於不顧的邊緣,當軍隊淪落到這種地步,士卒原本擁有的人格認知會漸漸淪喪,連同之前充足的後勤保障、紙麵上完整的章程製度,都無法阻止軍隊軍紀的敗壞。


  樂某觀我大宋無論是京師禁軍、河北禁軍還是西北禁軍,軍紀皆是渙散不堪,難堪抗擊金人入侵大任。”


  “我等於軍中甚久,知公爺所言甚是。”燕青應道。


  樂天繼續說道:“中華公司名下新軍雖然擁有不錯的戰力,但當時樂某心中還沒有軍魂的概念,所以建立一支擁有軍魂傳承,沒有上級壓榨下級,沒有軍中山頭林立之像,能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新軍,是樂某的願望,此軍若成何愁韃虜不滅。”


  “公爺所想,實為曠古未聞,怕是曆代兵家也未曾有公爺之想。”武鬆在政和年間就於杭州府中做緝盜的廂軍都頭,於軍中最久,熟知軍事,不由歎道。


  楊誌拜道:“曆代兵家泉下若聞公爺之言,定當欣慰,我大宋定當中興。”


  樂天連連搖頭:“你幾人抬舉樂某了,此隻是樂某心中初想,能不能實施尚不得百知。”


  “公爺自出仕以來,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一旁的屠四諂笑著說道。


  聽屠四說話,樂天忽想起來之前安排的事:“對了,屠四,傳與汴都的奏疏與傳與李相與黃樞密的書信發出去了麽?”


  “早間便傳出去了。”屠四忙回道,“按公爺的吩咐,先將公爺傳與李相公與黃樞密的書信早到兩日,遞與官家的奏疏遲到兩日。”


  ********************************

  金兵退去,汴都又恢複了以往的平和,大朝會也由原本的每日必上恢複到了原本的五日一次。


  雖金人退去,但河北已成宋金戰場,大宋北方戰場情勢極不樂觀,所以每日朝中重臣均要聚於垂拱殿議事。


  “黃兄,昨日李某得到了樂公爺寄來的書信,樂公爺與信中說與寄與黃兄你一封,不知黃兄是否收到?”


  朝會散後,李綱與黃敏走到了一起,二人相交莫逆,又都有從龍之功,自然走的越發的近起來。


  “收到了。”黃敏點頭,“不知李相公對公爺所議有何看法?”


  李綱負手言道:“李某以為,樂公爺於信中說的極是,在靈夏招募新兵,置於祥佑軍司、左廂神勇軍司,東出可解太原之圍,若金人寇犯汴都,可南下勤王抄金人後路解汴都之危,甚至從地域上來看,遠比熙河、涇原、秦鳳諸路更為有利。”


  “不錯,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黃敏點頭道:“黃某也是這般看的,但黃某的擔心與樂公爺一樣,現下李邦彥複職,耿南仲、白時中等人又與樂公爺素有舊怨,公爺此奏,十之八、九會為這些人所阻止。”


  李綱笑道:“若李某沒記錯的話,黃樞密可是力主議和的。”


  黃敏笑言道:“黃某力主議和是不假,但黃某與李邦彥、耿南仲幾位大人不同,幾位大人是畏金如虎一味妥協議和,而黃某主張議和是建立在與金人平等相對的基礎之上,更是建立在擁有實力之上的。


  朝中有李大人與種師道種帥這等棟梁之臣,但主戰一派於朝中而言終是顯的太過薄弱,我等在朝中樂公爺居外,裏外相應,定可保大宋無虞。”


  李綱點頭道:“黃樞密所言不錯,故而樂公爺怕李邦彥、耿南仲等人阻止,特意在奏疏到達兩日前與我等傳信,來尋求我等支持。”


  “待天子於大朝會朝議時議及此事,我二人定鼎力支持樂公爺諫議。”黃敏笑道。


  ……


  次日大朝會議事。


  有通政官奏道:“陛下,靈夏路經略安撫使樂公奏,靈夏路戰略地位遠勝熙河、永興、秦鳳、涇原,奏請陛下於靈夏路擴立新軍,從而東出可援太原,南下可馳汴都勤王……”


  “陛下,臣以為樂公爺此議不可!”


  正如李綱之前所料,未等那通政官奏完,耿南仲便出言阻止。


  坐於丹墀之上的趙桓言道:“耿卿說出你的見解。”


  耿南仲應道:“陛下,我大宋己與金人議和,然平輿公此議實有破壞和議之嫌,若為金人所知,必將南下置問陛下,甚至成為金人以南下侵我大宋的口實。”


  耿南仲話音落下後,李綱出言道:“陛下,樂公爺精於兵事,更屢屢出奇致勝,未嚐有過敗績,臣以為樂公爺此議更是有先見之明,免我大宋置於危局之中。”


  “陛下,臣駙李相之議。”


  黃敏立即出言道。


  “臣附李相之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立時間,宇文虛中、鄧肅、陳淩元等一眾朝臣也是紛紛駙議。


  聞言,耿南仲不禁挑眉,將目光投向李邦彥與白時中等人。


  看到耿南仲向自己同人求助,急於抱原東宮太|子|黨大腿的白時中忙上前一步,準備附耿南仲之議,卻見立在自己前麵的李邦彥邁出一步,搶在自己前麵奏道:“陛下,臣附樂公爺之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