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擎宋> 第758章 會審楊戩1

第758章 會審楊戩1

  漢樂府詩梁甫吟中載雲:“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詩仙李白也於《懼讒》中詩雲:“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使上演了一幕二桃殺三士。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中更有言:“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周公都那麽恐懼流言,可見流言蜚語是柄殺人於無形的利刃。


  京西、京東、河北諸路百姓輿情洶洶,各種風言風語,還有流傳於坊間的街談巷議,令王黼與梁師成坐不住了,這些流言蜚語都是沒影的事兒,都被貼在了梁師成與王黼的身上,二人自然不想背這個黑鍋,私下裏開始商量對策。


  正所謂樹倒猢猻散,現下楊戩一係宦官大多數被拿入到大理寺,禦史台的一眾禦史們在聽聞近日輿情洶洶的傳聞後,也不需要顧忌什麽,開始向上奏報要求嚴懲楊戩與公田所一眾黨羽。


  朝堂上看到禦史們出了頭,王黼、梁師成二人也是極力讚同,朝中一眾大臣見梁師成與王黼讚同,立馬了跟著附議。


  很快宮中發出一道聖旨,隨即立即雷厲風行的執行——刑部、禦史台、大理寺,三司會審楊戩及其黨羽之罪,從速立判。


  然而做為大理寺卿的樂天卻是以避嫌為由,建議由大理少卿代為主持鞫審楊戩。


  至於原本樂天推薦的李綱,現下估計剛剛接到回京起用的聖旨,在短時間內根本趕不到汴都,審問楊戩也就沒他什麽事了,理所當然的被一眾大臣們忽略了過去。


  以樂天的才能,將來必能成於宰輔之位,但做自己女婿就意味前途習失,於心中趙佶深感有些對不住樂天,散過朝後將樂天留下來吃酒敘話以示恩寵。


  酒至半酣,看著樂天,趙佶饒有興致的問道:“樂卿,你身為大理寺卿,為何不主持此次對楊戩的鞫問?”


  樂天回道:“汴都皆知臣曾彈劾楊戩,楊戩也是因臣而下獄,於情於理,臣理當避嫌,以示我大宋律法清正,不偏不倚!”


  “樂卿所言甚是!”趙佶點了點頭,隨即又歎了一聲:“楊戩雖有過失,卻也是侍候過朕二十年的老人,如今落於此地,朕心實難安慰。”


  “陛下莫要傷心!”樂天忙勸道,接著言道:“明日便三司會審楊戩,陛下不如前去看看楊戩對於罪行如何個說詞,若隻是一眾黨羽借其勢荼毒百姓,楊戩或許可活得一條性命……”


  聽樂天這麽說,趙佶思慮片放刻點了點頭:“明日朕輕車減從,與你去大理寺暗中聽審。”


  ……


  第二日,三司官員盡聚大理寺大堂,可以說這次三司會審可謂是盛況空前,貌似自當今天子登基以來,多少年來未曾有過鞫審宮中宦官之事,更不要說還是楊戩這個級別的。按規矩除了審案官員和站班衙伇,其他衙門職司的官員不量入內,然而這一次會審楊戩,汴都自覺能夠得上格旁聽的官員都來了。


  也就是說今日來大理寺觀審的官員,品階上最低不能低於正四品,便是正四品官職的也是在權力要害衙門裏任職,那些閑職四品沒這個資格,除此外,汴都裏許多百姓也來了,這些百姓都是被楊戩逼的失了土地,來京謀生之人,自是對楊戩恨之入骨。


  問案自然有問案的規矩,所以規矩是不能破的,從天剛蒙蒙亮開始,無數百姓還有自覺能夠得上格觀審的官員便早早的來到大理寺門前,每個人眼中皆是飽含著不同情緒的目光,同時盯著大理寺那兩扇朱色大門。


  大理寺的門子打著嗬欠將院內清掃幹淨後,看到時間到了開門之時,伸手將門拴打開,立時不由的打個冷顫,隻見大理寺門外己經立著黑鴉鴉的人群,每個人的眼中蘊含著不同的情緒,但無疑是冰冷與憤怒占據了主導地位。


  若不是這門子在大理寺做的久了,看慣了大場麵己經養成刁鑽之氣,若是個新人恐怕早就被嚇的屁滾尿流。


  楊戩的案子自是不小,刑部劉尚書高居正二品大中,自然要做為主審,至於禦史中丞王安中與大理寺少卿徐隻能做為份量稍次的主審,其實所有人都看的出來,大理寺少卿徐大人根本就是個陪襯,品階太低根本沒有他插口的份。


  但大理寺少卿徐大人絲毫不以為意,雖說沒多少自己說話的份,甚至隻是當搖頭老爺,那也是上自己刷了一把大大的存在感,有這個鞫審楊戩的經曆在身上,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成了升官的資本,心中美還來不及呢,又怎麽會去報怨。


  三司中兩大正部堂,一個副部堂,共審一案,也是開了大宋立國以來豪華審問團的先河,而且也是審了自大宋立國以來品階最高的內侍宦官,也是開了曆史的先河。


  楊戩民憤甚大,這點一眾官員人人皆知,為了擴大影響力,所以一開始本次審問就是采用公開的方式來審理。這也是朝廷裏從上至下達在共識的。


  此刻,大理寺的兩扇大門己來,外麵的官員與百姓開始向大理寺正堂湧來,腳步聲雖略有此淩亂,但卻極是遵守順序,不曾有人敢喧嘩半分。隨後這些人來到大堂外站好,靜靜的注視著端坐在大堂正中的三位官員,眼中盡是期待之色。


  公田所禍害甚大,除了本朝那幾位有權的大臣外,公田所所設之州縣,官員富戶一均要經其搜刮,受到楊戩訛詐,所有人心中都憋著一口氣,這些官員百姓要親眼看著楊戩認罪,親眼看到楊戩會落得一個什麽下場。


  “陛下請坐,這裏可以看到前堂發生的一切事情。”


  大理寺正堂旁邊,一扇小門掛著青色的半透間紗簾,一麵皮白皙的中年人坐於椅上,一少年人立於旁邊,口中恭謹的說道。同時旁邊更是立有一眾人侍侯守衛著。


  這坐於椅上的中年人便是徽宗趙佶,立於旁邊的少年人正是大理寺卿樂天。


  辰時一刻,刑部尚書劉大人原本半合的雙目立時變的炯炯有神起來,目光掃過坐於身畔的兩位副主審,點了點頭,將案上的驚堂森猛然一拍,沉聲喝道:“帶人犯楊戩、李彥、張佑、杜公才!”


  在劉尚書的話音落下後,立於大堂兩側的隨堂差伇們同時口中低呼威武,手中的冰火雙色棍同時整齊劃一,且有節奏的在地麵上敲打著,那聲音令人立時心中感到壓迫,有著一股極大的威懾力。


  不多時,戴著重枷腳鐐的楊戩等人緩緩走了出來,差伇們將幾人帶在大堂回廊外,除了幾個身上的枷鎖,隻留著手鐐與腳鐐,再押著四人緩緩走到大堂中間站定。


  楊戩己值暮年,在大理寺監牢中看押多日,飲食住宿又不如往日,原本還是斑白的頭發如今己是雪白,然而在牢房中無法浴洗頭發變的汙濁不堪己成了花灰之色,身上的囚服似乎進來便沒有換過,更散發著餿臭難聞的味道。


  昔日奉命設立公田所,出了汴都威風八麵處處被人逢迎的楊總管如今落得這般地步,實在是令人嗟歎。


  “楊卿……”看到楊戩落得這副模樣,趙佶不由心生不忍。


  看趙佶這般模樣,樂天不由皺眉,心中更是有些後悔帶趙佶來觀審,忙勸道:“陛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陛下且不可懷有婦人之仁!”


  “奸賊……”


  “奸宦,你也有今日……”


  “還我夫君命來……”


  “爹,九泉之下若是有知,一定要睜開眼看看,楊戩這奸賊的下場……”


  ……


  就在樂天話音落下之時,圍觀的百姓中立時發出陣陣哭泣與怒吼聲,令樂天將原本後悔的心思收了回來,暗道還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要不然自己險些弄巧成拙破了功。


  就在百官與百姓齊齊望著楊戩四人大聲痛罵的同時,楊戩四人也在打量著主審的三人。


  對視之中,楊戩看了看三個主審,又轉過頭看過一眾百姓與百官,眉眼中盡是不屑之色。


  看楊戩這般表情,身為主審的劉尚書覺的自己受了汙辱與蔑視,重重的一拍手中的驚堂木:“人犯楊戩,你可知罪麽?”


  在劉尚書問話的時候,大堂外的聲音立時清靜了下來,隻有些斷斷續續的嗚咽與哭泣聲。


  “知罪?”楊戩蔑視的看了劉尚書一眼,輕哼了一聲:“咱家何罪之有,咱家在官家身邊侍侯了那麽長時間,所做之事皆是為了官家,又曾有過什麽過錯?”


  “狡辯!”劉尚書斥道,又言:“楊戩,大理寺查抄你楊府搜出金銀財寶無數,你能說出這些金銀財寶的來路麽,你能說這些不是民脂民膏麽?更有被你杖斃無數的百姓,你豈又不能認罪?”


  “哈哈哈……”


  就在劉尚書話音落下之後,楊戩笑了起來,笑的放肆而囂張,眼中如無視天下人一般。


  待笑聲落下後,楊戩目光逼視劉尚書又看了眼旁這的王安中,至於大理寺少卿徐大人直接選擇無視,隨即又搖頭嗤笑道:“劉尚書,你莫要在咱家麵前裝什麽清高,你是個什麽德行,咱家又不是不知道,往日裏你見到咱家像條狗一樣,逢年過節沒往咱家那裏送過孝敬,咱家的錢哪來的?還不是你們這些人送來的?

  咱家不想要,你們這些人還巴不得求咱家收下,還說什麽咱家不收就是咱家不給你們麵子雲雲。”


  說到這裏,楊戩看著王安中又是一笑:“似王大人這樣的角色,想要見咱家一麵,還要排排隊,等咱家見過了六部與三使司、樞密院的人後才輪到你……”


  話還沒說完,楊戩又將身形一轉,目光向著那些圍觀的官員瞄了瞄,眼中不屑之意更是明顯,“有些人相見咱家還見不到,恨不硊在咱家大門前,一等就是幾個時辰,如今倒想來看咱家的笑話,你們這些人又是什麽好東西。”


  一番話了出來,公堂內外同時一靜,劉尚書、王安中二人氣的身子發抖,又有些無地自容,便是公堂外的不少官員也是將頭一別,麵上表情無比尷尬。


  此刻雖有謾罵之聲,大多數都是出自於百姓之口,隻有極少數是出自於官員口中。


  對天謾罵之聲,楊戩絲毫不以為意,繼續以藐視之色說道:“你們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通過咱家的門路升的官,心裏不是不知道罷?咱家若不是因為胃口大了些,一不小心鬧出的動靜大了點,打死了人,鬧出了許多些民忿。


  但咱家還是於大宋有功的,官家更是看在眼裏的,以咱家的聖眷,再加上官家的仁慈,不過是小小的責罰咱家一下,咱家早晚還是會安然脫身,憑你們這幾個低聲下氣曾討好與咱家的貨色也配來審咱家,小心咱家鹹魚翻身之後,陷你三人於不複之地?”


  聽楊戩話音,李彥、張佑、杜公才三人也笑了起來,笑聲放肆而乖張。


  楊戩在話音落下後,麵容上更是一副睥睨天下高手寂寞之態。


  一時間攻守易位,三位做為主審的部堂與副部堂無話可說,完全處於劣勢。


  眾所周知,大宋內廷三大座,童貫、楊戩、梁師成,這三人深得聖眷,又都手握權柄,是文武百官竟相巴結的對像,顯然給他們送過禮的劉尚書、王安中等人,審他楊戩是沒有底氣的,至於大理寺少卿徐大人可以直接再次忽略,似徐大人這個級別的連門都進不得。


  “楊中官,你覺的別人審你不得,那樂某可否審的了你?”


  在李彥、張佑、杜公才三人的笑聲落下後,一道身影自大理寺正堂旁側的小門走了出來,同時一道溫文爾雅聲音也在大堂上響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