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擎宋> 第292章 欽差來了(下)

第292章 欽差來了(下)

  攔禦駕告禦狀大抵都是戲文裏的說辭,在清之前曆代皇帝中有不少人甚至一生都未曾出過宮門,哪裏會有什麽攔禦駕告禦狀的說辭。


  倒是清朝初年的幾個皇帝經常出巡,攔禦駕告狀之事才多了起來,康熙皇帝對攔禦駕者常予優容。到乾隆時,攔禦駕則要冒很大風險,往往因“衝撞儀仗”罪受到懲處。嘉慶以後,很少再有人攔禦駕,告禦狀者大都改為京控。


  看到有人攔欽差大駕,似乎是要告狀,使得不少官員心中有些膽怯,說實話當官的有幾個屁股是幹淨的,哪個沒有點破爛事兒。


  隻見那領頭叫喊的是位老者,隨即隻聽其說道:“小老兒有話要與欽差大人說,自樂縣尊到任錢塘以來,明察秋毫斷案如神,保境安民無苛政傜伇加派,實乃清天在世也!不料樂縣尊被陷入獄,更有流言直指樂公,小民等日夜為樂公憂歎。今見欽差老爺前來,本非有意攪擾,隻求欽差老爺能上達天聽,著朝廷還樂公一個公道,褒獎忠良賢臣!”


  那老者話音落下後,旁邊的一個百姓也是開口叫道:“是啊,欽差老爺,小人幸得樂公明斷事非,才洗清冤獄,如今樂公卻蒙不白之冤,實讓小人痛心,小民求朝廷還樂公一個公道!”


  “請欽差老爺上達天聽!”


  在二人聲音落下後,碼頭上一眾百姓俱是硊了下來,黑壓壓的一片,高呼聲此起彼伏。


  話說有官員離任時,故意著治下鄉紳送上萬民傘、青天匾做做樣子己經是官場上不成文的套路,在大宋官場甚是流行,為了充場麵,一次常常需要動員數百百姓。史勾當官目光四下掃視一番,這硊下的百姓足有數千之眾,顯然不像是蓄意做作而成,便是動員百姓也不可能一次動員數千之眾。


  史勾當官能替嘉王打理皇城司,自然不是尋常人物,眼睛又是何等的毒辣,常常能透過事情的表麵看清內裏的構當。他知道眼前這場麵意味著什麽,代表著民心與聲望,大宋能達到這般程度的官員,莫不是本朝有名的賢臣。


  便是帥、憲、漕、滄與杭州府衙諸多衙門主官,對樂大人心中也是有些嫉妒。


  樂大人本人也很是意外,顯然這些事情不是自己安排的,但樂大人心中卻是明白,這與此前自己散布的流言有著莫大的幹係。


  樂大人主政錢塘,錢塘縣百姓得的實惠最多,自然舍不得樂大人離去。退一步來說,今天做了挽留樂大人的舉動無果,樂大人被去職,但在錢塘留下的莫大官聲,怕是繼任的縣尊也會心存忌憚,不敢在錢塘任上苛政虐民。


  世間真沒有那麽樸實的人,錢塘士紳百姓心裏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諸位鄉親請起!”史勾官說道,又安慰錢塘一眾百姓道:“本官來錢塘宣旨,更是代表官家來安撫、嘉獎樂知縣!”


  聽到史勾當官這般說話,錢塘一眾百姓立時歡呼雀躍。


  “欽差老爺,您要為小民做主哇!”就在這時,忽又有數十號百姓走了出來,遠遠的朝著欽差大人硊了下來。


  這是什麽意思?難道真的有攔欽差告狀的?諸府司一眾老爺們心中齊齊想道,不知是哪個衙門哪個倒楣鬼攤上了事。


  這叫冤聲立時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史勾當官知道自己不能躲避,輕挑眉頭問道:“爾等有何事,速速報來!”


  隻聽那為首的百姓叫道:“欽差老爺,我等俱是餘杭的百姓,小民尋常以做些小買賣為生,卻不料錢塘樂縣尊在餘杭、錢塘兩縣交界通道設卡收稅,使的小人一家生活難以為繼,故請求欽差老爺為小民做主,著那樂縣尊將稅卡除去,給小人一條活路!”


  “欽差老爺,錢塘縣衙對錢塘縣境內餘杭人置辦的產業皆加派名目課稅,小民實在不堪所擾,還請欽差老爺與我等做主!”


  ……


  一時間,幾乎所有官員以為耳朵聽錯了聲音,這邊錢塘縣的百姓剛才還為樂大人叫屈呢,那邊餘杭縣的百姓就開始告樂大人的狀,這似乎有些太過戲劇了罷。


  原來這要倒楣的是樂知縣啊!聽到餘杭縣百姓的叫屈聲,原本一臉陰沉的王府尊眼中閃出一絲幸災樂禍的喜意。


  “呸!你們餘杭縣也好意思告樂縣尊的刁狀!”就在那餘杭百姓的話音剛剛落下後,有錢塘百姓就啐了一口,隨即數千錢塘百姓立身而起,雙手握拳便要向那餘杭百姓衝去。


  見勢不好,生怕出了亂子的官員們忙命差伇們迅速結成一道人牆,將那些餘杭縣的百姓與錢塘百姓隔離開來。


  見差伇將那幾十號餘杭百姓圍住,錢塘百姓自知不能惹事,便有人叫道:“你們餘杭縣要怪就怪那胡岩山,若非那胡員外鼓動我錢塘士紳商賈遷去餘杭,樂縣尊又何必出此下策!”


  “再不課以重稅,我錢塘就被你們餘杭人搬空了!”


  “不止是胡岩山胡員外在搗鬼罷,你們餘杭知縣在這件事裏也是有份的罷!”


  “胡員外鼓動錢塘商賈士紳搬遷是犯了朝廷法製的,若不是王知府護著那胡員外,胡員外早就被樂縣尊拿入大獄了!”


  ……


  寥寥的叫屈聲被錢塘百姓的叫罵聲淹沒了下來,很快那幾十餘杭百姓便啞了火,一百比一的聲勢是碾壓性,這幾十個餘杭百姓看錢塘百姓的勢態,心中更是懼怕了起來,若再叫嚷下去,一頓胖揍是免不了的,弄不好連小命都被搭在這裏。


  餘杭知縣也是在迎接欽差大人的官員隊伍中,聽這話麵色也是難看無比。王府尊眼中那一絲喜色立時消失不見,麵色更加難看起來,沒想到錢塘百姓公然在欽差麵前揭發他包庇商賈,這顯然有損官譽。


  越說錢塘百姓越是憤怒,我們錢塘人來為樂縣尊叫屈,你們餘杭人居然來為樂縣尊拆台,想到此處錢塘縣這邊,己經有按捺不住性子的年輕人開始要向前衝去,那邊維持秩序的差伇們見勢不妙,拚命護住那幾十個餘杭百姓撤退。


  後世有句話說的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幾十個餘杭百姓與幾千個錢塘百姓相比算的了什麽,樂大人主政的錢塘不是餘杭,餘杭百姓再對樂大人有怨言又算得了什麽,錢塘百姓的口碑才是樂大人任上的考語。


  場麵安靜下來,小小的波折不損樂大人的清譽,史勾當官再次掃視周圍,沉聲道:“沒想到樂大人有如此官名,既然如此,本官便改在這裏宣讀敕書,以安民心。”


  聽到欽差要在這裏宣讀聖旨,錢塘諸衙官員心中也是一驚,立時明白史勾當官的意思,這聖旨上想來都是對樂大人的褒揚,若不然這位欽差大人絕不會當眾宣讀的,同時這位欽差大有也是有意為樂大人刷聲望啊。


  聞言,樂大人求之不得,忙讓差伇將香案一幹事物備好。


  史勾當官手捧聖旨立定丫好,所有官員呼啦啦齊齊硊地聽旨,上至帥司置製史陳大人,下到衙中差伇也俱都硊了下來,隻有一幹百姓立在那裏眼巴巴的觀望著,此刻也是鴉雀無聲。


  宋代不是明清,老百姓見到官就要硊。在宋代便是百姓遇到皇帝出行,也隻需回避讓在一邊既可,不需要像明清兩朝那般硊拜在地。行硊禮是從元朝時開始的,蒙古部落過渡到元朝,就是一個從原始部落社會過渡到一個奴隸社會的過程。至於元朝就是一個原始部落社會、奴隸社會夾帶封建社會於一起的混合體,硊禮是征服者給予被征服者的恥辱,隻可惜明朝開國的洪武皇帝沒將宋朝的優點學來,反到學來了蒙元朝的一大堆缺點。


  後麵的清朝辮子們與蒙元沒什麽兩樣,入主中原後,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的混合體跨入到封建社會,但等級製度比明朝還要森嚴,甚至人人能以當奴才為榮,在諦結《中俄尼布楚約》時還出了大笑話,辮子奴才弄不清沙俄官員等級,胡亂磕頭硊拜了一通,丟盡了國格。


  閑說扯的多了,書歸正傳。杭州城外運河碼頭有近萬餘人卻是鴉雀無聲,隻有欽差史勾當官宣讀聖旨的聲音回落在碼頭上空。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忠臣秉鉞龍沙,負乾坤之壯氣;賢良身抵波濤,見天地之貞心。唯臣有報主之忠……”


  又是這老一套,樂大人懶的細聽,隻聽到聖旨中出現看己的名字後才集中了精神細聽。


  “爾錢塘知縣樂天,授正七品朝請郎,加為杭州府同知通判銜,其餘本職不變;另授樂天正六品昭武校尉、拱衛大夫一職,節製杭州水軍……”


  從黃堪檢等人從汴梁城中打探來的消息裏,樂大人大致的了解了朝廷對自己的封賞,但朝堂中的變化太多,隻有這賞賜真真切切落到自己的手裏,才能算是真的到了手,立時間連忙出言謝恩。


  圍觀百姓聽不懂前麵文四駢六的對偶句,但聽到樂大人加到正七品官職人,仍舊署理錢塘縣衙也就放了心,樂大人是近來幾任錢塘官員裏最有清譽的,案子斷的清明,又隻拿富戶開刀,尋常百姓踏實的很。


  又有懂事情心眼來的快的百姓在那裏扯著喉嚨叫道:“朝廷英明,官家聖明!”立時間又有百姓跟著呼應,互動的很完美。


  正七品官職同知杭州通判,並署理錢塘縣衙本職,聽得杭州城一眾大小官員心中一驚。其餘官員倒也隻是驚訝,麵色難看的是那杭州府尊王漢之,國朝講究以小製大,樂大加為杭州同知通判明顯是給自己添堵,意味著自己將要發出什麽政令,必段要樂大人看過,點頭簽字,自己的命令才能生效,若樂大人駁回,這位王府尊也是無可奈何。


  一府兩通判,而且這位新任的同知樂通判還署理一縣,並非是那些沒有實權的搖頭老爺,帥、憲、漕、倉諸衙門老爺們望著王府尊不禁搖頭,沒有這個官銜時樂大人都不鳥他,現在有了這官職,這王府尊日後的日子更加不好過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