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唐第一暴君> 第1031章 人事安排

第1031章 人事安排

  八月九日,洛陽紫微宮。


  蜀國是八月一日滅亡,而關於蜀國的奏報這幾日卻是陸續抵達。


  有郭崇韜這邊傳來的,也有錦衣衛的,當然還有李嚴的。


  從三方的奏報中,李柷自然最信錦衣衛的,以錦衣衛的奏報來評判另外兩方的。他也察覺出其中的矛盾,雖說李嚴在奏報中表明了一些對郭崇韜的不滿,但錦衣衛並未說郭崇韜有謀逆之舉。


  關於李嚴說的郭崇韜住進王宗弼府邸一事,郭崇韜在奏報中也解釋了這件事。


  郭崇韜表明此舉是為了安撫王宗弼,如今朝廷大軍尚未收攏蜀國軍隊,成都府剩下的官員基本是王宗弼的黨羽,他擔心若是不能穩住王宗弼,會引發不小的混亂。


  在奏折中,他還建議李柷盡快讓四川道和山南西道的官員就任,以穩定兩地的局勢。


  李柷也沒隱瞞,直接把三封奏折給韓偓、趙觀文等人觀看。因為這奏折是直接呈到他這裏,內閣都不知道奏折的內容。


  在韓偓等人觀看的時候,李柷便說,“之前隻定下李青陽擔任四川道的布政使,但觀察使、行軍司馬一職並未定下,如今還有成都府尹一職。


  除此之外,山南西道的三位官員以及興元府的府尹也需確定,還包括黔中道是否設立。”


  聽到李柷這話,在場的官員十分激動,都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畢竟這將是至少十個重要官員的人選。


  “陛下,臣推薦楊凝式為山南西道布政使。”李嗣源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議。


  之前楊凝式沒有功勞,李嗣源推薦起來沒有底氣,如今對方參與滅蜀之戰,有大功勞,李嗣源自然舊事重提。


  “雁門郡王,楊凝式之前不過是禦史中丞,貿然提拔為正三品的布政使跨度未免大了些。”兼任著吏部尚書的趙觀文有些不滿李嗣源如此幹涉人事任命。


  李嗣源聽聞眼神中閃過一絲陰霾,並未把趙觀文的話放在心上,“若是之前,楊凝式自然不合適,但其如今參與滅蜀,提拔其為布政使正合適。”


  李柷沒有參與這次的爭論,韓偓也不想參與,於是就岔開話題,“陛下,除了這三道主官的人選,還有誰去接任齊魯道布政使,鎮西都督府已經失去原本的職責,是否撤銷?”


  果然,聽到韓偓提的問題,眾人才意識到這期間有更多的人事變動,甚至還有鎮西都督府的撤銷與否。


  李柷一聽,思索了一會兒,“鎮西都督府還是撤了吧,其下轄的三個下都督府並入安西都護府、關內道和山南西道,鳳州必須劃歸關內道。


  既然鎮西都督府撤銷,那李存敬就擔任山南西道布政使,其帶入蜀地的四萬軍隊,留下兩萬,剩下的帶至興元府組建山南西道。


  齊魯道布政使改以歸係擔任,李保衡調去組建黔中道。”


  韓偓有些遲疑,“陛下,黔中道會不會太小了?原本的黔中道目前隻有黔州、涪州、施州和思州共四州之地。”


  李柷笑了笑說道,“所以朕才讓李保衡去。此人早早就歸順朝廷,這些年也曾立下不小的功勞,他去擔任黔中道布政使最為合適。


  接下來就剩下河中府、成都府、鳳翔府三府的府尹以及三道的行軍司馬、觀察使你們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陛下,臣推薦楊凝式為四川道觀察使、藥彥稠為四川道行軍司馬。”


  “陛下,臣推薦任讚為興元府府尹。”


  “陛下臣推薦高季昌為河中府府尹。”


  “陛下,臣推薦。。。”


  一時間,韓偓、趙觀文、李嗣源、李存璋、安金全五人紛紛推薦一些認為合適的人選。


  不過對於這些人,李柷並未全部采納。


  最終,經過一番權衡利弊後,他以齊魯道布政使李青陽為四川道布政使、兵部侍郎劉雲郎(即王都)為四川道行軍司馬、禦史中丞楊凝式為四川道觀察使、李旻為成都府尹;


  以鎮西都督府都督李存敬為山南西道布政使、藥彥稠為山南西道行軍司馬、原荊南行軍司馬王保義為山南西道觀察使、戶部侍郎任讚為興元府尹;


  以李保衡為黔中道布政使、行軍司馬由周本擔任。周本是楊吳信州刺史,借著這個機會也算是把這位地方實權派調離江西,以達到削弱楊吳舊部實力的目的。


  而觀察使暫時不設,主要李柷也覺得四州之地設個觀察使太浪費了,等黔中道步入正軌後再說。


  原河中府尹歸係接任齊魯道布政使,原太常寺少卿高季昌去接任河中府尹,張琛則是調任兵部侍郎。


  至於剩下的人事變動則是由吏部去負責,因為四川道、山南西道和黔中道有四十多個州,刺史起碼要換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這樣一來,就會有很多官員可以得到升遷的機會。雖說這些州多為下州,但對於那些升遷不易的官員來說,卻是一個好機會。


  這一次,正四品下到從五品下的官員都在考核的範圍中,不僅僅是朝中的官員,還包括關內道、河東道、河北道、齊魯道、河中府的級別內官員,都會納入考核的範圍。


  這個範圍內自然是確定當選中州刺史和下州刺史,至於下麵的佐官,則會在刺史人選確定後再研究人選。


  可以說,接下來吏部又得忙起來。


  去年吏部忙了一整年。


  上半年是荊南,稍微輕鬆一下;下半年是楊吳,那才叫一個忙。不過楊吳的州並不多,而且這些州不少地方擁護朝廷,所以更換的不是很多,主要是下麵的佐官換了不少。


  但蜀國不同,巔峰時有五十來個州,到開戰前,也有四十多個州。而且這個時候蜀地的人口並沒有那麽多,反而是楊吳的人口多於蜀地,因此楊吳多上州和中州,蜀地多下州。


  對於蜀國轄地,李柷劃為三道,對於這些州也沒打算撤銷,或許接下來他還會大規模向蜀地遷徙百姓,以達到開發蜀地的目的。經過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李柷自然明白蜀地是大唐的後路,自然得加大開發力度。


  萬一幾十、上百年後,他或者是他的子孫不行引發大亂,起碼還可以跑去蜀地避禍,並以蜀地為基礎再次平定亂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