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伐蜀!伐蜀!(十二...
“你是說你家招討使願意配合我大軍拿下劍門關?”
七月八日,利州城內的節度使府,郭崇韜看到來人,頗為驚訝。
此時的他已經率領鎮西軍主力、左龍武軍和神機營抵達了利州城,正當他跟一眾將領商議如何攻打劍門關的時候,就有人帶著投降信前來見他,大致意思是可以配合唐軍拿下劍門關。
對於劍門關,一眾將領都頭大,因為正麵進攻太難了,就沒軍隊正麵攻破過劍門關。僅有的幾次戰例都是繞道,然後南北夾擊之下,才把劍門關南下。
本來這次郭崇韜就打算這麽辦,可現在是缺啥來啥,居然還有人願意獻出劍門關。
來人恭敬回道,“回郭都統,我家招討使隻有一個條件,戰後可以交出兵權,但要確保我家招討使以及投誠將領家眷的安全,不追究之前的罪責。”
郭崇韜一想,對麵那位招討使好像也沒犯過什麽傷天害理大罪,跟大唐也沒交惡,隻不過是各為其主,所以他便答應了。
“可以,這個條件本都統可以答應。隻要他願意助我大軍破劍門關,若是他想交出兵權,本都統可以保他做至少是中州刺史。”
這個保證不可謂不重,中州刺史,其實已經官職不小了,作為降臣,還能得到這個待遇,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
“望郭都統言而有信,小的這就回去稟報。”來人聽聞,便知道此行已經成功。
至於擔心泄密,那倒不用,因為他本就是招討使麾下的親信,不然也不會派他來。
對於郭崇韜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所以他接下來也就準備裏應外合,攻破劍門關。隻要拿下劍門關,就能快速逼近成都。
就在北、東兩路唐軍都在想方設法攻入成都的時候,此時的成都卻是亂成了一鍋粥。
王宗弼是七月初五淩晨回到的成都府,回到成都的第一個命令就是控製周邊的軍隊,包括值守成都府、皇城、宮城的軍隊,然後又讓自己的親信部隊駐紮在太玄門外。
當天下午,王衍和順聖太後還親自去慰問王宗弼,因為他們這個時候能依仗的就隻有這位了。宋光嗣肯定靠不住,隻有是手握兵權的王宗弼。
沒辦法,此時唐軍來勢洶洶,三路大軍(包括藥彥稠的偏師)已經攻陷蜀國近半疆域。沿途各鎮聞風而降,根本沒怎麽抵抗,也就利州這邊還暫時穩住,但也是希望渺茫。
可王衍哪裏知道王宗弼狼子野心,當天晚上王宗弼就下令把王衍、順聖太後和翊聖太妃等人軟禁在西宮,沒收了皇帝璽綬。
第二日,王宗弼就自稱權西川兵馬留後。
這個時候,成都府的一眾官員才知道王宗弼要叛變,而且已經發動了政變。囚禁皇帝和太後,不是政變是什麽?
可這個時候,他們能有什麽辦法?
如今成都內外的軍隊都在王宗弼的控製之下,這些沒有兵權的官員隻能這麽看著,然後就是尋找出路,以免被清算。
當然,目前王宗弼還未宣布要投降,在鹿頭關等地依然駐紮著不少軍隊。
對於成都府的變故,無論是郭崇韜,還是符存審和藥彥稠都不知道,他們都在想辦法向成都進攻。
郭崇韜這邊進攻比較順利,七月九日在蜀國招討使王宗昱的配合下,唐軍左龍武軍攻入劍門關。這個時候,左龍武軍的騎兵廂已經抵達,包括那支重騎兵團。
接下來兩日,左龍武軍的騎兵兩天奔襲三百裏接連攻破劍州、綿州,大敗王宗儼、王宗威、王宗勳的軍隊,除王宗儼帶著數百騎兵逃走外,餘下蜀軍要麽被唐軍所殺,要麽投降。
而此時北部唐軍的先鋒部隊距離成都府已經不足三百裏,若是以左龍武軍一騎雙馬的奔襲能力,一天多便能殺到。
但趙靖卻是下令麾下騎兵暫時休整,從洋州開始,蜀軍先後在洋州、興州、興元府、三泉、利州和劍門關等地戰敗,損失兵力超過六萬人。
本來在劍州和綿州還有三萬餘軍隊,但都被左龍武軍殲滅。在東邊還有大軍進攻的情況下,可以說蜀軍此時能調動的軍隊並不多,成都周邊的軍隊也最多隻剩下六七萬人,而戰鬥力卻無法保證。
南邊的雅州、瀘州等地或許還有數萬軍隊,可短時間也調不過來。
這種情況下,蜀國手上的牌已經快用完了,趙靖也不想因此讓自己麾下騎兵的戰馬過於疲憊。
本來他還想多休息幾日,可得知蜀軍已經放棄鹿頭關,他又讓兩千騎兵占領了鹿頭關才止兵。
鹿頭關算是成都府最後的屏障,連鹿頭關都被唐軍攻占,成都府就成了唐軍隨時可以吃下的肥肉。
拿下劍門關後,北路大軍攻勢迅猛,唐軍幾乎是橫推,但東路大軍卻是不行了。
因為符存審和藥彥稠的五萬大軍被王宗壽給擋住了。
原來在王衍得知唐軍來襲後,不僅是把王宗弼派到利州去阻擋唐軍,又以王宗壽為武信軍節度使,駐守在遂州。
相比於其他路的蜀軍聞風而降,王宗壽並未投降,而是集結武信軍的三萬軍隊駐守於遂州、普州等重要城池。
東路唐軍七月九日在合州會師,七月十一日就兵臨遂州城下,之後就沒動靜了。遂州距離成都府其實隻有三百餘裏,大軍若是快速奔襲,四五日就能抵達,可王宗壽的阻攔,讓符存審和藥彥稠隻能看著成都方向憂愁不已。
他們受阻於此,那攻入成都的功勞就沒他們的份了。
他們想盡辦法,勸降、威逼,可王宗壽就是不買賬,就連符存審也對城內那手下敗將的固執感到無奈。
就在唐軍東路大軍的受阻於遂州的時候,遠在成都府的王宗弼得知唐軍已經攻占鹿頭關,當即派出使者去唐軍大營,商議投降事宜。
當然,此時蜀國未滅,王宗弼依然以王衍的名義,最好是請一名能代表大唐的官員前來成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