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楊吳再亂(三)
此時的揚州城內氣氛詭異,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也有一種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感覺。
但在表麵上,揚州城內一片和氣。
普通人並不知道這些,雖說沒準備好,但誰又是真的好好準備過。也就徐溫提前謀劃過,其他人都是臨時決定,李昪跑的最為匆忙。
而這個時候,大唐皇帝李柷南巡洛陽的消息傳來了。
對於這個消息,徐溫並未放在心上,因為此地距離洛陽高達千裏,加上朝廷也未大規模調動軍隊。
之所以皇帝南下,徐溫認為是要準備遷都的事,這件事在太原傳的沸沸揚揚,他的探子直接把消息穿了回來。
徐溫安插在太原的探子級別低,打探不了多少朝廷的情報,所以隻能通過邸報、坊間傳聞來傳遞消息。
這樣的話,消息就算不上什麽機密,徐溫也隻是比旁人提前幾天知道消息而已。
徐溫不把聖駕南下當回事,但朱瑾卻有些擔心,因為這次跟隨聖駕南下的禁軍有四支,雖說有一支不滿編,但總人數卻不少。
其實打探禁軍調動了多少並不難猜,而且禁軍的人數編製都是有規定的,大致一猜就能猜到。朱瑾認為七八萬禁軍肯定有,而且朝廷還在洛陽和汴州駐紮有兩支禁軍,加上平南大都督府的話,兵力就不弱了。
一時間,朱瑾有些擔心。
或許是心裏覺得發虛,所以怕這怕那的。
同樣,李昪也得知了朝廷的情況,心中便猜到這就是朝廷的應對措施,隻是不知道抵達交界處還有多久。
海陵製置院是以海陵縣城為基礎建立的,主要是為了製鹽,所以這裏的糧草並不多。他離開揚州,朱瑾這邊自然斷了他的糧草。
之前朝廷一點動靜沒有,讓李昪的心一直懸著,如今卻是放心不少,堅守海陵製置院的信心也高漲不少。
。。。。。。
李柷帶著禁軍也是五月下旬抵達的,李珽和張全義自然是親自來迎接。
當看到那熟悉的洛陽城,李柷也有些感慨。
闊別十三年,終於又回到了這裏。
李柷一行是繞到了南邊的定鼎門入城,這裏一進去就是寬闊的天街。
天街全長七裏一百三十七步(約合後世4000米),廣百步(寬度約合今147米),這個跟朱雀大街略有不如,而且也跟朱雀大街是長安城的中軸線不同。
洛陽天街雖然也被稱為洛陽城的中軸大街,但並不是所謂中軸線,而是處於洛陽城西邊。
因為紫微宮位於洛陽城西北方向的高地上,天街正對紫微宮正南門的應天門。
天街不止這一個名義,也叫天門街、天津街、定鼎街,穿過天街,便要經過位於洛水上的三座橋,分別是星津橋、天津橋和黃道橋,然後才抵達應天門。
天街其實並未嚴格分道,普通人也可以駕車在上麵行走,兩側則是栽種著櫻花、石榴、柳樹和榆樹。
走在天街上,其實可以發現這些樹有不少都是最近一兩年栽種的,並不是那種長了很久的古樹。
因為今日聖駕幸臨紫微宮,所以天街兩側都被右神策軍戒嚴了,五步一人,把百姓隔離在天街兩側。
其實對於李柷這個皇帝,洛陽城內的一些老人還是有些印象的,雖說李柷登基幾個月就跑了,但那件事卻鬧得沸沸揚揚。
不過十幾年過去,洛陽城內的百姓大多都換了一茬了。
偌大的洛陽城,比太原城的麵積還大,可人口卻隻有太原城的一半,用冷清來形容也不為過。
當然,長安城更慘,此時的長安城人口還沒有洛陽城一半人口多。
李柷的馬車後便是李珽和張全義二人各自的馬車,他想問一些事,便讓人停下。
“高升,讓隊伍先停下,然後把李布政使和張府尹叫過來。”李柷吩咐道。
高升點了點頭,便讓車隊暫時停下,然後高升這才來到李珽和張全義的馬車麵前,宣二人去麵聖。
沒一會兒,李珽和張全義二人便小跑過來,然後對著馬車微微行禮,“臣李珽(張全義)參見陛下。”
李柷掀開窗簾,看著行禮的二人,“平身吧,都上馬車來,朕有事詢問你們二人。”
李珽二人一聽,有些驚訝,更多的是激動,能和皇上同乘一輛車,這可非常難得。
“臣遵旨!”
然後就有宦官拿來凳子,然後扶著李珽二人上馬車。
李柷的馬車很大,他讓二人分坐左右,然後才吩咐隊伍繼續前進,同時還讓人把窗簾都給打開。
看著馬車外洛陽城,李柷有些好奇地問道,“如今這洛陽城內有多少人?”
李珽二人一愣,然後作為河南府尹的張全義連忙行禮回道,“回陛下,洛陽城內去年一共六萬兩千三百二十一戶,總人口三十七萬餘人。
隨著中原局勢穩定,今年洛陽城的人口預計會達到七到八萬戶,總人口也會超過四十萬人。”
“四十萬人?這還不如太原城,豈不是意味著這洛陽城的坊市有很多都是荒廢狀態。”李柷好奇道。
張全義解釋道,“回陛下,之前偽梁時期,洛陽遭遇幾次戰亂,城內的百姓不少人逃到了周邊各縣以及河東,等他日朝廷還都洛陽,人口定會大幅增長。”
李柷點了點頭,“這一次跟隨朕南下的,還會有六部九寺等衙門的人,他們將要為還都洛陽做準備,你們二人要協助他們做好相關之事,特別是河南府這邊。”
張全義保證道,“陛下放心,臣早就讓人把紫薇宮、太微城等收拾好了,隻需要添置一些處理公務的用具,就可以開始使用。”
“有一件事,朕一直忘了提,那就是還都後朝廷官員居住問題。除了朝廷中品級較高的官員有能力在洛陽購置宅邸外,中下級官員卻是沒這個財力。
朕的意思是趁著還未還都,在洛陽城內選幾個靠近皇城、且居住人不多的坊市,專門為朝廷官員修建居住的宅邸,以解官員們的後顧之憂。”李柷想到了後世的人才公寓一樣的房子,便覺得有必要在這個時空推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