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李柷決斷(二)
思考了半天,李柷並未正麵回答韓偓的話,而是看向一旁閉目養神的張承業,“樞密使怎麽看?”
張承業緩慢睜開雙眼,恭敬地回道,“回陛下,老奴以為可以設置一個觀察期,一到三年皆可,年限滿後,再由吏部和禦史台進行考核。
若幾名刺史在觀察期內表現尚可,朝廷可以繼續任用;若表現不佳,可免職或降職處置。
四名刺史畢竟是主動歸順,若朝廷處置地過於無情,以後收複其他失地時,恐怕就不會有這麽多人主動歸順。”
“樞密使的意思是讓這四名刺史繼續擔任原職?”李柷再問道。
“回陛下,老奴以為可以適當調整一下,以確保朝廷對平盧的控製。”張承業回道。
李柷聽聞點了點頭,這個辦法倒是可以。
他看了一眼位置處於中前方的韓文旭,想到昨晚在韓氏和伊氏身上的快感,猶豫了一會兒說道,“朕聽聞淄州刺史韓光嗣出身北海韓氏,本身也有才名,就讓其擔任觀察使,安撫平盧本地勢力。”
趙觀文有些疑惑,當即問道,“陛下的意思是在平盧設立觀察使?”
在大唐,一個地方掌權的並不一定就是節度使,也有觀察使、經略使。
隻是到了當今聖上時期,才該節度使為布政使,同時設觀察使、行軍司馬分監察權和軍權。
李柷搖頭道,“依然設道,以平盧五州設立齊魯道,布政使和行軍司馬的人選待定,內閣這邊可以先擬定人選後再說。”
聽到要設立齊魯道,朝臣們頓時興致就來了,要麽推薦自己的親信,或者自己上也行。
這個時候,韓偓提了一個建議,“陛下,臣推薦安東都護府都護史建瑭擔任齊魯道布政使。”
朝臣們聽聞頓時有些措不及防,韓偓這速度也太快了吧,難道不該回去好好商量?
就在一眾人等心中不滿的時候,李柷疑惑問道,“愛卿怎麽會推薦他?”
韓偓當即回道,“安東都護府的問題遲早需要解決,史建瑭從晉王李存勖時期就在安東都護府,如今朝廷局勢早已穩定,作為阻擋契丹最重要防線的安東都護府還是需要選一對朝廷、對陛下更為忠心的人擔任。
但其本身便是正三品大員,若調至閑職或者貶職,並不合適。齊魯道布政使也是正三品,屬於平級調動,即便是史建瑭也找不到拒絕的借口。”
聽到提及李存勖,朝臣們大多都閉嘴了。
這個事雖然過去幾年,但在場的人大多都經曆過,也知道晉王一係或者就說是沙陀係一直是讓人忌憚的勢力。
如今沙陀係的當家人李嗣源是貴妃生父、手掌一中都督府的實權郡王,肯定不可能處置這位。
而除了他之外,就剩下了史建瑭。
李柷敲著麵前的桌子,陷入了思索。
調走史建瑭容易,可是派誰去接任?很快他心中有了合適的人選。
“這件事就這麽定了,就以史建瑭為齊魯道布政使,再以氏叔琮為安東都護府都護,調幽州的李存敬去鎮西都督府。”李柷思索了一會兒便敲定了人選。
李存敬跟隨他的時間並不短了,在他得到張承業支持後,這位將領就一直聽從他的號令。
鎮西都督府短時間並無大的戰事,且兵力也不是很多,可以先讓李存敬去磨練一二,看其是否有能力獨擋一麵。
“臣遵旨。”韓偓聽聞,並未多說。
即便是其他人,對此也隻能歎息,聖上直接開口決定,他們根本沒法反駁。
這樣一來,聖上最為倚重的兩員大將都在北方。
大同都督府的丁會和即將赴任的安東都護府的氏叔琮,這擺明是防備契丹。
最近這幾年,契丹倒是消停了一會兒,但幾年前契丹幾十萬大軍南下給朝廷上下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一個可以動輒調動幾十萬軍隊的勢力,足以令人生畏。
更別說這個勢力還是以騎兵見長,也不怪聖上對契丹如此重視,他們這些朝臣們的行蹤其實也有些犯怵。
內閣這邊的事差不多了,樞密院這邊卻還有事沒有上奏。
“啟奏陛下,臣有本奏。”李存璋站了出來。
“愛卿但說無妨。”
“啟奏陛下,方城縣伯從前線帶回一份折子,是關於如何處置平盧降軍的建議,因涉及禁軍,樞密院特此匯報。”李存璋恭敬說道。
“什麽事?還涉及禁軍?”李柷有些好奇李定江另外一封折子到底是寫了什麽。
“回陛下,方城縣伯在折子中說平盧如今有降兵五萬餘人,若不能妥善安置,恐引起後患。平盧士兵素來驍勇,若朝廷可以好好利用,能增強朝廷之實力。
因此,方城縣伯建議以平盧降軍為基礎,組建一支新的禁軍。”李存璋如實說道。
這樣的事,肯定不是李定江單獨寫給李存璋的,而是寫給張承業。
而此事之所以讓李存璋來匯報,自然是樞密院內部商議過後的,李存璋不會私自做主來匯報的。
“組建新的禁軍?”李柷聽聞眉頭微皺,他已經看到韓偓、王然等人的臉色不是太好。
組建一支禁軍的耗費不小,兩萬五千人的武器和盔甲都是一個很大的數字,這也是內閣這邊一直反對擴充禁軍的原因。
太費錢了。
“陛下,如今朝廷正值戰事,此時組建新的禁軍,有些不合適。”王然這位戶部尚書沒忍住,居然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陛下,平盧降兵若是遣散回鄉或者留在平盧,對於朝廷來說都是一個隱患。把這些降兵中的精銳之士編入禁軍,就不用有這個擔心。”李存璋解釋道。
“李副使想的未免太簡單了一些,成立一支新的禁軍耗費巨大,如今國庫的財力支撐這次大戰已經不易。”韓偓也開口反對。
他畢竟是內閣名義上的掌門人,還是得為戶部考慮一下。
對於此事,李柷也沒有太好的決定,猶豫了一會兒說道,“這事先由樞密院和戶部、兵部先行商討,看能否有更合適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