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唐第一暴君> 第149章 儲君難定(四更,萬字...

第149章 儲君難定(四更,萬字...

  “敬卿,李卿,你兩看看,這博王,在文治方麵倒是有些本事,可武不行;郢王在武上麵算擅長點,可文治又是一竅不通。你們說朕是怎麽的,居然沒有一個兒子能比得上李存勖,為什麽他不是朕的兒子?”


  雖說朱友文走了,朱溫還是不忘吐槽一下他,李存勖就成了朱溫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李振和敬翔心中都有一個人選,可以比得上李存勖,那就是已逝的郴王朱友裕。朱友裕死的時候,朱溫並沒有稱帝,這個郴王爵位是追封的。


  朱友裕擅於騎射,驍勇善戰,寬厚待人,甚得兵士之心。可謂是儲君最合適的人選,但死的早,敬翔二人也覺得有些可惜。


  “陛下正值壯年,兩位殿下若是有不足之處,陛下還可以好生教導。”李振模棱兩可地說道。


  “說的輕鬆。”朱溫沒好氣道,便坐了回去,看著跟隨自己打江山的兩位謀臣,心念一動,“兩位愛卿以為博王和郢王誰更適合當儲君?”


  敬翔和李振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無奈,這種事,他兩都不想摻和。


  見兩位心腹不敢表態,朱溫也不禁歎了口氣,“你們跟隨朕多年,有些話對你們說也無妨。其實你們都知道這二人並不是朕最中意的儲君人選,奈何友裕早逝,剩下的皇子中,就這二人還算是有些才華。


  博王頗有才名,這麽多年以來,一直處理軍需事宜,這方麵他是比較擅長的,朕也放心把這些交給他。可如今的天下局勢,表麵看大梁的疆域差不多有前唐七成,可實際上真正聽從朝廷的隻有一半,剩下的藩鎮都割據自立,隻是名義上奉我大梁為主。


  朕之前一直是想立博王為儲君,但他不是朕的親生兒子,朕也擔心反對聲大,引起其他皇子不滿。可這次李存勖大敗朝廷軍隊,也給朕提了一個醒,突然讓朕發現一眾皇子中居然沒有一個有著很好軍事才華的。


  郢王倒是知道點,可比友裕差了太多,哪裏會是李存勖的對手。


  剩下的皇子中,友貞雖是嫡子,可有些年幼,暫時難當大任。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朕找不到一個各方麵都讓朕滿意的皇子,不然也不至於儲君一直空著。”


  “陛下正值壯年,幾位殿下雖然並不完美,但陛下還可以多加教導。東宮未立雖然影響國本,但也不是太大的問題,不能因為有人說什麽就著急冊立東宮。”李振伺機勸道。


  “李振,你這人聰明是肯定,就是在這方麵一直置身事外。”朱溫沒好氣地看了一眼李振,“不過有一點你說錯了。朕不年輕了,楊行密死了,李克用這位朕視為此生最大的敵人也死了。李昌符、李思恭、秦宗權、朱瑄、王重榮這些都死了,朕還能年輕?所以朕一直為儲君的事著急,奈何下麵的皇子中沒一個能讓朕省心的。”


  “陛下此言差矣,王建、李茂貞、劉仁恭、錢鏐這些都在,死的那些不過是失敗者而已,而陛下是大梁的開國皇帝,是能一統天下的帝王。”朱溫能不能一統天下,李振不知道,但不妨礙他拍拍馬屁。


  朱溫聽了這番話,頓時心情好多了,“你這個說的倒是有些道理,死的都是失敗者而已,朕怎麽能跟他們相提並論。


  隻是潞州一戰慘敗,短時間想要覆滅河東恐怕有些困難了。”


  潞州一戰,雖說損兵六萬,但其實對於梁朝來說,算不上傷筋動骨,畢竟以目前梁朝的體量,損失十幾萬都是小事。


  這一戰最大的損失就是讓天下人看到了梁朝並不是想象中那麽強大,連近在咫尺的河東都滅不了,更別說還有王建、楊渥(楊行密長子,承襲吳王)。


  “河東這邊肯定暫時隻能放下,不過李存勖剛剛繼位,威望不足,短時間也無法發起什麽攻勢,陛下可以趁機平定其他弱小的藩鎮,鞏固新朝。


  河東再怎麽取勝,但地方狹小,人口稀少,經不起失敗。等後麵朝廷實力增強,河東麵對朝廷,將徹底陷入頹勢。”李振當即勸道。


  這話的確沒錯,前提是朱溫聽勸,不去作。


  這時,敬翔則是趁機說道,“陛下,這段時間有探子來報,說是王建在蜀地製造各種祥瑞,可能是打算稱帝。”


  “王建稱帝?”朱溫不禁冷笑,“偏居蜀地,也敢稱帝。若不是有李茂貞在一旁牽製,朕早就發兵滅了他。”


  說實話,朱溫也沒想到王建會第一個稱帝。前不久還以唐臣自居,現在就稱帝,這臉打的啪啪響。


  王建這要是稱帝,肯定會帶來連鎖反應,其他一些不安分的藩鎮,恐怕也會稱帝。就看是李存勖、李茂貞、劉仁恭,還是楊渥了。


  不過朱溫很快就改變了想法,他還是忘了一個人,那就是太原的廢帝李柷。


  朱溫在李柷逃走後,就下旨稱其為廢帝,李禛就成了末帝。而在太原那邊,自然就反過來了。


  讓朱溫改變想法的原因是太原的消息傳來。潞州的戰事結束,太原那邊的消息也差不多傳到了開封府,朱溫自然知道了李克寧被殺的消息。


  而李柷也到了明麵上來。


  “朕倒是小瞧了這個小皇帝,居然深藏不漏!”想到當初在自己麵前那個畏畏縮縮的小皇帝,如今卻掌握了太原朝廷相當一部分權力,可見之前外表羸弱是假象。


  李振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之前他便有所懷疑,如今太原的這些消息傳來,無疑證明當初朱友恭、氏叔琮等人的叛變是李柷在背後推動。


  那時候李柷才十二歲吧,就謀劃了這一切,還把一眾皇兄送入了死地,其中有他同母的長兄,也真是心狠。一時間李振有些擔心,以小皇帝這種果斷、狠辣,肯定不會默默無聞,這要是之後河東強大了,自己會不會遭?

  李振都不知道自己怎麽有這種想法,太原朝廷那麽弱小,怎麽可能是大梁的對手。


  “陛下,李柷小兒不過是仰仗河東監軍張承業的相助,否則也不可能活到現在。”李振自然不會承認自己看走眼了,雖說事實如此,但他不會承認。


  “張承業的確很關鍵,誰能想到當初李克用會保他一命,如今留下這麽大一個隱患。如今看河東的情況,李柷已經有了一些實力,朝中有韓偓、司空圖這些唐朝遺臣,軍中有氏叔琮、丁會這兩個逆賊的支持,加上張承業,實力不容小覷。”朱溫陰沉著臉說道。


  “陛下不必擔憂,若是李存勖是庸人,或許還需要小心這個李柷小兒。但如今李存勖不比其父差,一山不容二虎,二人遲早會發生衝突,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隻需要使離間計,挑撥一下,二人自然會都得很厲害。或許不需要朝廷出兵,二人就會鬥得你死我活,到時候朝廷在坐收漁翁之利就行了。”李振建議道。


  朱溫點了點頭,目前也隻能這樣。


  很快,他想到一個人,被自己貶為濟陰王的李禛。一個李柷就讓他頭大不已,誰知道這個李禛是不是第二個李柷,看來是不能留了。


  而在潞州,李嗣昭一直在處理善後事宜。


  被圍困近一年,潞州百業凋敝,軍民死傷過半,可謂元氣大傷。雖說梁軍損失很大,但昭義鎮短時間也無力再戰,不修養個幾年,恢複不了戰前的盛況。


  這段時間,李嗣昭也知道了太原發生的事。包括皇帝李柷迎娶李妙薇並冊封其為皇後,李存勖和張承業聯手出去了李克寧,還有李柷這位皇帝露出了獠牙。


  他從李存勖以及其他人口中得知這些消息,李存勖也曾與他促膝長談,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對此,李嗣昭並沒有拒絕,李存勖是其義父長子,他自然會支持對方。隻是想到之後朝廷的局勢,他也有些擔心,兩強相爭,必有一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