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獠牙初露(三更)
“朕覺得沒什麽不合適。晉王之位幹係重大,若是處理不好,就是一個雷,朝廷也需要慎重考慮。
難道是因為樞密使和雁門郡王關係不好,所以樞密使不想讓其承襲郡王?”李柷突然說道。
張承業被這話嚇了一跳,連忙起身行禮,“陛下明鑒,老奴一心為陛下和朝廷,絕對沒有私心。老奴隻是擔心不按照前晉王的遺命,晉王的那些義子可能會出現騷動。”
“可若是讓隴西郡王承襲爵位,想來雁門郡王也會很不滿的吧。”李柷抬起頭看見張承業大驚失色的模樣,笑著招了招手,“樞密使這是幹什麽?坐下說。”
“謝陛下!”張承業當即坐下,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然後解釋道,“雁門郡王這邊的確對晉王爵位有些微辭,老奴也正想把此事跟陛下匯報。”
“為了朝局穩定,樞密使認為當如何處置最好?”李柷問道,眼睛一直盯著棋局,手上拿著棋子在思考。
“陛下,老奴看來,是不是可以把晉王之前的權力拆分一下?”張承業猶豫了一會兒說道。
之前李克用是晉王,並兼任天下兵馬大元帥、中書令,相當於掌握了朝廷的軍政大權。
“樞密使的意思是把軍政大權分開,這對叔侄一人一樣?”李柷有些驚訝地看向對方。
這個辦法他都沒想到,現在張承業這麽一提,他倒是有些心動了。拆分軍政大權,倒不失一個好辦法,這對叔侄到時候肯定會鬧得不可開交。
“是,陛下。”張承業硬著頭皮道,他也不知道為什麽自己會出這個主意,這不是讓那對叔侄矛盾更容易加深嗎?
可他都說了,總不能改口吧。
“那樞密使認為誰適合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誰適合擔任中書令?”李柷好奇道。
這個事,張承業哪敢提出辦法,當即道,“此事陛下慧心聖斷即可。”
“這個事先不提,其實朕把樞密使召來,有個重要的事需要樞密使去辦。”李柷突然說道。
拆分軍政大權的事,李柷還得好好考慮一下,肯定得讓這對叔侄爭起來才行,不然他怎麽去當漁翁。
“陛下請吩咐!”張承業神色變得認真起來,恭敬說道,心裏也在好奇會是什麽事。
“其實也沒什麽。隻是朕覺得如今朝廷的軍隊體質比較混亂,想改變一下,便於指揮,打算組建北衙禁軍,歸樞密院調動,不知樞密使意下如何?”李柷突然說道。
“組建北衙禁軍?”張承業頓時震驚不已,看向李柷的神色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李克用一死,聖上這是不想繼續充當傀儡了嗎?
“怎麽?難道樞密使覺得不行?組建北衙禁軍,對於樞密使也是有好處的吧,也能很好的保衛行宮的安全。李存審帶著一萬禁軍駐紮在刑州,行宮的禁軍隻剩下一半,朕這每天都睡不著覺,連煉丹都心驚肉怕的。”李柷開始將張承業的軍了。
他在賭張承業是真的忠於他,若是對方並不忠於他,他也隻能任命。反正結果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他為什麽不去試試。
“陛下,老奴不是覺得不行,隻是擔心會招致兩位郡王的反對。”張承業解釋道。
北衙禁軍負責守衛宮禁(尤其是宮城北門玄武門),保衛皇帝安全,屬皇帝直轄,聽從皇帝的號令。而對應的南衙禁軍,負責宿衛京城,隸屬十六衛,其性質偏向政府性,故由宰相掌管。
當然,十六衛是府兵,所以在府兵製莫落後,北衙禁軍便力壓南衙禁軍,成為唐朝中後期的朝廷主力軍隊,特別是左右神策軍,一度發展到18萬人,在保衛唐王朝及平定地方動亂中起過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北衙禁軍隻有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加上肅宗時置的左右神武軍,代宗時置的左右神策軍,德宗時置的左右神威軍,總稱為北衙十軍。
“放心,朕不打算重建北衙十軍,隻是想恢複左右羽林軍、左右神武軍。也不是單獨建立,而是以現有的河東軍隊改編,這樣可以確保軍隊正規化,便於朝廷指揮,想來兩位郡王也不會反對吧。”李柷解釋道。
聽到李柷的解釋,張承業這才放下心來,如果隻是這樣,那就問題不大。
“陛下是想把黑鴉軍改編成北衙禁軍?”張承業遲疑道。
“不隻是黑鴉軍、橫衝都都應納入北衙禁軍,還可以從沙陀的安慶部,以及河東的軍隊都納入進入,像振武、大同、昭義等藩鎮的軍隊不納入北衙禁軍。”
李柷不傻,他這個時候可不會動藩鎮的軍隊,如果隻是單純的改編河東的軍隊,阻力就小了很多。
張承業不禁偷偷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少年天子,也明白對方並不像表麵那麽簡單,之前一直沉迷於煉丹和出宮,應該都是故意做給李克用看的。
如今李克用一死,這位天子就耐不住寂寞了。
“陛下,老奴一定支持,隻是不知道該怎麽協助陛下。”雖說這事反對的聲音不會很大,但也不是想象中那麽容易,若是處理不好,讓河東上下團結起來,恐怕會出事。
“這件事朕不適合主導。樞密使的職責負責此事本就是理所當然,就由你提出。這北衙六軍,除了左右龍武軍外,朕會給樞密使一個大將軍推薦機會。剩下的三個大將軍名額,兩個給李存勖,一個給李克寧。
但是先不要說,若是李克寧那邊反對,你再說,朕相信他肯定不會拒絕的。”李柷很有信心地說道。
李克寧自然不會拒絕,因為其本身就是大同節度使和振武節度使,若是再掌握北衙六軍之一,在朝廷就會得到加強。
“陛下聖明!”張承業如實說道。
他也不禁暗暗佩服,這樣一來,李克寧肯定不會反對,至於李存勖那邊,就得看他去怎麽說了。
或許,也不需要他去說。想到自己要坑李存勖,張承業心裏也有些愧疚,可聖上的命令如此,他也沒辦法。
“這件事,樞密使就好好去辦,朕相信以你的能力,肯定能辦好。聽聞樞密使有幾個侄子來太原投奔於你,可是真的?”李柷突然問道。
張承業有些驚訝,不知道對方怎麽知道這個事,不過因為恰逢李克用病重,他就沒工夫安排這幾個侄子。
“老奴惶恐!”張承業想要解釋,卻被李柷打斷。
“樞密使的侄子來投靠,是好事。若是其中有品行、能力不錯的,送一人來宮中吧,李青陽那邊管理道觀有些忙不過來,正好需要人分擔一下手上的事。”李柷提議道。
聽到要送一個侄子來宮中,張承業開始還嚇了一跳,他自己入宮做太監就算了,怎麽能讓自己的侄子也當太監,那不是老張家就絕後了嗎?
張承業本名康承業,進宮後成為了內常侍張泰的養子,改姓張。這五個侄子都是其養父張泰家那邊的,並不是他的本家侄子。
“老奴代不肖侄子謝陛下隆恩。”雖然隻是去道觀當管事,但也不失一個好差事,看來得好好選一個機靈點的。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服侍在聖上身邊的,不一定得多有能力,但必須機靈。
在下完棋後,張承業便領命離去。李柷則是問著全程陪同的李青陽,剛才他和張承業的對話,李青陽一直都在旁邊聽著。
“青陽,你覺得該如何拆分軍政大權,才能讓那對叔侄無法聯合起來對朕不利?”
李青陽思考了一會兒說道,“臣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可以讓隴西郡王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但不讓其擔任中書令和兵部尚書;讓雁門郡王擔任中書令,但吏部和戶部又是隴西郡王的人。”
李柷眼前一亮,不禁看向對方,指著對方笑道,“你這個建議倒是有些狠毒。沒掌握兵部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和沒掌握吏部和戶部的中書令。
可吏部和兵部還好說,畢竟這兩部就跟你說的一樣,但戶部尚書孟知祥此人到底算誰的人?
他的夫人是李存勖的親姐,他的妹妹是李克寧的愛妾,感覺投靠誰都可以。”
李青陽建言道,“既然此人立場無法確認,陛下何不給他換個職位?”
李柷點了點頭,覺得隻能這麽辦,可六部尚書人選如何定也是個問題,必須變,但不能大變。否則矛頭就會直指李柷,這是他不想看到的。
還是得讓李克寧和李存勖這對叔侄打起來才行。
李柷在行宮思考如何惡心這對叔侄的同時,張承業回到了自己的樞密使府,並讓人把投奔自己的那五個侄子叫了過來,並把準備推薦一人去行宮的道觀擔任管事的事說了一下,看誰會主動去。
這五人侄子沒一個善茬,早年也是在老家都不安分,這不聽到他在太原發達了,這才來投奔。
念及養父的養育之恩,所以他對這幾個侄子也比較照顧,沒有直接趕出家門的意思,若是能安排個好官職,自然不錯。
看到這五人默不作聲,張承業準備點名了,一個二十來歲、長得一副奸詐像的侄子站了出來。
“回叔父,侄兒願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