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舊事
宋珂這個人冷漠無情,看似毫無弱點。但其實,他隻念舊情,念自己卑微的時候給過他一絲溫情的情。而對於後來他發跡之後的那些示好,他一概漠視。因為他心裏很清楚,那些人不過是有利可圖才想要靠近自己。而他自己想要一生一世效忠陛下,想要讓那個猜疑成性的隆安帝永遠信任自己,就隻有自己先斬斷那些利益牽扯。
所以,這些年來,他拋棄一切作為人該有的欲望,隻做隆安帝手裏一把冰冷無情的刀,隆安帝指哪裏,刀就劈向哪裏。不問對錯,不分是非。
可是再如何將自己粉飾成得無情,他總歸還是個人。他以為已經拋去了七情六欲,可此時才發現,其實他不過就是俗人一個。被過去的恩情捆綁。
襄王……這個本該和他已經沒有什麽關係的人,在忽聞他死訊的時候,心宋珂的心情還是有些低落悲傷。他怎麽能忘了過去的提攜?甚至他能坐上京都衛指揮使這個位置,也是襄王舉薦的。
蕭景辰定定地看著宋珂——雖然他的眸光依然沉冷,但依然有一絲絲的人性光輝:“以你對我父親的了解,你覺得他會是謀反的人嗎?又或者說……是謀害太子的幕後凶手?”
宋珂是隆安帝的心腹,當年皇後的事,太子的死,以及後來追查凶手,這些事情隆安帝都是交由宋珂去查的。
宋珂當然知道,襄王並不是因為謀反都獲罪,而是因為隆安帝認定了太子是襄王所害。
宋珂道:“陛下對於太子之死一直耿耿於懷。事實上,他也自責,也後悔。但是他是帝王,帝王最不能有後悔,否則就不能在那個位置上久坐。陛下也想過,這事是否是被有心人算計的。這些年,宋某也一直在秘密查訪,但是沒有任何蛛絲馬跡。直到前年,前年陛下生辰,襄王送了陛下一副墨寶。陛下十分喜歡,掛在禦書房裏。”
這件事,蕭景辰也知道。
隆安帝每年生辰,各位藩王都會獻上壽禮。而對於擁有整個帝國的帝王來說,早看慣了人間的金銀珍寶。
襄王想著,反正送什麽物品最後都會被送進庫房裏蒙塵,倒不如自己親自作副畫獻上,更顯得有誠意。
於是,襄王足足花了一個月時間,精心繪製了一副畫作,還提了首詩在畫上。
隆安帝年輕的時候也是頗有才情的人,收到畫作後,十分喜歡,掛在禦書房裏時常觀賞。
直到後來,宋珂查出了當年那封揭露了皇後和太醫合謀的信乃是被人偽造的時候。隆安帝大為惱怒,立刻讓宋珂去查偽造者是誰。
查來查去,最後發現,襄王之前身邊有個好友,擅長丹青,也擅長仿造筆記。凡是他臨的字,連被臨摹者本人都難辨真假。
而這個人,就在宋珂去查訪的時候,失足落河而死。
同時,宋珂又在襄王的書房裏發現了一封偽造的皇後書信,和隆安帝手上的一模一樣。
如此一來,即便宋珂不相信襄王是那樣的人,可在證據麵前也不得不信。
他將這事情報給隆安帝後,隆安帝站著襄王送他的那幅畫作前,久久不語。
整整一天之後,隆安帝親自取下了畫,仍進了火盆裏,眼睜睜地看著那副代表了兄弟情誼的畫,在火裏化成了一團灰燼。而他心頭,唯一還念及的兄弟情,也同時消失無蹤。
蕭景辰聽到宋珂說這些的時候,大為震驚:“不可能!我父親怎麽可能和太子之死有關?”
宋珂道:“皇後的書信又如何解釋?如果不是為了偽造書信,為何要在書房裏藏著?”
蕭景辰道:“我雖然不知道父親為何如此,但若是我,在做了這樣的事情後,還留下證據,不是等著東窗事發嗎?我父親也絕不會行此蠢事。”
可無論如何,隆安帝已經認定了襄王所為。他本就是疑心特別重的人,一旦懷疑了之後,就會一直想,越想越恨。他喪子多年,那些恨壓抑多年的情緒,終於有了爆發的出口。他一直以為是自己的錯,以為太子非親生。可當他發現,是襄王在主導算計的一切後,他減少了內疚之意,將恨意轉嫁到襄王身上。
他怎麽能!怎麽能用如此殘忍的方式害死太子呢!
隆安帝的恨意一旦在心底生根就再無法控製地釋放開來,他甚至秘密派出了殺手截殺蕭景辰。他想讓襄王也嚐嚐失去愛子的滋味。
遺憾的是,蕭景辰被蘇菡所救,逃過一劫。
但是隆安帝卻並沒有因此放過襄王。
最初,隆安帝是派宋珂去襄城,但是在宋珂出發前,他又改變了想法,他對宋珂道:你到底受過他些恩惠,朕也不想你太過為難。
說到底,隆安帝經曆過襄王的背叛,便是對宋珂也有了一絲絲的猶豫。他怕自己手裏的刀,也會有心軟念舊的一刻。
於是,改派李英前去襄城。
宋珂道:“不論如何,襄王已經死。雖然宋某當初受過王爺的恩惠,但是宋某是陛下手下之人,此一生都隻忠於一主。此番你們誘宋某來此,宋某來了,也說了許多本不該多言的話。過去的情誼就此揭過,其他的不必多言。”
宋珂不是蠢笨之人,即便一開始沒有想到。但是在談論了這麽久之後,便也反應過來,蘇菡在宮裏應該是故意露出那樣的語風,好傳到自己的耳中。
說完這些後,他轉身準備離去。
“宋指揮使!”蕭景辰出聲喊住了他:“若我能證明我父親沒有做過那樣的事!你當如何?”
宋珂沒有多言,但是他卻停下了腳步。
蕭景辰走到他麵前道:“我雖然沒有實際證據證明,但曾聽我父親提及過,太子之死另有蹊蹺,他想要查清。所以我想,或許他書房裏的書信,是為了查太子的事情。他和那位擅於丹青的人交好,或許也是覺察出皇後的書信是被人仿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