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鄭子澄的危機
大概是昨晚大展“神威”,隆安帝心情大好之下也出奇的慷慨,大手一揮:“鄭卿無需客氣!這些年來多賴鄭卿看護朕的身體,朕才能如此強壯。不瞞你說,朕昨夜連續幸了三個嬪妃。哈哈,和朕年輕的時候有的一比。”
很多時候,男人看自己老不老,不是看頭發白了幾根,都是看某個地方是否還有鬥誌。
很顯然,隆安帝對自己這方麵很滿意……雖然再努力也生不出兒子。
但是鄭子澄心裏頭明白,隆安帝之所以如此強勢,那是因為服用了丹藥所致。他的丹藥本就用了很多的滋補藥物,再加上山絲苗的作用,兩相結合之下,隆安帝在服藥後,有時候會覺得體力充沛,對女人也充滿興趣。
隻是,隆安帝並不知曉,一次次的服藥,其實都在提前透支身體。
“陛下,恕臣多言,若想龍體長安,還是應該節製,最好莫要再去後宮。如此……”
不等他說完,隆安帝就不耐煩地打斷:“行了行了,此事你已經不止一次在朕耳邊囉嗦過了。朕心中有數,你無須再多言。”
旁的事情,隆安帝或許還會聽。可是男女之事上,他並不像旁人過多幹預。別看他一把年紀了,但是後宮裏年輕的妃子可不少,溫柔鄉裏的享受乃是男人的專屬,他怎麽也戒不掉。更何況,他還想多努努力,萬一上天垂憐,再賜他一子呢?
“鄭卿,今日的藥呢?”
藥,才是關鍵。是隆安帝每日必須要見到鄭子澄的原因所在,也是鄭子澄長從寵不衰的秘訣所在。
他從懷裏摸出個瓷瓶,雙手捧著獻了上去。
隆安帝對飲食安全格外看重,每次入口的東西必要經過內監試過,方才食用。
對於鄭子澄送上的丹藥也不例外。除了發病時,神誌不清,來不及試藥,其他時候都會有專門的太監刮掉一點點藥丸,然後化水服用,確認無誤後,隆安帝才會服藥。
用完了藥後,隆安帝明顯舒爽不少,卻蹙了蹙眉頭道:“今日的藥,味道似乎有些淡?難道鄭卿調整了藥方?”
鄭子澄道:“回陛下,臣會根據您的龍體,適當地調整藥方。調整後溫補的效果會更好,不過服用此藥,陛下最近幾日萬萬不要再去後宮了。”
隆安帝一聽這話頓時就有些不高興了:“既如此,為何還要調整藥方?不如繼續用之前的藥為好。”
鄭子澄也想用之前的藥,可是那些丹藥都已經付之一炬了。他無奈之下,想到的辦法就是減少藥量。
把僅剩的兩顆丹藥分成了六份,再加了其他的中藥混合捏成。效用雖然是降低了,但若是隆安帝能配合,這段時間不要再去後宮耗費精力,靜下心來調養,或許這幾日還能順利熬過去。等到三天之後,藥品用完,到時候他實在無法子再用山絲苗直接熬煮了給隆安帝服用。直接用山絲苗,效用雖然猛了些,但……也是無奈之舉啊。
此時,隆安帝雖有些不悅,鄭子澄再三解釋要以龍體為重。隆安帝不滿地哼了一聲,倒是也沒再多說,揮了揮手讓鄭子澄下去了。
從大殿裏出來後,鄭子澄已經已是冷汗透衣。他抬袖摸了抹了抹額間的冷汗,心中默默地祈禱:希望那三分之一的藥效千萬要起作用!但願隆安帝能克製一下自己的房/事!藥爐已經重新去買了,下午就能支起,晚上就可以開始煉製丹藥。快的話,十天就能再煉出一批新的丹藥。這場浩劫也就過去了。
家裏的煉丹爐可以讓仆人買,但是藥需要他自己配。所以,從隆安帝這裏一出來,鄭子澄都來不及拐到太醫院交代事情,便匆匆往家裏趕。
他不知道,就在今日下午,當他費力支起煉丹爐的時候,有位大臣給隆安帝獻上了兩名絕色舞姬。
隆安帝本已經遵從鄭子澄的叮囑,不在涉足後宮。但是他聽聞,那兩個舞姬舞藝超群,便想著隻觀觀歌舞,不做旁的。
哪知看著她們水袖流轉,身材玲瓏,容顏美麗,一舉一動都撩撥得他意亂情迷。
她們真是年輕啊,身體仿佛是水做的,那麽的柔軟。溫柔又渴望被憐惜的眼波望過來,當真是楚楚動人。
隆安帝看著看著,征服的欲/望上來,直接就將人給拉到了龍塌上。鄭子澄的叮囑早就忘到了九霄雲外。
當晚,鄭子澄剛剛支起了煉丹爐,爐火還未燒旺,藥材也尚未投送入爐。門外忽然傳來仆人的敲門聲:“老爺,老爺!宮人來人了,陛下急召!”
鄭子澄心頭咯噔一驚。他知道這些年來,隆安帝急召一般都意味著發病,情況緊急。
難道那三分之一丹藥效果不好,未能控製陛下的病情,以至於再度發作?
鄭子澄急忙更換了衣服,匆匆進宮。
路上還問傳召的太監:“公公,陛下怎突然發病了?可疼的厲害?”
那太監道:“奴家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白天陛下龍體都好好的,晚上甚至還來了興趣寵幸了兩個舞姬,事畢就突然發病……”
“舞姬?”鄭子澄臉色大變:“宮裏何來的舞姬?”
太監道:“是李大人獻給陛下的,說是歌藝雙絕,給陛下案牘勞累隻餘解解乏。”
“混蛋!”鄭子澄忽然罵出了聲音,把那太監都嚇了一跳。他意識道了自己失態,急忙解釋道:“本官是罵李大人,給陛下解乏有的是法子,送女子,那不是讓陛下更加勞累?”
話是如此說,但隆安帝好女色乃是朝中官員皆知的事情。底下很多官員為了討得隆安帝歡心,會刻意收羅美女獻給他享用。
那位李大人就是靠著女人,從五品小官爬到了正四品的位置上去。否則,以他的能力和背景,早就被旁人給擠下來了。
當然,這也是在太子去世後,隆安帝王才如此,早些年,太子規勸的多,隆安帝也願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