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幕後之人
若仔細論起死不瞑目的原理來,當真是極為複雜。牽涉到神經信號、眼輪匝肌等等。若要全部講出來,未必聽得懂。所以她便用簡單的話概括了下,至於能否聽懂,聽懂多少無所謂。隻要明白是那麽回事就行。
諸葛雲倒是聽懂了些:“竟然還有如此解釋,果然是奇特!”
徐國公也大概懂了些,但是他更關心的是凶手,立即喊來心腹隨從道:“立刻在府上搜查有無紅色的毒蘑菇,鄭府那邊老夫亦會請旨意去搜查!”
蕭景辰道:“等等!舅舅,先不要打草驚蛇。”
徐國公回頭,甥舅倆目光一合,立刻心照不宣地想到了同一處上。
金秋十月,京都滿城桂香。
馬車徐徐行過,帶起一陣微風,引得路邊兩側的桂樹搖曳生姿,金色的桂雨紛紛而下,碎金也似的鋪了一地。
桂花飄進了馬車,落到了蜀王世子蕭景全的袍擺上。他拾起一片小花,輕輕地捏碎。
“蕭景辰和徐國公那邊如何了?”他問旁邊的隨從。
隨從回到:“稟世子,徐國公之女死後,蕭景辰果然偏袒蘇氏女,引得徐國公大為不滿,當天就在宮門外與之爭吵了起來。此後,刑部遲遲查不到凶手,陛下便有意讓蘇氏頂罪,襄王世子亦是當堂維護,弄得陛下都十分不悅。”
蕭景全忍不住笑了起來:“如此,甚好。”
自從五年前,先太子死後,蕭景全就對儲君之位躍躍欲試,尤其去年隆安帝鬆了口,並且親口承諾會挑一位皇侄兒繼承大位。蕭景全更是心思蠢動。
他做過詳細的分析對比,怎麽想都覺得自己論才智、論家底,都是諸世子之中的佼佼者。唯獨……唯獨蕭景辰!
他並不覺得蕭景辰比自己強多少。
他們的父親同是藩王,昔年都曾有從龍之功。他和蕭景辰年同年出生,隻是差了月份。論容貌、才智他都自認為還在蕭景辰之上。
唯獨那個皇伯伯,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糊塗了,每年皇室聚會總是格外青睞蕭景辰。惹得其他的朝臣們都以為蕭景辰就是內定的皇太子。
想到這些,蕭景全簡直想笑出聲來。可是更多的卻是不忿!憑什麽,他到底哪裏比自己強?就因為他從小口舌伶俐,更能討得皇伯伯的歡心?
此番,他聽聞隆安帝身體欠安,於是便想著趁其他堂兄弟們來不及反應的時候,先上京來在隆安帝麵前表表孝心,謀得好感。
哪知道,哪知道!
他快要到京都的時候,卻忽然聽聞蕭景辰居然先他一步道了京都!
於是蕭景全暫停了入京的步伐,先在離京都不遠的地方住了下來,另人去京都打聽蕭景辰的情況。
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更是氣惱無比。
蕭景辰都來京都了半月有餘。且有事無事便往皇宮裏鑽,十分討隆安帝歡心。
蕭景全那個氣啊!怎麽哪兒都有你?
恰好這個時候,有人告訴他蕭景辰有個致命的弱點:他對那個叫蘇菡的女子特別上心,甚至不惜親自護送來京都。
蕭景全的知此事後,第一時間就派人打聽有關蘇菡的一切事情。
很快,他就查到蘇菡乃是前任醫正蘇茂之之女。因偶然救過蕭景辰,因而和襄王府結緣,後來還成了襄王府的幹親。
蘇菡被隆安帝召入京都的時候,蕭景辰親自帶人護送。並且到了京都後,還把人接入襄王府居住……
種種跡象不難猜測,蕭景辰是對那個叫蘇菡的女子動了真情。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情,否則不會如此細心嗬護。
於是乎一條毒計便漸漸在蕭景全心裏形成。
隆安帝不是覺得他是可造之才嗎?那我便要叫眾人看看,你如何為了個女人不識大體!
你蕭景辰不是有徐國公做靠山嗎?若是你身邊的女人和那徐珞之死有關,看徐國公還會否願意做你們襄王府的臂膀!
蕭景全是心計深沉且陰毒的人,設計出來的計策也堪稱完美。
為了弄臭蕭景辰的名聲,為了讓襄王府和國公府鬧翻,蕭景全不惜拿徐珞開刀。
反正在他看來,徐國公和襄王府糾葛太深,不得不除。將來自己若是能上位,第一個要剔除的就是徐國公!更何況是國公之女?
蕭景全的父親蜀王早些年就曾在徐國公府布下過暗子。所以蕭景全想動徐珞再容易不過了。
他知曉徐珞對菌菇類食物過敏,便用讓那個暗子給徐珞吃了含有雞血菇的食物。時間又掐算得剛剛好,正好在蘇菡麵前過敏發作,誤導了蘇菡……
如此一來,無論蘇菡能否自證清白,她都清白不了。徐國公容不下她,而蕭景辰卻要力保她。
甥舅倆反目成仇的一幕,蕭景全光是想想都覺得有趣得很。
也是踩著一切都已經發生的節點,蕭景全到了京都。
他就是要這個時候來,好趁著隆安帝對蕭景辰失望之時,發現自己才是他最優秀最能擔當大任的侄兒。
果然,隆安帝一看到蕭景全便大加稱讚,還單獨留他用了午膳。聽聞蕭景辰頭次入宮的時候,隆安帝都沒留飯。
他試探著提了蕭景辰,隆安帝的神色立馬變了。有憤怒,有惋惜,最後隻輕輕歎息了一聲,道了句:“不提也罷。”
那個曾經深得帝寵的蕭景辰,如今居然都成了隆安帝口中“不提也罷”的人。
出宮的時候,蕭景全迎麵碰到了徐國公。不過一年未見,徐國公憔悴了許多,看來喪女之痛對他的打擊極大。
蕭景全假惺惺地走上去關懷了一二,徐國公沒怎麽給他好臉色,敷衍了兩句就走了。
蕭景辰對著徐國公的背影冷哼了一聲,心道:“且讓你再囂張幾日,待本世子登臨帝位,必要將你們徐國公府連根拔起!”
此後,他還特意去了趟襄王府探望蕭景辰。
說起來,他和蕭景辰從前的關係還算不錯。
小的時候,襄王、蜀王同居京都。先太子還未薨逝,眾王之間還沒有那麽明顯的爭位之心。大人們在前廳談論正事,他們這些小孩子便在後院裏爬樹掏鳥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