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驚毒計丁山惜愛妻
“什麽?”薛丁山聽了樊梨花的一番話,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緊緊抓住了樊梨花的雙臂,問道:“你,你……你既然知道蘇寶同不是真心求和,為什麽還要答應突厥的條件,在鳳凰山下自刎啊?”
“唉!”樊梨花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沉吟半晌,方才說道:“雲郎,你還記得我小產之日和你說的話嗎?
“白虎關楊藩大敗,突厥奪取中原的土地已經收複了十之七八。我們若是不平定突厥就此收兵回師,蘇寶同入侵中原之心不死,必將卷土重來複奪三關。我們若出兵突厥,一則:出師無名先失人和。二則:白虎關外的銅馬關、朱雀關、玄武關三關互為犄角之勢,動一關而三關皆動,而且三關之外河湖環繞,山林聳峙地勢十分險要,我們又失去地利。三則:今年雨水豐沛,三關之外河湖漲滿,我們又失天時。我們兵出三關別說攻關破寨,就是紮營都是問題。蘇寶同依仗三關之險,多布重兵以抵擋大唐進兵,我們又失一利。諸般不利齊聚,我們兵出三關勝算太少。所以,我才遲遲不敢出兵。
“蘇寶同兩次遣人潛進白虎關,一次劫糧,一次行刺。足以說明他入侵中原之心不死,隻是懼怕你我才不敢再次大舉興兵中原。
“飛空行刺聖上不過三四日,賀魯就遣人來求和這也太過巧合了。若是飛空行刺不成,突厥無計可施想要求和,飛空回到金馬城,突厥君臣商議求和,蘇江再到白虎關至少也要一個月時間。飛空行刺不過三四日既遣使求和,說明蘇江和飛空是同時到的白虎關。行刺不成,就行求和之計。若是真心求和何必還要行刺?所以,我就疑心突厥求和有假。
“為了證實我的猜測,我才向聖上進言,請聖上答應突厥的條件,兩國和盟罷兵。一開始聖上並不答應,徐英公解透我心中之意,幫著我向聖上進言。聖上似乎是猜透了我和徐英公的意思,便答應了。並在銀安殿上召見了蘇江,依我之諫向蘇江提了三個條件。
“在銀安殿上聖上向蘇江提出一要祭告天地歃血定盟;二要蘇寶同向大唐致歉;三要突厥歸還你侵占中原的國土。第一件,第二件蘇江毫不猶疑的就答應了。蘇寶同和楊虎一向主張對中原用兵。雖然白虎關楊藩大敗,憑借青龍、玄武、銅馬三關和沙江關之險和大唐再戰勝負尚不可料,蘇寶同怎麽會未戰而同意求和並且折腰向大唐致歉?第三件,蘇江很猶豫。我許他隻要歸還中原土地,我即刻在祭壇自刎,蘇江才答應。看來隻要聖上答應他們提出的讓我一死的條件,他們可以同意聖上提出的任何條件。因此,我斷定賀魯求和之說必是一計,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借刀殺人置我於死地。
“蘇寶同費盡心機要置我於死地的原因無非是想除掉我,使你因亡妻之痛傷心喪誌。你我一死一病大唐無人為帥。大唐因和盟放鬆警惕,為我治喪無暇顧及其他之時。蘇寶同便可以趁機出兵三關複奪白虎關,再次舉兵問鼎中原。”樊梨花歎息說道。
“既然我們出兵三關時機不足,不如引蛇出洞,引誘蘇寶同深入白虎關,再趁機設伏一舉掃滅蘇寶同。
“所以,我才答應了突厥的條件,在鳳凰山下自刎去掉蘇寶同的心病,讓他放心大膽地兵出白虎關。”
“徐英公為人機敏,處事謹慎。親自和蘇江交涉諸般事宜,遣人協助突厥共築祭壇,令突厥無法利用祭壇設下埋伏暗算大唐君臣,又遣細作潛進突厥大營刺探蘇寶同的動向。
“徐英公打發出去的細作傳回來的消息說:蘇寶同欲趁為我發喪之際,裏應外合出兵白虎關。為此調集了布置在三關的鐵騎,並灶和營駐紮在鳳凰山。明說一萬為賀魯護駕之用,實則精兵不下五萬,沙江關還調集了十萬鐵騎作為後應,隨時呼應蘇寶同兵出白虎關。
“我得到這個消息,便趁到營中檢點六軍之際,密發三道將令。令寶林叔叔和秦英、尤金等幾員將率領五萬騎兵晝伏夜行潛進銅馬關,趁蘇寶同調精兵陳兵鳳凰山之際攻取銅馬關。令寶慶叔叔和秦漢、程千忠等人率領五萬騎兵潛進青龍關,趁機攻取青龍。令赫連英和刁月娥率領五萬騎兵潛進玄武關,趁機攻取玄武。奪過三關之後,三路合兵兵圍沙江關,並分兵攔截蘇寶同的退路。
“我一直讓你加緊操演人馬就是為了和蘇寶同的這一戰,碧水芙蓉陣也是給蘇寶同準備的。新帳舊賬在此一戰和他一起清算,讓他給我沒有出世的孩子兌命。”說到此處,樊梨花緊咬銀牙,秀眉微挑。
“你……唉!”薛丁山長歎了一聲,含淚說道:“凝卿,你為了給沒有出世的孩子報仇,就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要了?值得嗎?”
“不,雲郎,我這麽做不止是為了報仇。還記得我和你,和婆母說過的話嗎?我是為了普天下所有的母親,妻子和孩子,為了天下能多一個團圓的家。隻要我一死,蘇寶同自為得計必要調兵遣將兵入白虎關,你就可以趁機設下埋伏一舉殲滅蘇寶同,打掉突厥的野心,就能早一點兒結束戰事凱旋回朝。
“更何況,聖上召我在進宮商議此事,那份突厥的求和國書就遞在我的手裏。聖上若無心求和直接回絕突厥的使臣就是了,何必還要召我商議?我若不答應突厥的條件,聖上雖然一時說不出什麽,日後必然心存芥蒂。與你,與我,與薛氏絕無益處。為了薛氏一門,為了公爹幾十年沙場拚殺換來的榮耀,我隻能選擇一死。
“我一死,死得其所。隻是,讓你飽受亡妻之痛,苦了你啊!”樊梨花說著,眼淚如斷線的珍珠般落了下來,聲音哽咽,撲到薛丁山的懷裏,嗚嗚咽咽哭出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