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不足與謀
項羽:“亞父,昨日咱們不是商量好了三分關中,章邯占據其一的嗎,緣何今天變卦?”
範增指著項羽手中的玉璽說到:“若是他不送這個,我還可以按你我商量好的準他為雍王。可是這廝竟然把天子印送給大王,大王可知其險惡用心何在否?”
項羽:“隻不過是一顆大印,即便是天子印又如何?亞父覺得我不能做天子嗎?”
範增:“你當然可以做天子,不過先得把你頭上那位解決掉,而且還不能讓天下人說出逼宮、篡位、更不能做出弑君之事。畢竟,他是我們共同推舉出來的楚王,是各路諸侯的共主。反秦大業,還離不開他。”
項羽:“殺進關中占了鹹陽之後,他還有何用?還不是聽寡人擺布。”
範增:“你怎樣擺布他都可以,你也可以為天下共主,你甚至可以讓熊心讓位給你,但你唯一不能做的就是殺了熊心,你若殺了他,就會導致離心離德,眾叛親離,即使跟著你的人也是各有打算,你願意這樣嗎?”
項羽:“亞父,寡人打敗了秦軍,打敗了章邯馬上就要並進關中殺入鹹陽。楚王封寡人為西楚霸王,寡人現在已經和他平起平坐,還用他讓位於我嗎?打下鹹陽殺了胡亥,寡人便可威震天下,到那時寡人就算不說,諸侯誰敢不服!熊心若是識趣就應該主動讓位並臣服於寡人才是。”
範增緊皺眉頭看著項羽,他發現項羽和項梁真的不一樣。項梁是那種有膽有識,有勇有謀,機智果斷,賞罰分明且目光如炬的人。
當年項梁在吳中時威信頗高,當地縉紳、士大夫皆出其下,任何事情都以項梁馬首是瞻,所有大事全由他出麵主辦。正因為如此,掌控江南的白宣盡管費盡心機、巧妙安排,但黑冰台針對項氏叔侄為首的反秦勢力的絞殺行動雖有收獲卻難斷其根的原因所在。
項梁也是利用這種條件暗中招兵買馬,訓練子弟。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會稽太守殷通本打算把項梁找來商議共同起事,但項梁卻看出殷通還在左右飄擺的,於是項梁果斷的命項羽把殷通殺了,徹底解決掉了一個不穩定因素,由此可見其機智果斷的一麵。
項梁和項羽起事後,項梁張楚政權上柱國(楚國官職,統領軍隊的最高將領)率軍渡江西進,屢勝秦軍。陳勝死後,項梁聽從軍師範增之計,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懷王封項梁為武信君。
,由此可見項梁的智謀和戰略眼光非同一般,說他目光如炬也是恰如其分的。
說到項梁賞罰分明是有例為證的,項梁在會稽得到精兵八千後,將跟隨他的人紛紛委任為司馬、校尉等重要職務。但有一個人卻一直沒有被委任,於是此人找到項梁問:“為啥不給我官職呢?”
項梁當眾回答說:“在某某人的喪事中,我曾委任你為主事,事情辦得很不怎麽樣,你忘了麽?如今我等反秦,是拎著腦袋九死一生的事情,其責任要比當初大得多。我覺得你的能力還有所欠缺,等到你有這個能力時再說。”
所有聽到這句話的人不禁默有所悟,其實項梁早就在為反秦複國謀劃,並為此物色人選了,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項梁的遠見和隨時隨地默默觀察的選拔意識。由此可見,項梁不僅賞罰分明,而且深謀遠慮。
正是因為項梁有諸多優點,再加上項氏一族世代為楚國大將,項燕為國捐軀的壯烈一直被楚人記在心中,所以範增才以七十高齡投奔項梁,共襄反秦大業。
可惜的是項梁出師未捷身先死,範增便把一片真心放在項羽身上,可是項羽和項梁完全不同。應該說項羽的個人勇武和軍事才能是超過項梁的,但是他的傲氣和直來直去的脾氣就像是一個從小被長輩溺愛驕縱的,永遠長不大的任性的孩子。
盡管範增處於對項羽的關護不願承認,但在他心裏已經看出項羽是個有勇無謀之輩,剛才又聽到項羽如此說法,範增在有勇無謀上又加了一條,不忠。如此看來,項羽除了勇武之外,其他方麵真的沒法和項梁比。不過,項氏叔侄是範增自己選的主公,範增就算哭著也得輔佐項羽到底。
範增:“此事暫且不提,想收了章邯,殺了幾十萬秦軍,然後殺入關中攻進鹹陽斬殺二世胡亥之後再說。”
項羽:“亞父,寡人想好了,受了章邯之後,我軍不走潼關。”
範增:“章邯掌控潼關,收服他就等於將潼關握在手中,可不費一兵一卒進入關中,不走潼關走哪裏,難道你要走函穀關?”
項羽:“正是。函穀關號稱天險,秦人借此對抗六國,殺得六國伏屍百萬你血流漂杵。六國聯軍每次伐秦,至函穀皆敗走。就連信陵君魏無忌都死在函穀關前。在寡人看來,我軍隻有攻克函穀關殺進關中,才能擊垮秦人的反抗,才能讓他們俯首帖耳,惟命是從!”
龍且聽了項羽的話那是滿臉興奮,他看著項羽的目光裏滿是崇拜。年青人就是這樣,熱血上湧時做出衝動的選擇也是很正常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像範增這樣的長者來勸誡引導。
範增:“大王此舉範增決不答應,還請大王按照之前商議好的計策行事。大王,要知道,劉邦可是已經殺進武關了。”
項羽:“他進了武關又如何,還不是泥牛入海,肉包打狗。”
範增:“我看劉邦此人非同小可,其野心頗大。自他攻克武關之後,雖然沒有新的消息傳來,但是運送糧草物資的車隊以及熊心派給劉邦的補充士卒卻源源不斷進入武關。藍田大營是擋在鹹陽和武關之間的軍事要塞,關中精銳秦軍皆駐紮於此,劉邦破武關時兵力充其量有五萬人,想要破藍田大營必須備好充足糧草,增加兵力。因此依老夫之見,劉邦不是沒消息而是在蓄勢待發。大王不可掉於輕心,請大王收回成命,全軍隻走函穀關,務必要趕在劉邦之前殺進鹹陽。”
項羽:“亞父,我意已決,全軍必須走函穀關入秦!”
範增氣得老臉通紅,他用拐杖不斷杵著地麵,憋了半天才喊出一句話:“豎子!不足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