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改封金陵
話說到這裏,君臣二人再也不說話了,個子低頭想著心事。所謂至孝,也就是極盡孝道。
古人把孝道封為四個層次,首先就是滿足父母的衣食住行所需,不讓父母在這些方麵有所缺乏,能夠衣食無憂安享晚年。這看似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已經是世間難得了,但這還僅僅是,小孝。
如能在小孝做好的前提下,子女還能做到能體察父母的心願,坐到父母所愛就是之所愛,父母心願就是我之心願,能夠坐到經常倍伴在父母身邊,使雙親能從心裏安樂這叫做,中孝。能做的人又有多少?
達到中孝境界後,做子女的能夠用各種能夠讓父母接受的方式勸告父母明白大道之理,因果規律,順應自然,與人為善,這就是大孝。父母也是人,也有說錯話辦錯事的時候,雖然說有子不言父母之過的古訓,但那是對外人而言。子女見到父母做了不對的事情之後,也應該勸導父母,使其明白對錯,這不叫不孝,這是大孝。信因果的居士都明白其中深意,當然,方式和方法要講究。
能夠成為大孝子的人,一般情況下其孝順父母的事跡已經為親友鄉鄰傳頌,在古代這種大孝子會受到官府的表彰,若是讀書人還會被舉孝廉。孝廉,即孝子廉吏。達到大孝境界的人,可以為朝廷所用。可以出仕為官。這些是華夏古老的仁孝理念的具體體現。
華夏民族一直以來就重視孝道,我們耳熟能詳的孝子有,孝感天地的舜帝,他年幼時被家人冷落,經常收到來自家人三番四次的陷害,但卻仍然不計前嫌,侍候父母。有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裏負米、賣身葬父、臥冰求鯉、棄官尋母等等,這些被計入二十四孝的孝子我已不是大孝之人。其中棄官尋母這位堪稱至孝
宋朝時有一個名叫朱壽昌的人,他的生母是劉氏,他父親的嫡妻(大老婆)妒忌劉氏生了兒子,找個理由把劉氏趕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離,五十年未能相見。
五十年來,朱壽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母親,每到一地為官,他都在四處查找老人家的蹤跡。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談何容易。在宋神宗的時候,朱壽昌再也沒有心思做官了,他決定辭掉官職去尋找母親。臨行時,他告知家人自己的決定。他發誓說:“找不到母親,我今生今世絕不回家!”
這一次他將尋母的重點放在秦地(今陝西)。後來,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在同州(今陝西大荔縣)尋找到了自己的母親,此時劉氏已經七十多歲了。
從此,朱壽昌棄官千裏尋母之事遍傳天下,孝子之名得於遐邇、遠近傳揚。京兆守官錢明逸將此事奏明朝廷,皇帝宋神宗誇獎其孝行,恢複其官職。王安石、蘇頌、蘇東坡等爭先寫詩撰文讚美其品行。
像朱壽昌這樣常念慈母恩情,不畏艱險,寧肯丟棄仕途也要報答親恩,同時也讓他的父親不會背負薄情之名的人,就是至孝之人。
這樣的人堪稱百年難遇,當然,嬴政和趙高肯定不知道千年後還有這樣一位至孝之人降世。但是,舜帝的榜樣在那擺著,舜帝的繼母偏愛親生兒子對舜帝百般刁難,可是舜帝當了首領之後依舊對繼母恭敬孝順,這份胸襟著實令人敬佩。
對比起來,嬴政心裏很不是滋味。趙太後是嬴政的親媽,盡管趙太後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可是嬴政和母親講道理的方式也挺霸道的,直接掄刀子上,這絕對是上演了一出標杆式的母子反目成仇的曆史大戲。時至今日,嬴政一直被人稱為暴君不能不說和他跟母親講道理的方式太霸道有一定的關係。
至於趙高,他的父母死的早而且慘。趙高的父母死在邯鄲學步巷嬴政的府內,那時趙高還不到十歲,楚地二梟製造混亂借機殺進府內,趙高的父母同時遇害。那時的趙高身穿嬴政的衣衫做誘餌,楚地二梟果然上當,就在趙高命懸一線的時候白宣殺到,等於是救了趙高。可白宣滿臉殺氣劍指趙高的樣子卻永遠成為了趙高心目中揮之不去的陰霾。(詳見本文第50章)
反正不管怎樣,趙高是想孝順沒人可孝順。這君臣二人就各自沉默各自想著心裏的事。
半晌之後嬴政說到:“至孝之心,怎樣才能看出是至孝之心呢?”
趙高:“這個,陛下不妨將心儀的人選放到一起,互相有個比較。此時不急,不急。”
嬴政:“嗯,擬詔。命墨駿趕赴驪山黃陵勘察地形,命其重新繪製草圖,朕要一個不同以往的陵寢之地,告知墨駿,朕在位時怎樣,陵寢內就怎樣。”
趙高:“喏。”
嬴政:“趙高,你是故意做的,對嗎?”
趙高:“陛下明察秋毫,臣知道瞞不過,也從未想瞞著陛下。臣其實也是有私心的。臣不想和君侯。”
嬴政:“朕知道,朕清楚得很。朕更知道,一家獨大非國朝之幸。擬詔,長安君子嬰改封金陵君,準自建護軍五千。掌九江,會稽,長沙,衡山四郡軍政事。”
趙高:“陛下,難長安君封侯呢?”
嬴政:“封公子胡亥為長安君。”
趙高:“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