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必勝
潁川郡陽翟城(原韓國都城新鄭)秦軍大營中軍大帳內,李信端坐主將之位,諸將分列兩側,副將蒙恬用長杆指著排在中間的沙盤說到:“楚國曆來強盛,自古就有‘居楚而楚,居夏而夏’之說,先王在世之時君侯曾對先王說過,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敵侔交爭,其勢不兩立。君侯之意,能夠一統天下的不是楚國就是秦國,因此秦楚兩家的關係就是勢不兩立,大秦若想一統天下必須滅楚!君侯此言,先王以為善。我大秦未滅山東六國從先王在世之時起就苦心經營,如今六國已滅其四,現在楚國內亂正是我大秦滅楚的最佳時機。故此大王下詔,命我等滅楚!”
眾將齊聲抱拳拱手齊聲回答:“謹遵王命,誓死滅楚!”
蒙恬擺擺手示意眾將坐下,他接著說到:“楚國曆史悠久,幅員遼闊,自平周王東遷以後楚國日益強盛。最鼎盛時疆域為列國之最。然考烈王即位後,楚國疆域已經損失了大半,由此推算楚軍總兵力隻相當鼎盛時期的半數之間,也就是將近五十萬左右。”
“楚軍可分作正軍、王卒、私卒。正軍又稱三軍、陵師,為楚軍常備軍,約三十萬左右,分散在各處駐守。楚三軍以中軍為主戰鬥力量,其次為左軍、右軍。楚王為三軍最高指揮,出征時各軍則分別由令尹、司馬、左尹、右尹等率領。”
“王卒是楚王衛隊,其精華是左、右二廣,每廣有戰車十五乘。王卒是楚軍的精銳部隊,經常編入中軍參加戰鬥。左右二廣由王族子弟組成,楚之中軍亦以王族子弟為其兵員,故此裝備優良,為楚師之精銳所在。”
“私卒是為太子以及宗室世家的私衛,相當於太子、封君、公卿的親軍。如今楚王負芻剛剛繼位還在清除異己,故此沒有太子,而楚國各位封君、公卿此時正在爭權奪利擴大自己的領地,私卒成為其爭權奪勢以及自保的依仗,被這些人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輕易是不會派上戰場的,除非是楚王親征。但是,私卒雖不在楚三軍常備軍中,其裝備戰力卻比楚三軍士卒隻強不弱。”
“楚軍中還有一隻強軍叫做舟師,楚國舟師最早出現於楚康王伐吳。後來,楚人請魯國名匠公輸般製作了舟戰武器鉤拒,至此楚舟師戰力雄冠列國之首。除了陵師、舟師之外,楚軍還有戰車兵和騎兵。楚王曾經效法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法,組建了一支騎兵部隊稱作‘騎萬匹’,如今騎萬匹完全掌握在項燕手中。楚軍騎兵的戰力。”
“哈哈哈哈。”
李信的笑聲打斷了蒙恬的講述,眾將緊跟著笑出聲來,蒙恬先是一愣後來也禁不住笑了。如果和楚軍水戰,秦軍中老將小將有一個算一個沒人敢拍著胸脯說能夠打敗楚舟師。可是要說陸戰尤其是對騎兵的運用,秦軍一個普通校尉率領三千精騎就敢衝擊楚軍十萬大陣。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距,除了將士的素養、士氣、裝備以及戰術運用、戰場指揮這些因素之外,最主要的是由秦楚兩國所處地域不同所決定的。
秦國崛起於西垂,除了長江黃河以及關中的那些河流之外,剩下的全是廣袤無垠的原野山林和平原,這種地形食盒陸戰、車戰和騎兵對戰。
大秦開國第一侯秦襄公贏開因為有救駕和護駕之功,於是周平王把被犬戎占領的岐豐之地(也就是現在的關中)封給了秦襄公,從此開啟了大秦和犬戎的百年征戰的曆史。秦襄公死後,其子秦文公繼位打敗了犬戎奪回了岐豐之地,至此秦人才正式占據關中,有了爭霸天下的根基。
秦襄公是和犬戎作戰時戰死的,秦襄公的哥哥也是戰死在和西戎作戰的戰場上,秦文公更是一位智雄雙全的君主,當他把秦國交給自己的孫子的時候,犬戎已經被秦軍攆到了草原上,犬戎經過漫長的繁衍分裂融合,逐漸形成了現在的的匈奴、林胡和東胡等異族。由此可見,秦軍一直在和這些天生就會騎馬射箭的異族人作戰,大秦騎兵的戰力有多高就可想而知。再加上白宣以鎮北軍為全軍楷模,大刀闊斧的改變了秦軍兵種編成,如今的秦軍騎兵成為了主力,戰車兵的編製已經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再看楚軍騎兵,說實話在曆次作戰中表現平平。楚國向南征討百越的作戰基本上用不著騎兵,有舟師就可以了,騎兵在那種河湖水網遍布的南方地帶就如同現代的坦克開進了沼澤地,那是有勁也使不上的。合縱伐秦時出軍的騎萬匹倒是參戰了,可是這戰果實在慘不忍睹,關鍵是楚國的馬不行,別說是跟大秦的高頭大馬比就是跟燕趙韓魏的戰馬比也不在一個檔次上。因此楚國的騎兵部隊跟多的是象征意義上的,隻是解決一個有跟沒有的問題,至於裝備的改良,戰法的研究基本上近百年來沒啥改變。
在戰國末期,楚國的國相春申君黃歇算是有本事的,但也沒把軍隊建設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黃歇雖名相國,實楚王也,他大權在握,一言九鼎,雖然屢次和信陵君一起合縱伐秦,也讓楚軍在兼並周邊小國的戰爭中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功成之後黃歇首先幹得是謀求封地、修茸宮室,而楚國的貴族們也都如此,整個楚國都被一股苟且偷安,無所作為,崇尚奢靡的風氣所彌漫。這也是導致楚國一蹶不振,始終被秦國壓著打的原因所在。
正是因為以上的原因,當蒙恬找不到恰當的詞來形容楚軍騎兵的戰鬥力時,李信才會笑出聲來。
李信抬手示意,眾將立即正襟危坐。李信起身來到蒙恬身邊接過長杆指著沙盤說:“方才蒙恬將軍說的很周詳了,諸君都是沙場悍將也是軍中老卒,經曆過的殺伐沒有一百也有幾十,可為什麽還要如此詳細的講給諸君聽呢?”
眾將互相對望均搖頭表示不知,李信說到:“本將告訴大家,此戰雖是本將為帥蒙恬為副,實際上此戰是大王親手布置的。大王之所以選本將為帥這其中的前因後果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王翦老將軍要六十萬才能出兵,六十萬相當於我大秦舉國之兵。六十萬大軍一出關中幾乎沒了青壯,我大秦滅趙平燕破魏,拓地何止萬裏,那都需要精兵猛將駐守。君侯為何親赴北疆整飭邊防,那幫狼崽子絕對不會坐視我們消消停停的攻楚,他們就是要在我們忙不過來的時候撲上來,從我的背上撕下一塊血肉來。君侯座鎮邊疆九郡,那不是去享福的失去拚命的!若是真的調兵六十萬,大秦邊疆各軍都要抽調至少一半人馬參戰,若此時匈奴、東胡、月氏一齊來攻,君侯就隻能率領將士們拚死血戰了!所以,本將才跟大王說隻需二十萬就能滅楚,二十萬人馬,說實話不多,但本將就是要用這二十萬人馬攻克壽春,生擒楚王!”
“攻克壽春!生擒楚王!大秦萬勝!”
李信:“蒙恬,你繼續說。”
蒙恬:“趁此楚國內亂,各方勢力爭權奪利之機,我軍兵分兩路。一路由主將親率攻平輿(今河南平輿西北),本將率一軍攻打寢(今河南固始縣沈丘東南)隨後攻鄢郢(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攻郢陳(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兩軍齊頭並進,最後會師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全軍猛攻壽春!”
說到這裏,蒙恬手中的長杆狠狠插在沙盤上代表壽春的那座木製的城樓上,小小的木製城樓啪的一聲碎裂開來。
“哈哈哈哈,好兆頭!”
眾將歡呼雀躍,似乎已經勝券在握。不怪眾將如此,因為這條進攻路線巧妙地避開了楚軍舟師,而且走的全是處在混亂當中的地帶。可以想象的出來,戰役一旦開始,定會形成摧枯拉朽之勢,到此時眾將才明白李信為什麽敢用二十萬人攻楚了。
欲滅其國者,必先滅其軍。王翦要六十萬人馬其作戰思路和當年白起在長平一戰的思路一樣,那就是全殲楚軍精銳,楚軍精銳盡喪,楚國還用打嗎?而李信則不同,用的是出奇製勝,一劍封喉的戰法,這戰法和後世二戰時德軍的閃擊戰頗為類似,講究的是快、恨、準!
這兩種戰法孰優孰略現在還真不好說,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眾將覺得李信很有可能還會成為第二個大秦君侯。二十萬人滅楚國,這功勞足可以封侯了。
攻楚大軍士氣高昂,各項準備就緒,李信蒙恬各率十萬大軍悄悄離開翟陽。分手之時,李信和蒙恬互相捶了對方一拳。
蒙恬:“莫要急躁,穩住。”
李信:“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