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宜安之戰(下)
⦗#j從肥累到宜安的必經之路上,李牧已經布置好了陣型,他親率三萬人馬擋在大路中央,其餘十四萬人馬分成兩部分再其左右埋伏,李牧此法叫做中路牽製兩翼包抄,秦軍若是一頭紮進來定會被李牧包了餃子。
“報,啟稟上將軍,秦軍距此八十裏。”
“再探!”
“喏!”
“啟稟上將軍,秦軍距此五十裏,停滯不前!”
“什麽,停滯不前!再探!”
“喏!”
李牧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桓齮停滯不前難道他不想救援宜安不想要那麽多的糧草物資了嗎?
李牧:“把趙蔥派來的人叫過來。”
侍衛將趙蔥派來的信使叫到李牧麵前,李牧問到:“趙蔥的確攻下秦軍大營現在正在圍攻宜安了嗎?”
“回稟上將軍,絕對沒錯,之前故意放走的那些秦軍您不也看見了嗎?那就是去給桓齮送信的。我琢磨著現在我家將主應該攻進宜安城了。”
李牧問身旁副將:“可派斥候到宜安?”
副將:“派了,還沒回來。”
李牧:“奇怪,這桓齮難道看出了什麽?”
“報,啟稟上將軍,秦軍動了。”
李牧:“可是快速行進?”
“上將軍,秦將桓齮擺開了進攻陣型一步步的往前挪!”
李牧大驚:“什麽!進攻陣型!”
“報,上將軍,趙蔥將軍命人送來大量軍資,馬上紀要到了。”
李牧:“本將何時要他送來軍資?”
就在這時一匹快馬跑來,馬上之人連連揮手大喊:“上將軍小心,來的是秦軍,是秦軍。趙蔥將軍戰死了,三萬兄弟全沒了,我們中計了!”
嘣嗤噗!
跪在李牧麵前的那個信使縱身而起一箭射出正中那人心口,那人慘叫一聲栽下馬來,信使大喊:“他是秦狗奸細,故意汙蔑我家將主,上將軍不要信他。桓齮不肯快走定是看出前麵有埋伏,上將軍何不引他上鉤。上將軍,末將去接軍資,免得再有秦狗的奸細搗亂。”
李牧:“抓住他!”
侍衛一擁而上,那信使抽出長劍一頓砍殺,接連殺了四個侍衛才被降服。
李牧:“你到底是誰?”
信使:“我乃大秦黑冰台曲校,李牧,你插翅難逃了,死吧!”
噗,一口鮮血噴出,這位大秦黑冰台的曲校咬舌自盡壯烈殉國。也就在他死去的同時,趙軍身後響起了戰鼓聲,秦軍殺來了。
李牧:“左軍迎戰桓齮,右軍隨本將迎戰身後秦軍,雁門騎!準備衝陣!”
嘟嘟嘟嘟!淒厲的號角聲響徹浮沱河南岸,這個時代數一數二的兩支軍隊在此發生了激烈的碰撞,這是兩個國家的較量,一個是為了實現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一個是為了保住家園而戰。還未接觸,雙方將士的戰意已經沸騰,兩支軍隊喊著各自的戰號凶狠地撲向對方。
嘟嘟嘟嘟!一萬雁門騎迅速越過趙軍步兵大陣應著撲麵而來的秦軍殺了過去。
大趙雁門騎就是趙武靈王施行胡服騎射而建立起來的以騎兵為主體的一支軍隊,雁門騎成軍之後的次年,趙國就向侵略趙國已久的中山國發動進攻,趙軍依靠雁門騎一直打到寧葭(今河北獲鹿縣北)。隨後又西攻胡地到達榆中(今內蒙古河套東北岸地區),可謂辟地千裏,趙武靈王打得林胡王不得不向趙國貢獻良馬以求和。趙武靈王讓代地的相趙固主管所占領的胡地,並向趙軍提供騎兵和戰馬。如此一來大趙雁門騎越來越強大,成為可以和魏武卒並駕齊驅的天下強軍。同時,雁門騎也異族將士最多的一支軍隊。
就憑這雁門騎,趙武靈王猛攻一直跟趙國過不去的中山國,直到到趙惠王三年,趙國終於滅掉中山,將其領土並入趙國。
與此同時,趙國還在進攻中山的同時向北方的匈奴出擊,向西對的林胡、樓煩用兵,連戰連捷開疆拓土,這才有了今天的趙國北疆代郡、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三郡。
可以說,“胡服騎射”讓趙國成為當時除秦國外,國力最強的國家。但是到了現在,雁門騎這支曾經縱橫中原大地的強軍隻剩下一萬人,更準確的說真正的雁門騎隻有三千人。雁門騎能打,可練起來裝備起來也不容易。是要花費很大代價才行的,所以說雁門騎的數量下降,質量下滑說白了其實就是趙國國力日漸衰微的一個側麵寫照。
如今趙國僅存的最強騎兵向著宿敵發起了衝鋒。戰馬四蹄翻騰,重重的個敲打著地麵,馬背上的騎士拚命拍打坐騎加快速度。一張張彎弓已經張開,一隻隻雕翎箭已經上弦,一枚枚閃著寒光的箭簇指向秦軍。
轟隆隆,秦字戰旗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越來越近。突然之間,數不清的大秦騎兵越出地平線,呐喊著衝向雁門騎。
用無邊無沿和萬馬奔騰已經不足以形容這隻秦軍騎兵帶來的震撼,這隻秦軍騎兵部隊無論從裝備上和氣勢上都要超過雁門騎。
雁門騎主將一見這陣勢禁不住喊到:“鎮北軍,難道是鎮北軍來了嗎?”
沒人回答他,隨著一聲號角,秦軍騎兵瞬間左右分開,這是雁門騎主將才看清楚這其實是兩隻秦軍騎兵,左邊這隻的將旗上繡著一個李字,右麵的將旗上繡著一個蒙字。
雁門騎主將不知道那個李字將旗代表的是誰,但卻知道蒙字將旗代表的是誰。
“鎮北軍,他們是鎮北軍,兄弟們,拿出真本事拚命吧!殺呀!”
嗡,雁門騎齊刷刷開弓放箭,奈何雙方距離還遠,一隻隻雕翎箭還沒飛到地方就已經力盡落地。然而秦軍騎兵的騎弩回擊之後,雁門騎那整齊的隊形猶如被人狠狠打了一拳一樣瞬間凹進去一塊。
但雁門騎就是雁門騎,依舊保持著速度依舊一往無前猛衝,雁門騎不得不如此,如果擋不住秦軍的迎頭痛擊,身後還在調整陣型的趙軍步兵將會遭受滅頂之災。此時此刻,明知雙方兵力眾寡懸殊,雁門騎主將也隻能咬牙猛衝,無路可退了,拚了吧。
但是秦軍騎兵似乎並不想跟雁門騎一較高下,兩支騎兵擦著雁門騎大陣的左右兩翼一閃而過,之用密集的弩箭射擊雁門騎。
雁門騎將主當即明白秦軍騎兵的用意,這是要靠騎兵衝垮還未成形的趙軍大陣。雁門騎主將急的大吼一聲:“全軍轉向,攔住鎮北軍!”
但是,高速奔跑中的騎兵想要瞬間轉向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有雁門騎全都是身體後仰很拽馬韁,希望盡快將馬速降下來。就在雁門騎的速度下降一些之後,他們前方傳來轟隆隆的聲音。
雁門騎主將仔細一看頓時大驚失色,原來在秦軍騎兵之後的不是步兵大陣,而是將近百輛狂奔而來的戰車。每輛戰車的馭手拚命地抖動韁繩,拉車的四匹戰馬四蹄撒開向前狂奔,雖說依舊趕不上高速奔跑中的騎兵的速度但也不慢了。
除了馭手之外每輛戰車上還有甲士兩人,左方甲士持弩主射,是一車之首稱“車左”,又稱“甲首”。右方甲士執戈(或矛)主擊刺,並有為戰車排除障礙之責,稱“車右”,又稱“參乘”。戰車上除三名甲士隨身佩持的兵器外,還備有若幹長柄格鬥兵器。這些兵器是戈、殳、戟、酋矛、夷矛,合稱“車之五兵”,這些兵器插放在戰車輿側,供甲士在作戰中使用。
雁門騎主將怎麽也想不到秦軍戰車部隊竟然緊緊跟在騎兵之後,看來是要借著騎兵的衝勢將趙軍的大陣徹底摧垮。麵對已經是極速撞過來秦軍戰車部隊,速度已經下降的雁門騎根本就沒有機會躲避。雁門騎的騎士們眼睜睜看著秦軍戰車越來越近,眼睜睜看著戰車上的車左射出了手中的弩箭,一杆杆數丈長的戈矛對準了自己。
別說此時雁門騎已經速度下降,即便是高速奔跑中的雁門騎和狂奔而來的戰車相撞也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這就好比是小轎車撞坦克一樣下場沒有最慘隻有更慘。
雁門騎主將大吼一聲:“雁門騎,突擊!”
反正也躲不開了幹脆撞上去吧,希望能將這近百輛戰車擋住,好歹能給後麵的步卒爭取一些機會。
雁門騎的將士們怒吼著拚命打馬,但他們速度再次飆升的時候,秦軍戰車部隊和雁門騎狠狠的撞在了一起。
巨大的撞擊聲根本無法掩蓋著戰馬的悲鳴和人的慘叫,一蓬蓬飛濺的鮮血和碎肉肆意的在空中拋灑,最後濺落在大地上。
雁門騎主將在兩軍相撞的一刹那就被戰車上的長矛刺中了戰馬,瀕臨死亡的戰馬速度不減撞向拉著戰車的四匹戰馬。雁門騎主將被巨大的撞擊力甩了出去,他健壯的身軀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飛過戰車上三名秦軍甲士的頭頂之後重重摔在地上。沒等雁門騎主將站起來就被四匹戰馬踩到在地,十六隻馬蹄踩過之後沉重的戰車又從雁門騎主將身上碾過。雁門騎主將在也沒法發出任何命令,他的軀體就像一條破口帶一樣癱在地上,任憑戰馬踩踏任憑戰車碾壓。
秦軍戰車猶如大海中的航船一般在雁門騎的大陣中梨出了一條條航跡,隻是這一條條的航跡全是用雁門騎的血肉和生命組成的。當秦軍戰車部隊如狂風一般呼嘯而過留在滿地狼藉,雁門騎損失慘重,秦軍戰車部隊也有差不多三十輛戰車翻倒在地,戰場上還活著的雁門騎隻剩不到三千人。
嘟嘟嘟嘟!
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黑壓壓的秦軍步兵拍著密集的陣型快速開進,眨眼之間距離雁門騎隻有五六百部步。
一個滿頭白發的雁門騎校尉摘下戰盔狠摔在地上。
老校尉:“兄弟們,我們是雁門騎,我們就算死也不能辱沒這個軍名。跟著我,殺!”
“殺!”
不到三千人馬的雁門騎以老校尉為中心,組成了一個類似箭簇的陣型高速衝向秦軍大陣。
秦軍校尉:“止步!樹盾,弩箭,射!”
哐,秦軍大陣猛然停住,最前麵的盾牌手豎起藩盾,弓弩手立刻開弓放箭,戰場上猛然刮起了一陣有弩箭組成的颶風。
一支支三棱透甲錐呼嘯著射向正在狂奔中的雁門騎,鋒利的箭簇輕易的穿透了雁門騎身上的鎧甲,狠狠紮進血肉之軀內。一匹匹戰馬栽倒在地,一個個騎士拋飛出去,無一例外都被自己的戰友踩成一灘灘肉泥。
五六百部的距離對於高速奔跑中的騎兵來說根本不叫距離,但就是這段不叫距離的距離卻成了不可逾越的死地,秦軍的箭陣威震天下靠的就是又快又密連綿不絕,不給敵人一絲一毫喘息的機會,直到當麵之敵全部倒下之後,秦軍箭陣才會停歇。
雁門騎最後一個老兵倒下了,倒在距離秦軍盾牆幾步遠的地方,到死為止,這個老兵手中戰旗一直攥得死死的,因為這個老兵是雁門騎的掌旗官,也就是那個扔掉戰盔的老校尉。他和他的戰馬就躺在距離秦軍盾手幾步遠的地方,他的臉上胸前密密麻麻全是弩箭,已經看不出他原來的樣子了。
雁門騎,這支趙國最頂尖的騎兵部隊,這支曾經威震六國的英雄部隊,這支曾經為趙國帶來無尚榮耀的軍隊,卻在秦王政十一年的這個秋天,完成了他最後的一戰。所有將士全部戰死沙場,他們的前輩大多倒在別國的土地上,前輩們倒下的地方成了趙國的國土。可現在,雁門騎的將士們倒在了本國的土地上,隨著他們的倒下,大趙雁門騎徹底的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嘟嘟嘟嘟嘟嘟!
秦軍校尉回頭看看頻頻擺動的令旗,他舉起長劍向前一指同時喊到:“君侯有令,全軍加速前進!”
“大秦!大秦!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