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茅焦說秦
秦王的這句話又讓趙王偃心裏的擔憂多了幾分,待到見禮完畢,兩位公主分別向嬴政敬酒之後,王妃段玲瓏說到:“兩位公主請隨本宮到後麵敘話,大王、趙王、齊王、列位臣工,你們請盡興。”
嬴政笑著點點頭,齊王說了聲多謝,趙王起身拱了拱手說:“有勞王妃照顧一二。”
眾臣齊聲說:“恭送王妃,恭送兩位公主。”
段玲瓏笑著起身在前麵領路,敏代向嬴政飄飄一拜明媚的雙眸眨了幾下,嬴政也眨了幾下眼睛,敏代笑了笑得如同山花爛漫一般。她從嬴政身邊走過時那飄揚的的裙帶竟然從嬴政肩上滑過,嬴政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追著敏代。
“咳咳咳,大王,熊諾告退!”
脆生生的略帶怒意的聲音響起,嬴政連忙回頭隻見熊諾就在他的眼前,雖說是彎腰俯首可那一雙皂白分明的大眼睛卻倔強的盯著嬴政,那意思是說:“幹嘛不理人家,哼!”
嬴政:“啊,公主免禮,且去。”
“叫我阿諾就行。”
“阿諾,寡人在後麵備了很多美食,還有你們楚國的菜肴,你不去嚐嚐?”
熊諾的臉上瞬間浮現出驚喜的表情。
“那,阿諾跟姐姐們去了,阿諾告辭。”
熊諾衝嬴政擺擺小手隨後蹦蹦噠噠的跑了,可是沒跑出幾步她的裙裾又被卡住了,這一次是卡在嬴政的桌案的腿下。看來熊諾沒有接受教訓,依舊向前跑去結果險些被絆倒而嬴政的桌案都被拽的差點翻倒。
嬴政雙手按住桌案喊到:“阿諾別跑,站住,再跑裙子掉了!”
好在有白宣和羋啟幫忙,阿諾總算是沒出醜,阿諾衝著嬴政吐了一下舌頭隨後轉身跑了。
齊王建:“秦王,其實娶一個十二三的小丫頭似乎也挺不錯的。”
趙王偃:“不錯什麽,不懂規矩。”
羋啟:“趙王不必苛責,阿諾年紀還小,再大些也就好了。”
趙王偃笑道:“昌平君所言極是,看到阿諾公主寡人就想起了敏代兒時的過往。那時候敏代就喜歡粘著寡人,嗬嗬嗬嗬。”
齊王建:“那是自然,女兒一般和父親比較親,兒子一般和母親最親。”
羋啟:“那是自然,就像羋啟自幼和父親分離,全是母親將我一手帶大。如今羋啟雖已佩劍留須,但每日下朝後還是要先看望母親,陪著母親一起吃飯。羋啟覺得,隻要母親在這世上就有愛我疼我之人。”
白宣:“昌平君說得好哇。大王,最近臣招來一位門客,此人雲遊天下搜尋了不少孝子的故事,大王若是願聽,不如叫他來講上幾段。”
齊王建:“哎呀,居然有人搜集孝子的故事,那得聽聽。”
趙王偃:“寡人也想聽聽。”
嬴政笑著說:“那就宣他上殿。”
白宣:“宣茅焦上殿。”
黃崆:“王有命,宣茅焦覲見!”
茅焦邁步進殿來到嬴政麵前大禮參拜。
“草民茅焦拜見秦王。”
嬴政:“寡人聽大兄言道說你雲遊天下搜集孝子的故事,寡人也想聽聽,故此宣你上殿。你可願將你搜集的故事講來?”
茅焦:“草民搜集這些故事就是為了警醒世人時刻不忘孝道,隻因君侯喜歡,所以命草民在家中書齋講這些故事講給少君侯、公子慶以及大女靜。每段講完君侯都有批注,借此教導兒女。大王若喜歡聽,茅焦自然願意講。大王,茅焦所講的各地一個故事叫做,孝感動天心。”
“舜,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他們趁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在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鬥笠跳下逃脫。後來在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曆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帝堯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君侯讚曰: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嬴政:“好,古之賢君果然孝義無雙。接著說。”
茅焦:“這段故事叫做齧指痛心。說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參,曾子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曾子之母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子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草民講到這裏時,君侯又讚:母指才方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嬴政已經放下了爵杯,他低下頭好一會都沒說話。
茅焦:“大王,草民還講嗎?”
嬴政:“為何不講,繼續。”
茅焦:“這一段叫做蘆衣順母。說的是孔子的弟子閔損,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到了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其父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在地上,遭到其父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其父方知閔損受到虐待。其父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他說:留下母親隻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其父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君侯讚曰: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大王,閔損能夠原諒繼母的過錯,草民就想若是生母犯了錯這做兒女的是不是更應當原諒呢?”
嬴政:“你有什麽話不妨直說。”
茅焦:“茅焦償聞,壽之人不忌言死,君不忌曰亡。這個意思是說人的壽命不會因為忌諱死亡而長久,國家不會因為忌諱亡國而保存。人之生死,國之存亡,都是有道明君最看重的,不知大王一位然否?”
嬴政:“然。”
茅焦:“忠臣不講阿諛奉承的話,明君不做違背世俗的事。現在,大王有極其荒唐的作為,我如果不對大王講明白,就是辜負了大王。”
嬴政想了想說:“但說無妨。”
茅焦:“天下之所以尊敬秦國,不僅僅因為秦國的強大,還因為大王是英明的君主深得人心。現在大王將太後軟禁在外是為不孝,殺害進獻忠言的大臣,是夏桀、商紂的作為。大王若執意如此,如何讓天下人信服?天下人聽說之後,就不會再心向秦國了。茅焦為秦國擔憂,為大王擔心啊!”
說完之後,跪拜於地不再言語。
嬴政聽了茅焦這番話之後,左手緊攥定秦劍的劍柄眼睛盯著茅焦。
齊王建:“秦王,茅焦說的很有道理啊。”
趙王偃:“子不言父母之過,秦王,這件事就過去吧。多想想當年你們母子在邯鄲的時候,再想想茅焦方才說的三段故事,寡人覺得母子之間即便再大的仇怨做兒子的也不應該放在心上。”
嬴政站起身來扶起茅焦說:“先生請起,寡人願意聽從先生的教誨。”
茅焦:“以前來勸諫大王的都是些忠臣,希望大王厚葬他們,別寒了天下忠臣的心。大王胸懷天下堪稱世人表率,就更不能有遷徙母後的惡名了。”
嬴政:“以前的人,都是來指責我的。沒有一個講明事關天下統一的道理。先生的話使我茅塞頓開,哪裏有不聽的道理?傳詔,厚葬寡人之前誅殺的臣子,有爵位者長子席爵,無爵位者子承父職。子嗣未成年者,準入九嵕書院深造!”
眾臣:“吾王英明!謝大王!”
齊王建哈哈大笑,趙王偃一邊點頭一邊抹眼淚,他把感激的目光送給了白宣。趙王偃心裏清楚,這一切都是白宣安排的。
嬴政:“茅焦身為客卿,卻敢直言不諱,他是真心為大秦所想,為寡人所慮。傳詔,茅焦,拜上卿,為寡人之師。”
大秦眾臣齊聲說到:“恭喜大王喜得良臣,恭賀太傅。”
君王之師自然就是太傅了,太傅地位尊崇但權力沒多大,主要是指導提醒君王如何更好地治國理政的,雖然沒什麽實權,但對於茅焦來說也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了。
嬴政對眾臣擺了擺手說:“寡人妄殺直諫之臣實不應該,大兄,今後若再有這樣的事,大兄可直戳寡人麵門喝問對錯。”
白宣:“大王想好了?”
嬴政:“想好了。”
白宣:“那可能會有損大王威嚴。”
嬴政:“隻要大秦長盛不衰,寡人丟了麵子又算得了什麽!”
白宣:“臣遵命,大王英明!”
眾臣:“大王英明!”
三天後,秦王嬴政帶領眾臣親自駕車趕往蘄年宮,母子二人見麵之後抱頭痛哭。隨後,嬴政駕車將趙姬迎回鹹陽,並在章台宮內舉行盛宴以示慶賀。趙王偃和齊王建欣然赴宴,大醉而歸。而趙姬也看到了日思夜想的長孫扶蘇,同時也見到了未來的兩個兒媳婦敏代和熊諾。
趙姬在六英宮居住三天後,按照大秦禮製搬入甘泉宮居住。至此,嫪毐謀逆之案算是塵埃落定。當消息傳到洛邑的時候,呂不韋麵向鹹陽方向說了一句話:“趙姬,不韋還能幫你,不悔!”
呂不韋身後的崔姬抱住呂不韋說到:“從現在開始,你全是我的。”
呂不韋:“全是你的,下輩子也是你的,生生世世都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