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合縱伐秦(四)
楚國舊都陳城(今河南淮陽)城東五十裏的一處大澤之旁矗立起一座用黃土堆砌而成高達十丈的封土高台。這高台猶如被削掉了尖頂的金字塔一樣,從上到下分為三個台階,三個台階由下至上逐漸縮小。每個台階的正麵都用木製欄杆標誌出登台的通道,通道上鋪上了行洪森的地毯,一直延伸到高台頂部。
那寬闊平坦的頂部旗幡招展,戒備森嚴。平台中間擺放著條案,正中間是一尊青銅大鼎。此時,大鼎下麵的火已經點燃,大鼎內熱氣騰騰,巨大的肉塊在開水中上下沉浮,煮肉的香味不停的飄散出來。楚王熊完穿著一身禮服頭戴綴著十二條珍珠鏈子的冕冠麵南背北坐在正中的位置上,楚國令尹(相國)黃歇,大司馬項燕站在平台入口處迎接登台的各國君王。
首先登台的是魏王圉,魏王病的不輕,幾乎是被侍衛抬上來的,當他看到黃歇和項燕之後有氣無力的點了一下頭隨後就被侍衛們架著坐到了末位上。
關東六國韓國最慫,如今韓國滅亡了,魏國這個倒數第三慫直接晉級成了倒數第一慫。這是沒辦法的事,魏國這些年被大秦按著腦袋瓜子可勁兒的削,國土被搶去不說,事後魏王還得陪著笑臉再割讓出一些城池土地給大秦以此換取暫時的安逸,一來二去魏國就成了第二個韓慫,所以如今魏王被安排在末位上那是一點沒有瞧不起他的意思。
緊跟著來的是燕王喜,這家夥倒是活蹦亂跳的很有精神。不過他能來參加會盟也挺不容易的,因為他召集群臣商議的時候燕國的臣子們一多半反對合縱伐秦,都主張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為過分的是上卿將渠在朝堂上極力鼓吹秦燕才是盟友,甚至喊出了秦燕一家的口號。
燕王喜的性格比較各色,用現代的名詞說有點偏執症,也就是俗話說的讓他打狗他攆雞,讓他向東他偏向西的那種人,說白了就是一頭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倔驢。燕王喜最不願意有人在他耳邊念叨什麽秦燕同盟,燕王喜就是從心裏抵觸大秦,這個原因其實也好理解,說白了就是一個怕字。
其實大秦對燕國的策略就和對齊國一樣,齊國和燕國距離大秦比較遙遠,目前還不是大秦的主要敵手,因此大秦對齊國和燕國采取的是遠交近攻的策略,能收買賄賂的就收買賄賂,能靠哥們感情說話的就拉關係講感情方法不一但目的是一樣的。
大秦的這種策略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看在燕王喜眼中就不一樣了,燕王喜認為大秦是看燕國強大可以做為依仗所以才跟燕國交好的,這種交好中處處帶著陰謀處處留著陷阱需小心謹慎的應對才是。正是基於這個認識,燕王喜堅決地否定了將渠的提議,力主參加會盟出兵伐秦。燕王喜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若能打敗秦國以後再和秦國的交往中燕國將占據上風,到那時是聯盟還是對抗主動權全都在燕國一方。這話讓將渠一幫人無法反駁,而且張唐最後轉而支持燕王喜,於是燕王喜領著手下大搖大擺的來到楚國。
黃歇一見燕王喜連忙客氣的說道:“燕王請坐在我王之左。”
這意思就是說燕王喜的位置在楚王的左手邊,這個位置已經不低了,燕王喜也知道楚王的右手邊肯定是趙王偃的位置,燕王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這普天之下怕是隻有趙國可以和大秦一戰了。
燕王喜對趙國是相當感興趣的,他對大秦是怕而對趙國則是饞,趙國的土地肥沃遼闊遠比燕國占據的土地優越得多。
根據《戰國策•燕策一•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公》記載:燕國“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雲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置有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地域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北京與天津市的全部及河北中、北部並且有一部分在遼寧省的西部。
由此可見這條狹長的從現在的北京伸向東北並將整個渤海灣抱在懷裏,就好像是現在的環渤海經濟圈的縮小版。在這個地域內基本上處於多山多丘陵地帶,成片的平原比較少,這對於土地人口代表著國家強盛與否的戰國時期來說,不是一個很優越的地理環境。因此燕王喜對趙國的沃野千裏垂涎已久了。可是趙國不好惹,本以為老將廉頗走了趙國就成了軟柿子,可沒想到廉頗走了又出了個李牧,這李牧簡直比廉頗還厲害,差點就攻占上穀郡兵圍燕國都城薊城了。所以即便燕王喜的座次比趙王低他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燕王喜剛剛落座,趙王偃就走上了平台,趙王偃隻對黃歇項燕點了一下頭就領著郭開來到楚王右側坐下,坐下之後趙王偃斜了一眼燕王喜隨即哼了一聲。
還沒等楚王說話齊國國相後勝登上高台,黃歇拉著後勝的手噓寒問暖,看得出來哥倆私交不錯。但是項燕卻雙眼看著天不搭理後勝,這很好理解,項燕看不起後勝的人品,所謂道不同不說話,不搭理他不就行了。
後勝麵對項燕的冷漠就當沒看見一樣,他把套在大拇指上的玉扳指擼下來套在黃歇的拇指上。
“黃兄,這個扳指可是你垂涎已久的,今天就送給你了。”
黃歇驚喜的對著扳指哈了口氣,眼看著扳指表麵迅速凝了一片霧氣隨後快速的消失,黃歇讚不絕口地說到:“果然好玉,果然好玉哇!”
項燕:“令尹,大王還等著呢。”
黃歇挽著後勝的胳膊有說有笑的來到席上落座,由於不是齊王親臨所以後勝的座位隻能在燕王喜以下。後勝笑嘻嘻的拜見了四位君王,楚王熊完問到:“齊王建為何不來?”
後勝恭敬的回答:“我王接到大王邀請之後興奮地立刻就要起駕不料跑出大殿的時候被門檻一絆摔倒在地,又順著丹陛一路翻滾而下,直到頭撞到柱子上昏死過去之後才停下。我等連忙搶救奈何腿已經摔斷了,因此無法親臨還望大王海涵。”
趙王偃哼了一聲說:“齊王真是命大,從那麽高的地方滾下來都沒被摔死,可見古人所雲:好人不長命,禍害遺萬年真是一點不假。楚王兄,既然齊王建來不了寡人也不強求,以寡人之見齊國也不用出兵了,此次合縱伐秦的軍資糧草就都讓齊王來負擔吧!”
魏王圉:“咳咳咳咳,寡人,咳咳咳咳,寡人以為咳咳咳咳,以為,行!”
燕王喜:“魏王還是少說兩句吧,萬一一口氣上不來駕崩了可如何是好哇。”
後勝:“趙王所言極是,後勝帶我王答應了。大王若無他事後勝告退。”
熊完:“你給寡人坐那,不懂規矩的東西,寡人讓你走了嗎?寡人知道齊國富裕讓你們出點糧草委實便宜你們了。來人,上肉上酒!”
諸侯會盟最重要的就是達成盟約,這盟約的主要內容就是誰為會盟之長,這個會盟之長肯定是由一國之君擔任。其次就是誰為統帥居中調度,誰為主將率領聯軍衝鋒陷陣,再次就是各國出兵多少,糧草如何承擔等等一些列問題。
當然,這個級別的會議不會說的那麽詳細,隻需訂出個基調剩下的自然有人去仔細商議。這個時代諸侯會盟最重要的禮儀就是祭告天地,然後分食胙肉共飲美酒,意思是盟約達成然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以示慶祝。
熊完的性子比較急,還沒談好就讓人直接就上肉上酒了。
黃歇:“大王,還沒開始談呢。”
熊完:“哦哦,寡人急躁了,不過有什麽好談的呢?寡人為盟約之長,黃歇為聯軍統帥。趙王兄,你們出一員主將,其他的事交給黃歇和各國國相去談。趙王兄、燕王兄、魏王,你們意下如何?”
趙王偃:“行。”
燕王喜:“然。”
魏王圉:“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後勝:“楚王英明,恭喜楚王為長!”
“恭喜楚王為長!”
熊完哈哈大笑:“分胙肉,飲美酒!”
黃歇:“大王,您還沒祭告天地咧!”
熊完:“嗬嗬嗬,寡人急躁了,快拿文告來!”
秦王政三年冬末,楚王熊完召集趙王偃、燕王喜、魏王圉以及齊國國相後勝共同於陳城東門外築台會盟。此次會盟約定,楚王熊完為盟約之長,春申君黃歇為聯軍統帥,趙將龐暖為聯軍主將,五國合縱伐秦。
就在五國會盟完畢,各回各家準備行動的時候,一騎急報衝進了北地三郡邊防要塞榆林塞的鎮守府。
蒙恬打開軍報看過之後遞給馮去疾,馮去疾看完之後遞給了崔固。
馮去疾:“君侯之命必定是思慮再三的,蒙恬兄,走吧!”
蒙恬:“北地三郡就拜托死馬和長史了。”
馮去疾:“放心去,有馮去疾在,定叫匈奴不敢踏入大秦疆界半步!”
五天後,三萬鎮北軍精銳騎兵偃旗息鼓跟隨蒙恬返回關中,蒙恬走後,鎮北軍軍司馬馮去疾和北地三郡長史崔固同時發布軍政訓令,從即日起北地三郡人人帶刀,十五歲以上士伍立即編入鎮北軍中。崔固的政令說的還算中規中矩也比較婉轉,可馮去疾的軍令就說的殺氣騰騰了,最關鍵的一句話就是“匈奴但又一人一馬越過大秦疆界,我大秦軍民皆可殺之!”
這道訓令被後世史學家稱為“殺奴令”或者“屠狼令”,這是華夏曆史上中原王朝第一個頒布的針對匈奴的異常嚴厲的軍令,從此開始大秦北地三郡全民皆兵、軍民如齊上陣,大秦北地三郡的百姓在軍令下達之後完全變成一群狼,一群比匈奴人還很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