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秦·君臨天下> 第178章 將相會(下)

第178章 將相會(下)

  從前的靜竹居若是小家碧玉那麽如今的靜竹居就是大家閨秀,章台街上的高檔酒樓靜竹居說自己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個中理由不用說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今天,靜竹居再次成為焦點,因為大秦國相呂不韋和大秦太尉、當朝丞相、雍候白宣攜手並肩走進了靜竹居那寬敞明亮的大堂。


  當大秦的兩個最有權勢的男人走進靜竹居的時候,正在靜竹居裏用餐的人霎時間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看向門口,眾人都覺得在平時寬敞的大廳瞬間變了狹小了,往常很高的雕梁仿佛就挨著呂不韋和白宣的頭頂。


  眨眼之間所有的人跪倒在地,就連掌櫃的也跪在二人麵前連大氣都不敢出。


  不等白宣開口,從樓梯上傳來衣帶飄飛的聲音,眨眼之間雙兒走下樓梯來到呂不韋和白宣麵前。


  “相國駕到有失遠迎還請贖罪,雅室已經備好,相國請。”


  呂不韋:“能讓縣主親自操持的酒樓怕也隻有你白家的了。”


  白宣:“雙兒可不隻是操持這間酒樓,她管的事還多著呢。”


  呂不韋:“何時過門啊?王後隻怕也是等著這件事呢。”


  白宣:“急什麽,很快,兄長請。”


  呂不韋哈哈一笑拉著白宣的手直奔樓上,此時的靜竹居基本上不會再讓新客人進來了,即便是之前來的客人也趕緊付了賬匆匆離開。


  三樓一間最大的雅室內,白宣和呂不韋麵對而坐,雙兒親自給二人布好酒菜之後識趣的退了出去。


  呂不韋端起酒杯說到:“賢弟,愚兄謝你。”


  白宣哈哈一笑舉起杯來二人酒杯一碰各自喝幹杯中酒。


  白宣:“兄長實在是客氣了,你我之間還需如此客套嗎?此次晉陽反叛,兄長不是第一時間將軍報送到小弟這裏嗎?兄長有此舉動足以說明一切,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呂不韋:“那也是賢弟禮讓在先的緣故,你我兄弟本就親厚,所以為兄這才想到效法廉藺之和借以彰顯你我之名。”


  白宣:“拾人牙慧實為不妥,小弟凶名早已傳遍諸侯,彰顯不彰顯都是無傷大雅,倒是兄長的確應該揚名天下,隻是揚名的方式有很多,這效法廉藺卻落了下乘。”


  呂不韋:“賢弟有何妙計?”


  白宣:“聽聞兄長廣招賢才,門下食客三千,這和孟嚐、平原、春申、信陵四位公子不相上下,四位公子中隻有信陵君魏無忌留下一部魏公子兵法,雖然信陵君早已不在但他的兵法依舊流傳世間,兄長何不效法信陵君呢?”


  白宣一句話就讓呂不韋立刻來了精神。在戰國時期,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嚐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並在這方麵要爭個高低上下。


  呂不韋成為相國之後就覺得秦國如此強大,秦軍如此驍勇善戰,而自己身為大秦相邦就應該淩駕於四公子之上,因此他也招來了很多賓客,給他們優厚的待遇,現在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


  但是與四公子不同的是,呂不韋招攬的門客不太看重勇夫猛士,反而十分注重文才。這似乎和大秦曆代國相的做法背道而馳,但實際上呂不韋有他自己的見解和打算。


  呂不韋素來善於謀略,瞧不起那些頭腦簡單的莽夫,再說秦國猛將如雲軍力強大,沒有必要再蓄養征殺之士。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戰國末年正是諸子百家爭奇鬥豔、互相較量、百家爭鳴的時期。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說散布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後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


  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自討沒有那個本事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借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願望。呂不韋以為有這麽多文人寫一本書還不容易,他想的挺好,但是就在他準備就緒之後,卻不知道該從哪裏落筆了。


  他的門人不少,各門各派的弟子都有,這幫人沒事就各執己見爭辯不休,呂不韋也曾經下令讓這些門人中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哪知等到文章交上來後,真是五花八門,寫什麽的都有。文章的內容涵蓋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真可謂無所不及。呂不韋一下子就懵了,無奈之下隻得暫時打消了著書立說的想法。如今白宣提起此事立刻引起了呂不韋的共鳴。


  呂不韋:“賢弟,你可真是為兄的知己呀。為兄早就有此打算,可是,奈何,唉!”


  白宣:“可是不知道寫什麽嗎?”


  呂不韋:“正是如此啊,為兄門下三千食客,所學門派何止百家,他們的學說寫了出來不僅五花八門而且各有千秋,為兄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賢弟可有妙策?”


  白宣:“此事不難,但凡著書立說者均需通達兼濟不可隻聽一家之言,兄長若想著書立說就應該集百家之學於一體,容納天地萬物古今!”


  啪!白宣剛說到這裏就被呂不韋的拍案之聲打斷。


  “說得好!集百家之學於一體,容納天地萬物古今!賢弟快說,該怎麽做!”


  白宣:“兄長可以挑選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編纂成書。至於百家學說如何取舍嘛,小弟以為應以道家為根基,儒家為主幹,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學說為枝葉,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取各家之長而棄其短,以成一家之言。”


  哈哈哈哈,呂不韋雙手不停地拍擊著桌案同時仰天大笑,很顯然他高興極了也滿意極了,因為白宣的一番話不僅解了他的煩惱同時也給他畫出了清晰地著書立說的總綱和脈絡,在呂不韋看來白宣這一句話雖萬金不能換也。


  酒杯不斷舉起,哥倆喝的極其豪邁,呂不韋已經坐到白宣身邊哥倆勾肩搭背已經不分彼此了。直到酒酣耳熱之際呂不韋忽然淚如雨下,白宣忙問:“兄長為何悲痛?”


  呂不韋:“想我一個商人子,如今不僅為大秦之相,還能著書立說名流史冊,不韋此生無愧列祖列宗。賢弟,多虧有你,有了你為兄眼前再無任何艱難險阻。阿宣,再飲!”


  哥倆喝一陣說一陣,酒越喝越多,感情越來越親密。


  呂不韋:“阿宣,哥哥求你一件事,這本書應該如何命名?”


  白宣心中暗道:“孔子作春秋為儒家經典,兄長所著之書有過之而無不及,小弟以為此書既然出自兄長之手不如就叫做,呂氏春秋吧!”


  “呂氏春秋?好,就叫做呂氏春秋!賢弟,可願助我?”


  “兄長,小弟的心思在哪你不是不知道哇,小弟的爵位從何而來你心裏比誰都清楚吧,小弟有朝一日若是著書立說那也是兵法韜略,似兄長這般的奇書小弟是絕對寫不出來的。兄長,你就不要為難小弟了。”


  白宣的態度讓呂不韋心裏受用極了,心情大好的呂不韋拍著胸脯說到:“阿宣,你我兄弟如同一家,今後大秦軍政令皆出於你我之口,你我必得互相扶持才好。為兄絕不插手你的軍略安排,一切由你自行決斷。”


  白宣:“先王臨終囑托猶在耳邊,小弟隻想率領大秦兒郎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兄長,晉陽之反微不足道,重要的是以此為借口逐步蠶食韓國為滅韓占據先機,還請兄長助我。”


  呂不韋:“蒼天可鑒,呂不韋也是先王托孤之臣,掃滅六國一統天下也是不韋心中所願。先王以國士待不韋,不韋定位大秦死而後已。阿宣,從今以後,你要什麽為兄就給你什麽!”


  “多謝兄長!”


  兩個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莊襄王子楚留下了一個軍政分開的政局,這是大秦從未有過的局麵,子楚這樣做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讓嬴政成年後能夠順利親政。盡管子楚不願意相信呂不韋會一手遮天架空嬴政,但是子楚也明白久居高位大權在握的感覺就好像在喝一杯美酒,越喝就越上癮,到最後想不喝都不行。


  在君王的眼中任何誓言都是空洞的,因此必須做出相應的安排,所以子楚選中的白宣,把年青的白宣推到了如此矚目的位置上,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在子楚心中白宣比呂不韋值得信任。子楚本來是想一步步地安排也有讓白宣逐步取代呂不韋的打算,怎奈老天不給他那麽長的壽命,所以倉促之下不得不如此安排。大秦的曆史上首次出現了軍政分開,將相各自為政的局麵。


  可以說這個做法很大膽也很急躁,目的是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子楚時倆眼一閉雙腿一蹬撒手而去,把一個大大的難題甩給了白宣和呂不韋。同時也甩給了大秦的重臣、世家。一個國家出現了倆實權人物,你不得選邊站隊呀,這兩家雖說看起來同出一脈又好似勢均力敵,但誰知道將來還會咋樣呢?這對大秦的重臣和世家而言是一個非常要命的難題,選不好就有可能舉族皆滅,因此子楚下葬之後各大世家都在觀望中,朝中重臣類似王綰那樣的,也隻敢暗中做出選擇。


  而對於白宣和呂不韋而言需要處理的麻煩事比想象中的多得多,別的不說,軍政之間如何銜接、如何區分主次、如何相互協調就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


  在過去類似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相國一人把持朝政,無論軍政諸事都由相國一人決斷。也就是說,新王親政之前相國才是一國的真正主宰,其實這對王族而言是一件很危險的事,萬一這位相國想取而代之那是非常容易的的。如今軍政分開把這個危險降低了一半,但卻增加了治國理政的難度,白宣和呂不韋的這一頓酒其實就是為了相互間協調溝通為今後將相共治掃除障礙的。


  可以說,白宣的目的達到了,呂不韋的目的也達到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細節問題,那就可以在今後慢慢解決了。


  靜竹居門前,鹹陽百姓和很多有心人看到,大秦的將相相互攙扶著出了酒樓的門,哥倆一口一個兄長賢弟的叫得親熱,眾人還看到白宣親自將喝的東倒西歪的呂不韋背到他的車上,哥倆同乘一車高歌而去。


  百姓們自然看不出什麽道道,隻知道大秦的將相親如兄弟,百姓們也就放心了,至於那些有心人看得到是啥那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白宣將呂不韋送回他自己的府邸之後告辭回了九嵕山,在車上白宣低低的地說了一句:“蜜月期開始了。”


  而與此同時,呂俯內宅裏,正在給呂不韋擦拭身體的崔姬聽到呂不韋的喃喃自語。


  “原來,先王臨去之前單獨召見白宣,是要讓他滅六國一統天下呀。先王,這件事不韋也能做呀。先王,您就放心的去吧,大秦就交給不韋吧。”


  崔姬麵不改色連擦拭的動作都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直到呂不韋沉沉睡去,崔姬才站起身離開了房間。


  也是在這個時候,趙高快步走進了六英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