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按字收費
電報機若要回收成本,必須要借助商人的力量,這與當初的鐵路回收成本是一樣的套路,當初鐵路修建的時候,成本也是極高的,但隨著商人群體的大量使用,成本很快就回收上來了。
這其中,九成以上的收入都是為商人運輸貨物得到的,運輸人員的客運收入相對來說要低得多,其中,大部分的底層百姓乘坐火車,鐵路局是沒有利潤了,算是朝廷給普通老百姓的一點福利了,而且,底層老百姓也沒啥錢,若是價格高了,估計他們就坐不起了,這樣,老百姓的出行就太不方便了。
但火車票的售價,還可以根據車廂優劣進行區分,但發電報都是一樣的,價格方麵似乎不太好區分,但其實也是可以區分的,這裏麵就有加急電報和普通電報的區分了。
雖然不論是哪一種電報,在發過去的時候,所使用的成本都是一樣的,但在發送排序和後期配送的時候,就有所區別了。
在電報機數量有限的情況下,若是有很多人一同發電報的話,先後順序就可以提現在價格裏,若要讓自己的電報內容早一點發出去,可以多交錢來實現。
同樣的,當電報內容傳到目的地縣城之後,也是需要有人將電報的內容送到接收人手中的,一個縣城說大不大,說小也是不小的,對於縣城內部的信件,當天就送也不是什麽難事兒,但對於偏遠鄉村的信件,若是送信員人數不足的話,很有可能要耽誤幾天的時間,比如,今天送幾個村落,明天再送另外幾個村落,如此一圈輪下來,信件就有可能會被耽誤好多天,這在後世的很多鄉村,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晚幾天收到信件也不是多大的事兒,可對於很多商人來說,晚半天那都是要損失慘重的,他們對消息的及時傳遞極為看重,如此,也就給朝廷區分電報檔次提供了機會。
到時候,可根據發報優先順序和送報優先順序,將電報分為普通,加急和特急幾個等級,而每一個等級所對應的時間是不同的,特急的最快,加急的較快,而普通的速度最慢,而價格方麵,自然是特急的最貴,加急的較貴,普通的最便宜了。
按照這樣的價格部署,普通老百姓使用電報機的時候,肯定會選擇最便宜的普通類型,而商人傳遞消息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服務水平較高的加急類型,至於大商人和事情比較緊急的情況下,則必然要使用特急了,而朝廷傳遞政令,用的一律是免費的特急電報,這是朝廷的特權,普通老百姓和商人是比不了的。
李安將自己心裏所想的普通電報,加急電報和特急電報說出來之後,身旁的大臣全都大為認可,火車分高檔和普通,能夠體現出貴族,商人和普通老百姓的區別,同樣的,在使用電報領域,同樣能夠體現出這種區別。
商人雖然有錢,可以獲得比普通老百姓更好的服務待遇,但朝廷和貴族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勢,這是商人也不能比的,商人不論是做頭等艙,還是使用加急電報,那都是需要花很多錢的,而貴族和三品以上的大官,可以直接免費乘坐火車的頭等艙,一分錢都不用花,甚至擁有比商人還要高的優先權,至於朝廷,更是可以免費獲得特急電報的最優先使用權,隻要朝廷需要發報,所有商人的消息都要往後排。
“特急電報,加急電報,普通電報,李侍郎的設想真是太秒了,這價格方麵該如何確定呢?一次特急電報,收取多少錢合適呢?加急一次又是多少合適?還有普通的電報。”
一名大臣開口問道。
李安還未來得及回答,旁邊的一名大臣就插嘴道:“價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商人也用不起,太低了的話,普通老百姓天天過來發電報,會極大的占用資源,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電報機還不是很多,價格自然還是稍微貴一些比較好。”
“沒錯,價格是不能太便宜,前期要高到讓普通老百姓舍不得用,除非有緊急的需要才會去用,這樣的價格就算是合適的,這還是普通電報,加急的要讓普通的商人都覺得貴,至於特急的電報,要讓大商人都不敢隨意的使用,待電報機多了之後,再逐步減少價格就是了。”
李安開口說道,想了一下,接著說道:“普通電報二百文一次,加急的要五百文,至於特急的要一貫錢,這個價格已經很貴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舍得用啊!”
這個價格,也就是李安隨口說出來的,並沒有經過係統的計算,也沒有考慮多久回本,就是先標一個很高的價格,讓全大唐的老百姓知道,電報機是很昂貴的物品,使用電報機的成本也是及其高昂的。
當然,李安也完全有理由相信,隻要電報機推行,肯定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對於很多腰纏百萬貫的大富豪來說,拿出一貫錢嚐嚐鮮也不是什麽大事,這樣才能體現他們商人的與眾不同,直接與朝廷比肩,至於普通的老百姓,肯定不會花那個冤枉錢了,除非有急事,且路途又比較遙遠,直接派人去通知耗費更大,這種情況下才會選擇使用電報傳遞消息。
而隨後在機器普及了之後,拍電報的價格就可以適當的降低了,這樣普通的老百姓,隻要有一定的需求,都會選擇用電報來傳遞消息,尤其是相距較遠且有通信需求的人,就更加的需要電報傳遞消息了。
自古以來,就有鴻雁傳書之說,就是利用鴿子來傳遞重要的消息,因為鴿子是在天空飛翔的,速度比馬匹還要快,傳遞消息的速度自然就更快了,但鴿子的速度就算再快,也不能與電報機的速度相比,短途的傳遞消息,鴿子和馬匹都有很大的優勢,可距離一旦突破幾十裏,電報機的優勢,就是這些動物所不能比的了。
另外,鴿子的速度雖然也比較快,但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傳遞情報的距離非常的有限,並不能實現長距離的消息傳遞,幾十裏傳遞消息倒還是可以的,可若是幾百上千裏的路途,鴿子就完全廢了。
這是因為鴿子傳遞消息的原理,是利用了鴿子的回巢本性,而非鴿子自己會送信,也就是說,送信之前,要先把鴿子帶走,需要送信的時候,將信件拴在鴿子的腿上,然後把鴿子放飛,當鴿子飛到天空的時候,就會憑借自己對環境的判斷去尋找自己離家時候的巢穴,順便的也就把信件給帶回家了,從而起到了傳遞信件的作用。
至於信鴿是如何定位的,科學家的說法有很多種,有的說是信鴿擁有磁場辨別功能,有的說鴿子的視力比較好,還有的說是嗅覺,但大多數人都覺得是磁場的作用,因為視覺和嗅覺也管不了幾十裏啊!隻有磁場才能確保信鴿能在幾十裏外找到自己的巢穴。
另外,既然信鴿傳遞消息,是利用了信鴿的回巢特性,那麽,這就足以說明,信鴿的傳信具有單方向性,隻能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外一個地方,而不能再次傳回去。
但其實,也是有一些雙向傳遞消息的信鴿的,這些鴿子是從小訓練的結果,它們的巢穴在一個地點,但它們飼養的地點在另一處地方,如此,這些信鴿就會在兩個地方來回的跑,從而可以順便為人類傳遞消息。
但這種雙向傳遞消息的信鴿,隻能實現短距離的傳信,若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距離太遠,鴿子是吃不消的,訓練的難度也會很大,所以,隻要距離稍微遠一點,就隻能用鴿子進行單方麵的傳信了。
不過,鴿子的特性是固定的,而人的智商是靈活的,就算是距離遠一些,也可以找到解決的策略,那就是在需要通信的兩地,分別建立一個鴿子巢穴,然後,把這些鴿子分別帶到對方的所在地,如此,便可以實現鴿子的遠距離來回通信。
另外,一隻好的信鴿是不會再陌生地方市場價逗留的,他們被放飛之後,就會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自己的巢穴,從而及時的為人類送去重要的消息。
當然,信鴿送信的前提,也是必須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訓練的,若是沒有經過訓練,信鴿的可靠性就會極大的降低,隻有經過訓練的信鴿,才能比較可靠的把信件送到指定的目的地。
在平時的時候,信鴿的作用似乎不是那麽重要,可一旦發生毀滅性的災難,信鴿這種最原始的通信方式,往往是最快速有效的方式。
因為一旦出現危險情況,道路很有可能會被封鎖,不論是人行還是騎馬,都難以通過封鎖線,無法將重要的消息送出去,而信鴿可以飛翔,個頭也比較小,不那麽容易被發現,從而可以比較巧妙的躲過封鎖線,將緊急的消息傳遞出去。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很多時候用信鴿傳遞消息的人,會準備大量的信鴿,若是情況萬分危急,他們甚至會連續放出多個信鴿,如此,隻要有一個信鴿能安全抵達,消息也就傳遞出去了,以防止信鴿在半路上出現意外。
當李安提出電報機商用的天價之後,身旁的幾位大臣,全都是先驚訝了一番,然後,也比較認可的點頭,畢竟,電報機的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都太高了,先期把價格調的高一些,也是很正常的,而且,這個又不具有強迫性,願意使用的就別嫌價格高。
陳希烈眼睛眨了眨,覺得好像有什麽地方不太合適,開口說道:“李侍郎,隻是把電報分為普通,加急和特急還不夠,還要分字數啊!一封電報若是隻有三五個字,發起來很快,若是有幾萬字,那豈不是要花很長時間,如此,價格豈能一樣?”
“對對度,左相說的對,電報的字數必須要有限製,若是字數太多,耗費的時間成本就太高了,自然要加價。”
“李侍郎,左相說的在理,電報也要考慮字數啊!”
陳希烈的話,立馬就獲得了眾多大臣的認可,就連李安都非常認可陳希烈所說的話。
“哈哈,左相所言極是,的確還應該考慮字數,字數越多價格越高。”
李安笑著說道。
按照字數收取費用,一直是後世的規則,所以,很多時候,拍電報的人,都會盡可能的把字數給精簡一下,這樣就可以少花不少錢,甚至,有的人為了省錢,就發一個字都是有的,二個字,三個字都是很常見的,而超過十個字的電報,反而顯得非常的少見,隻有朝廷發電報的時候,才會長篇累牘的發很多內容,以防止消息傳達的不到位,讓收到消息的人理解不了。
之所以要按照字數收費,那是因為電報機是一個字一個字發送的,每發送一個字都要耗費一個字的時間,發的字數越多,所耗費的時間越多,而因為發報機的數量較少,很多人都有這方麵的需求,如此,若是因為一個人耽誤太多的時間,別人的使用就要受到限製了,而且,發報的內容越多,發報員的工作量就越大,就越是辛苦,價格自然應該更高一些了。
另外,除了字數的區別之外,也確實有加急和普通的區別,隻不過,後世主要考慮的是字數,加急增加的錢並不多,隻有字數的費用才是大頭。
而按照李安剛才給出的價格,若是一個字二百文的話,似乎顯得有些太貴了,而且,總是發一兩個字的電報,根本不能讓收到消息的人,準確的了解電報的內容和含義。
所以,李安覺得應該設定一個字數範圍,比如,十個字以內的是基礎價,然後,每增加一個字都要額外增加不少錢,如此,可以避免太多字數的電報出現,大大提高電報的使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