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5】張力
記得有一陣子,不知道是從哪兒開始颳起的一股臨床歪風邪氣。部分患者怕縫線怕到不得了,無論大小手術前非要纏著和醫生說你得給我好線,要能在人體內吸收的。這群人是怕了在自己體內留異物了。也不知是哪裡聽說到的謠言,說體內留了這些縫線會死人的。
想也知道這種說法不可能成立。可吸收縫線是後來發明出來的。按照這個說法,以前的手術患者豈不是全被不可吸收縫線害死了。
在醫學上考慮用何種縫線,第一步醫生要思考的絕對縫線不是能不能被人體吸收,而是縫線材料的抗張力強度。
關於人體組織的張力,從第一台手術用拉鉤時我們說過了,打麻藥后只要活著組織在活動始終存在收縮的張力。
醫學上使用縫線縫合傷口,目的是要把口子的兩端拉在一起讓傷口癒合。如果縫線抗張力不夠強,是不足以抵抗人體組織的收縮張力。這樣一來,吻合口兩邊人體組織反覆收縮時,這股張力很容易直接把線拉斷了,導致傷口重新裂開,致使縫合失敗。
失敗的縫合有多可怕,口子再開,這不是要大出血?否則是漏液?傷口始終癒合不了,吻合口漏,反反覆復感染,全身敗血症,真是要折騰死人了——醫生腦子裡能想的全是這些更恐怖的事項。
部分患者害怕的所謂縫線留在體內會死人的傳言,如果指的是縫線感染,現在的縫線全是經過嚴格消毒,發生率太低。而且如果不可吸收縫線會有感染的風險,可吸收縫線一樣有的。可吸收縫線不是一縫下去立馬被人體吸收的,那一樣變成縫合沒意義了,要等傷口長好再被人體吸收掉的,這個過程短則數天長則一個月以上。
這些患者其實怕的應該是縫線的排斥反應。問題是現在的醫學技術早已發展到各種手術材料有嚴格的使用規定,哪些不可留,哪些可以長久留在人體均有明確標識。能留在人體內的材料全部要進行與人體組織相容性的測驗研究,審核通過方能用上臨床。這點在骨科材料學上講過。骨科的複雜材料都能做到這點,小小的縫線早就跨過這道門檻了。
說到這裡,可以看出這些人的顧慮屬於無稽之談了。
確實在臨床上能見到部分醫生會在術前詢問患者用不用可吸收縫線。這種能由患者選擇的縫線一般用在哪兒?和患者性命不大關係無傷大雅的皮膚層。畢竟有的患者經濟拮据能付出的醫療費有限,當年這個可吸收縫線叫做美容線很貴的要全自費的。
事關患者性命之憂的縫線選擇,醫生才不可能把這個專業性的東西交給不懂醫學的患者自己亂選擇,那是相當於遞刀子給人自殺了。
說回聚丙烯線,最常用的地方是在血管。
這種材料單股線優點是,比起多股線不易感染,光滑的性能讓它在穿過人體組織時傷害小,長久留在人體體內排斥反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