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不肯麵對
翌日清晨。
裴子瑜從睡夢中醒來時,天空才微微放晴,身旁卻不見程陽的身影。她起身將窗簾拉開,黑暗的房間裏終於透來一絲絲光亮。
清秋的早晨傳來一絲絲的涼意,她從沙發上拿起一件毛線披風後走下樓去。
程陽還躺在沙發上睡著,聽見有腳步聲動了動眼睛,翻身起來看見裴子瑜走下樓來。
“子瑜。”他喊道,拿起桌上的手機看了一眼才早上六點十三分。“今天怎麽起這麽早?”
裴子瑜站在沙發後麵看著程陽,他親昵的摸了摸她的臉頰:“睡得好嗎?”
“嗯嗯。”裴子瑜輕輕的點點頭。不知道為什麽隻要一起床,她就會想起沒有完成的事,心頭隱隱的不安。
“程陽。”她說,輕輕的在他額頭上親了一下:“我們今天繼續去試試吧。我想,有誠意,那個女孩兒一定會答應的。”她說完,轉身走向樓上:“我去梳洗。”
程陽看著她的模樣不由得歎了一口氣,這分明就是一種慌亂的情緒。
他起身撓撓頭,走進廚房準備早餐。卻聽到了開門的聲音,他連忙從廚房裏走出來,看見裴子瑜正在往門外走去。他一轉身連忙拉住她的手,往回一拉。
“子瑜,你要去哪兒?”
“我要去找她。”她說,眼眸裏是兵荒馬亂的失措。
程陽看得心驚隻能把她緊緊的抱在懷裏,安撫著她的不安。
“乖,我們吃過早餐後,我陪你去。”
“會不會來不及?我總害怕她感受不到我們的誠意。”裴子瑜皺眉說道,靠在程陽的胸膛嚶嚶抽泣起來。
現在的她一改往日的高傲和清冷,變得淒淒切切的樣子就像是在害怕什麽一樣。這讓程陽摸不著頭腦,卻也讓他不免擔心起來。化驗報告來得突然,裴子瑜的天空瞬間崩塌。
程陽小心翼翼的安撫著她,就像是對待小孩子一樣,將她領到餐桌前坐下,將煎好的荷包蛋還有火腿放在她麵前,給她倒上牛奶。
“來,吃飯吧。”
裴子瑜小口小口的吃著食物,努力的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她要麵對的總不是洪水猛獸,不必如此的小心翼翼,甚至驚慌失措到迷失自我。
似乎在吃完食物之後,她的心情好了許多,開始有了微笑,會誇讚程陽的廚藝。“程陽,你做的煎蛋好棒,我還要。”
看著她露出乖巧的微笑和眼睛裏水汪汪的期盼的時候,程陽的心也算徹底放鬆下來,輕輕的揉了揉她的頭發。
“好,我再給你做去。”他說著站起來正要去廚房時,卻又被裴子瑜突然的抱住腰。“舍不得我去,要自己去做嗎?”
“當然不是。”裴子瑜輕輕搖搖頭,繞到他身後將他把圍裙解下來。“隻是突然不想吃煎蛋,想吃煎餅果子啦。”
“你主意變化得真快。”程陽無奈的搖搖頭:“我換好衣服,我們就出去吧。”
孤兒院裏。
清晨的陽光伴隨著鳥鳴打破了院內的寧靜,孩子們跟在老師身後一起吃飯,一起到草地上坐下來晨讀,這是每日不變的功課。
衛縷珊帶著較小的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給他們講故事。而秋宛陪著大點兒的孩子們晨讀。
就在她剛剛把書合上的時候,衛縷珊急匆匆的跑過來悄悄在她耳邊說道:“他們今天又過來了。”
秋宛抬起清冷的眼眸看向遠處,不遠處的小路上停著一輛豪車,車前是昨天的兩個人慢慢的向她的方向走過來。
她裝作看不見的樣子繼續帶著孩子們讀書,兩個人卻越發的迫近後,隻能站在她身後看著她帶著孩子們讀書。
秋宛不願在搭理他們,昨晩她想了很久。自己也曾癡癡念念的期盼去尋找,到頭來卻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她對此早就不報以希望。
身後的這些人不過是因為自己能夠救命才會來找自己罷了,說到底也隻是利用的關係而已。她不搭理他們,遲早會離開。她不認為一個人的忍耐能夠有多久。
在陪伴完孩子們讀書之後,秋宛連看都不看裴子瑜和程陽一眼,直接向著房間走去。衛縷珊見後,連忙跑上來抓住她的手。
“秋宛等等,你不打算和他們好好聊聊嗎?”她小聲的詢問道,看了一眼身後跟著走來的人。
“我和他們沒什麽好聊的,陌生人而已,不是嗎?”秋宛反問道,輕輕的鬆開衛縷珊的手,轉身踏進房間:“過會兒再叫我吧,我有點兒累想睡會兒。”她說完,直接關上門。衛縷珊連同裴子瑜二人一起被擋在門外。
衛縷珊無奈的歎氣著,心裏心疼的說道:“秋宛,真的倔強做什麽呢?心裏明明是期盼不是嗎?”
程陽上前一步問道:“請問,你和秋姑娘認識嗎?”
衛縷珊看了一眼程陽,又看了一眼程陽身後皺著眉頭的裴子瑜後點了點頭。對他們說道:“想了解秋宛的事,你們就跟我來吧。”
她說完帶著二人來到安靜的食堂,裴子瑜將手裏的煎餅果子交給衛縷珊說道:“這是我給秋宛買的,麻煩你給她。”
衛縷珊接過煎餅果子一愣說道:“秋宛不喜歡吃這個。”
聽到這話後,裴子瑜的神情明顯的失落。有些委屈的說道:“我以為她的口味和爸媽一樣,都喜歡吃這個。”
衛縷珊輕輕的搖了搖頭:“孩子不在父母身邊長大,除了性格的某些方麵相似之外,所謂的口味,感官欣賞之類都是不相同的。”
“原來是這樣。”裴子瑜失落的低下頭來,程陽輕輕的摟住裴子瑜的肩膀。
衛縷珊認真的觀察著二人的表情和動作後詢問道:“你們真的確定要尋找的親人就是秋宛嗎?”
“沒錯。”程陽點頭說道:“我可以把主要的證明資料拿給你看,在車上我去給你拿。”
衛縷珊輕輕搖了搖頭拒絕了。“你們不用拿給我看而是要給秋宛看,她這個人隻看事實,不聽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