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兩籃子的零嘴
國師有的本領可能就是傳言之中的那樣,善推演,博古今,能夠通曉天命,也一樣能夠為蒼生祈福,但是他知道,那不是可能,是肯定,說不準還不止。
所以,國師對於朝廷來說,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又有另一種可能,國師貴為國師,為什麽又不能夠以真麵目視於眾人,要整日被鎖在國師府,受那麽多人保護……或者說是監視?
還有那時候,那個將軍打扮的男人和國師……
所以,這私下裏麵偷偷的尋找,或許是另一種可能,就是不想讓人知道國師?
盛京和國師的事一時之間也說不明白,沈長昀撇開一邊,“這件事先放一邊,山莊裏有什麽消息傳來?”
這麽一說,五叔似乎才想起來,“是了,莊主和夫人讓暗樁傳消息給您,說是重陽節就算了,隨您,但是年關之前,還請少莊主能夠回沐雪山莊,老夫人在莊裏也念叨少莊主。”
“年關啊……”沈長昀這麽些日子出來都沒想過什麽日子,心裏麵一直想著查案,倒是忘了現在都九月份了,九月九的時候家中也會辦重陽,登高插旗。
好些日子沒有歸家的沈長昀有些愧疚,畢竟是自己親奶奶念叨自己,“那個……你就傳消息回去,說重陽就趕不回去了,但是禮物還是要的,你讓我大哥把我庫房裏麵的我之前給老夫人雕的沉香木拐杖送過去,算是長昀的一片心意了。”
五叔稱是,“老夫人收到了鐵定開心的。”
沈長昀擺了擺手,老夫人年輕的時候也是一代女英雄,現在老了在家裏麵倒是安分了很多,雖然不是每日練武,但就喜歡在山莊裏麵逛,還不喜歡人扶著,想著奶奶一把年紀,沈長昀也是擔心老夫人逞強,所以前幾年到處尋木頭然後雕了一把拐杖,專門給老夫人的。
沈長昀離開的時候,看見了店裏麵還有很多吃的,想起了劉家還有小孩,也就讓五叔包了一些回去。
五叔提著紙包笑眯眯的問沈長昀,“您看這些夠了嗎?”
沈長昀看了一下,忽地想起了劉家不但隻有孩子,還有小國師,“再弄幾包女孩子愛吃的吧,各種口味都行。”
五叔以為是沈長昀住的地方孩子多,也沒多想,按著吩咐又讓夥計多包了些,最後沈長昀帶走的東西就有兩籃子,要是用沉瑛挑起來,沈長昀都可以上街當賣貨郎了。
沈長昀回到了劉家村也已經差不多是夕陽西下了,走在了鄉間小路倒是別有一番味道,有晚風吹來,著實讓人覺得舒服。
不過還沒有進村門口,劉家二郎便往這邊跑了過來,像是自己家娘子要生了,趕去找接生婆。
“少俠!少俠!”劉二郎氣喘籲籲的跑到了沈長昀的麵前,要不是沈長昀放下了一個籃子一手抓住了劉二郎的後領,這人還能飛出去了。
沈長昀順著他的背,都替這人覺得累,“劉二哥你慢點說,出什麽事了?”
跟個小雞崽似的劉二郎喘著大氣,一手緊緊的抓著沈長昀,道,“你家的沈娘子醒了!”
醒了?
“哦,”沈長昀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一副不鹹不淡的模樣,“醒了好,那回去吧。”
還沒等劉二郎反應過來,這人就放開了他的衣服兩手有繼續拿著籃子慢悠悠的走了。
劉二郎摸著後腦勺,說不出的不對勁兒,這是當哥哥該有的反應?
他有些不懂,但是看著沈長昀沒一會人影都不見,也顧不得那麽多,也拔腿開始跑了起來。
不過這練武的人都是吃什麽長的?有六條腿麽?!這才多久呢?人都沒了!
而長了六條腿的沈長昀也不知是怎麽的了,沒一個注意,也就那麽一會功夫,就回到了後院,院子裏麵,有一身黑白男裝衣衫國師在果子樹下坐著藤椅,手裏還捧著一小碗的豆子糕,眼睛也是正巴巴的望著院子外麵,好像在等什麽人。
略有些鬆散的蜈蚣辮乖巧的放在胸前,紅色的發帶在辮子的尾端紮了一個節,上麵還有一朵小白花插著,但是又不顯得突兀,反而增添了一些些的俏皮。
國師的臉是被他易容的,沈長昀也是喜歡國師的容貌的,所以有些地方他還是沒與做調整的,就比如那雙漂亮的眼睛,眼角處微微上挑,低垂著眼眸的時候,眼尾就像是筆墨尾尖,就算是平常的臉皮都背勾出了幾分出塵。
最先注意到沈長昀的是沒有剛哄好四娃回來的劉瑾,看見了沈長昀提著兩個籃子,腰間一把長劍,身姿挺拔,在鄉野村夫之中是那麽格格不入但是又和周遭的環境那麽契合,仿佛就是其中一員一般。
劉瑾記著要讓師父收了自己,立馬蹦蹦跳跳的跑了過去,“師……大俠,你回來了!”
這時候,院子裏麵的國師聽見了聲音,緩緩地抬頭看了過去,烏黑的純粹的眼睛和之前的銀眸完全不一樣,遠遠的看上去的仿佛自帶了一些濁氣,看著說不出的怪異。
說不準是因為看習慣了國師是銀眸,而且……國師果然是裝瞎的吧。
不過知道國師醒來的沈長昀心情還很好,遠遠的對著國師輕輕一笑,伸手把其中一個籃子丟給了劉瑾,道,“這是給你們的,回去和家裏人分著吃。”
差點接不住籃子的劉瑾砸的胸口有些痛,果然大俠就是大俠,手勁兒真大,他好奇的掀開籃子上麵的碎花布看了一眼——全是零嘴!
頓時覺得胸口不疼反而還心跳的厲害。
看著沈長昀的眼睛裏麵都要冒星星的劉瑾感覺哈喇子都收不住了,抬頭瞄到了還有一隻籃子,又高興的沒了規矩,盯著籃子訥訥地問他,“那這個籃子呢?”
沈長昀好笑的敲了一把劉瑾的腦袋,“這個不是給你的,是給我家妹子的,身為男子漢,總不能夠和女孩子搶糖吃,快去把你手裏籃子裏的零嘴給家裏人發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