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不會武功
上官瑤被一路押至皇宮,除卻開始的時候是走路外,後來都是坐馬車,倒不怎麽累。
隻是她被押這件事,恐怕全京城已是人盡皆知了。
雖然她從未見過陶如海,但是她曾經見過對方的畫像,此刻已經猜出來押送自己的人的身份了,一路閉著眼睛,權當什麽都不知道。
隻是大腦已經在飛速運轉著,這個人究竟和皇上說了什麽?他究竟查到了什麽?
突然就想起來前兩日在處理赤月教的情報時,看到的一條消息——萬鬼宗的兩名殺手在獄中招了。
至於他們究竟招了什麽,她的耳目也沒有探聽到。
現在想想,那些萬鬼宗的人都在畫舫上見識過自己的身手,被拷打這麽多日,無意中說出她會武功這件事情。
若是他人聽見,或許也就罷了,頂多將此事秘密告訴皇上,或者選擇裝聾作啞,畢竟自己再不濟也是皇上的兒媳,就算再不討喜,身份在此,也無人敢造次。
可偏偏,他們的這一番言論若是被陶如海聽到,那就麻煩了。
上官瑤對工部尚書一家子本也不了解。隻是知曉首相似乎與他們家並不和,至於其中的緣由,恐怕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但是自從在蘭香閣與陶宜和陶櫻接觸過後,她似乎有點明白為什麽首相不喜歡他們一家人了。
而陶宜如此,她的父親定然好不到哪裏去,也是個睚眥必報、心胸狹隘的人,自己將他的女兒“害”的廢了眼睛,又將他的夫人弄進大牢中,他能放過自己才怪呢。
“逸王妃,皇上在禦書房等你。”陶如海嘴角揚起不懷好意的笑容“請吧。”
上官瑤卻嗤笑一聲“真不知道陶大人露出這一張惡心嘴臉是想給誰看。”
“你!”
陶如海完全沒想到上官瑤會直接這麽辱罵自己,剛要發脾氣,就見上官瑤已經走到禦書房門口,太監推門進去通報了。
饒是他膽子再大,也不敢在禦書房前放肆,隻好忍住心中的不滿,惡狠狠地瞪著上官瑤的背影。
“逸王妃,隨老奴進來吧。”
劉德忠嗓子雖尖,但聲音聽起來還算和氣。
上官瑤點點頭,隨他進去。
禦書房內的采光很好,隻是皇上坐在重重奏折之後,高高的奏折將他的臉都擋住了,此刻正在認認真真地不知道在寫著什麽。
劉德忠服了服身,無聲告退。
房門被關上,室內詭異地安靜壓抑,上官瑤不卑不亢地跪在地上對皇帝行了個禮“兒臣參見父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卻像是沒有聽到一般,繼續寫著自己手裏的東西。
上官瑤規規矩矩地跪在地上,沒有再發出半點聲響。
隻是地上寒涼,雖然夏日炎炎,但本就身為女子的上官瑤跪了沒一會便覺得膝蓋酸痛。
皇上批改一個又一個奏折,高高的奏折半天也不下,上官瑤額頭上漸漸出了汗,身上熱的要命,膝蓋卻冷得要命。
還當真是冰火兩重天啊。
“知道朕為何一直讓你跪著麽?”就在上官瑤猜測著自己還要被下多久的下馬威時,皇帝突然開口。
上官瑤低聲道“兒臣不知。”
“你不知?”皇帝冷笑一聲“好啊,既然你不知道,那朕就告訴你,世人皆上官二小姐愚蠢傻笨,可如今朕看著你也不傻嘛。”
“世人的言論豈能當真?流言不可信,相信父皇也明白這個道理。”上官瑤跪在地上,但氣勢絲毫不減,既然已經暴露,她也不打算再隱瞞下去。
皇上見她從容淡定,一點都沒有被自己的威嚴震懾到,眯起眼睛“流言的確不可信,可朕記得,上次你進宮的時候,似乎並不知曉稱呼朕為父皇?”
“那日兒臣緊張,忘記稱呼父皇了,還請父皇莫要見怪。”
“伶牙俐齒。”皇上重新審視起來自己這個兒媳“抬起頭來。”
上官瑤聽話地將頭抬起來。
“上官雲瑤,你知道見朕時,儀容要規整麽?”
“兒臣知曉。”
“那你這副模樣又作何解釋?”
上官瑤低下頭去,恭敬道“兒臣不知哪裏做的不好,讓父皇不滿。”
皇上放下筆來,站起身從桌子後麵走了出來,走到上官瑤麵前,俯視著她,語氣帶著天家的威嚴“那你又知不知道身為朕的兒媳,身負武功該當何罪?”
“回父皇,兒臣不會武功。”麵對如此氣勢,上官瑤沒有絲毫畏懼,腰杆依舊挺直。
“上官雲瑤!欺君之罪可是要誅九族的。”
上官瑤卻依舊否認“兒臣的確不會武功,兒臣頂多會騎馬射箭。”
“騎馬射箭?”皇上挑了一下眉“說來聽聽。”
“是。”上官瑤恭敬道“兒臣原本的確頭腦混沌,不明世事,然而有一日落水後突然頭腦不再混沌,能夠理解複雜的事情了,父親得知此事後很是欣慰,又見兒臣似乎對習武感興趣,所以就教兒臣騎馬射箭,到如今不過兩年光陰,兒臣學習這些僅僅是因為強身健體和興趣罷了,完全不會武功。”
如果真的讓皇上知道她會武功這件事,恐怕父親難逃罪責,而上官家更是會受到牽連。
皇上居高臨下地看著她,似乎想從她的語氣和動作上看出她有沒有說謊,然而他注定要失敗了。
上官瑤語氣平穩,動作也沒有絲毫的心虛,好像她真的不會武功一樣。
他凝視著地上跪著的人,半晌從桌子上拿起一個小木盒,甩到上官瑤麵前“那這是什麽?恩?”
上官瑤不慌不忙地拾起木盒,緩緩打開,裏麵一枚銀針靜靜地躺在裏麵。
她認出來這是自己特製的銀針,然而不會有任何人查得到這銀針的出處,因為這東西的來源是赤月教獨有的銀礦,在鑰國是絕對查不到的。
然而這東西既然落入皇帝手中,這態度,說明有人“謊稱”查到此銀針是自己的東西,引起皇帝的猜忌。
上官瑤緩緩將木盒合上,將木盒高高舉過頭頂呈給皇帝,恭敬道“回父皇,這是一枚銀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