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唐朝女夫子> 第40章 離府

第40章 離府

  女客們即便好奇的要死,也沒有人問詢一聲,更沒有人離席去一看究竟。這也是王氏家訓裏的一條,不管男女一定不要有好奇心摻和到別人家的家事中去,違者休棄或進家廟。所以說,好奇心害死九條命的貓,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王嵐暗想,莫不是那敏娟表姨行動了,也不知道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啊!呸呸呸,一定是失敗了,要不然,家裏就會出現兩個裝模作樣的小白蓮。


  宴會結束,氣氛依舊熱烈,吃完後,女眷們移步到西苑去聽戲,粗狂嘹亮的山西梆子,聽慣了國粹京劇的王嵐根本就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麽?邊上的小女孩聽得如癡如醉,王嵐隻好裝高人跟著邊上的小娘子搖頭晃腦,表示自己聽得一臉陶醉!

  忽聽有人說,在另外一個比較小一點的客廳裏有女先兒在說書,王嵐來了精神,拉了四五個喜歡聽故事的小娘子一同前往,說書的女先兒正在講聖上招安瓦崗寨,女先兒憑著一張哨,一把尺子,一杯水,就把太宗皇帝的智勇雙全,仁義禮賢下士講的聲情並茂,把瓦崗寨的各位英雄也講得深明大義,有良禽擇木而棲的大智慧。


  一個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人物風貌在女先兒的口中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讓她深深地迷醉在其中。等到尺子啪的一聲,說書收場,她還在發思,腦子從沒有像現在這麽清明過。對了,就這麽辦,好歹自己讀了許許多多的古文古書,傳奇遊記,奇人其事,自己作文水平也高,就算是不抄寫原著,自己也能寫出比這個時代更有水平的話本子。


  好,終於找到了自己來到唐朝之後想要幹的一件事情,寫話本子,也讓中華幾千年的小說名著在這個時代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反正這個時代是開放的包容的豪邁的。完全不用擔心有清朝文字獄的現象發生,隻要自己不摻和到徐敬和駱賓王以後反對武則天上位的事件中去,就沒有什麽問題,因為此時的長安城在這個地球上是最繁華的大都市,沒有之一。


  各國人種都齊聚長安城,帶來各個民族的人文產業,這就是一個民族大融合,政治經濟大融合,文化交流大融合大碰撞的時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該追求精神文明建設了,話本子從隋末開始發展到如今,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發展進程,更別說什麽全麵大發展到高潮,

  可以想見,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給自己提供怎樣一個舞台,好,在沒有辦法做到前世光榮的人名教師的老本行時,寫話本子就是自己在這裏的唯一工作。想象一下奔放豪邁的唐人捧著《倩女幽魂》《絕代雙驕》《聊齋誌異》又或是自己寫的言情話本子時,讀的如癡如醉的樣子,王嵐就心情大好,連笑容都是甜的。


  躺在床上,王嵐聽著司琪的八卦,原來,今天人多,丫鬟們都被調到別處當差,好巧不巧,司琪就在水榭裏當差,正當郎君們在水榭裏吟詩唱和時,表小娘子穿過重重人潮,來到湖邊,作出尋找東西的樣子,成功的和一眾表格打上了話,又在眾目睽睽之下,接近了自己中意的幾個表哥。然後就一起討論詩詞歌賦,在表哥不著痕跡的帶領之下,一行人來到湖邊。


  徐美玲腳下一個打滑,剛要拉了一個表哥一起落水,卻被一個偏枝的小郎君打散了,徐美玲孤零零的一個人掉在水裏,這一刻,眾表哥們作鳥獸散,沒有一個勇敢的下去英雄救美,隻有幾個粗實婆子早早地下水救人。


  上岸後,渾身濕透冷的打顫的徐美玲一看岸上沒有一個表哥,立馬昏了過去,此計宣告失敗。而表姨那邊竟然得逞了,不過人選由三伯父變成了三叔公庶子的庶子,偏枝中的偏枝,妻子去世,有一個十二歲大的女兒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其母寡居多年,性情古怪,而這位堂伯父還特別的孝順,經濟情況還好,有幾家鋪麵和幾百畝兩田。隻是有那麽一個母親,才導致這位堂伯父一直找不到繼室,這下好了,兩人衣衫不整的被好多人看見,也不知道表姨嫁過去和婆婆鬥法,誰會贏了誰?王嵐惡作劇的想象著,很是操碎了心!


  聽司琪說道,徐少華在出事後,跪倒在大伯母和三伯母麵前,重重的給她們磕了三個響頭,一言不發羞愧的帶著表姨和妹妹從梨香院離開,去了自家在西街上置辦的宅子,並且讓那位堂叔父和母親立馬議親。王嵐輕輕地歎了一口氣,徐少華難得的一個明白人,攤上了那樣的親娘和親妹妹,大不幸啊!


  想不到一向沒有存在感的徐少華這次爆發的這麽厲害,將這兩件丟臉的事情處理的幹脆利落,真是苦難使人成長啊!她的成長之快讓人咋舌,也間接的說明了人徐家對於男孩子的培養還是不錯的,遇事可以快速做出反應當機立斷,顯然是按照接班人來培養的。


  之後就聽見司琪說祖母不是太開心,她就老老實實的在春暉堂和姐姐們哄老太太高高興興的過日子。一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她很是期待,來到這裏還沒有好好的出去逛街,想到能出門就一陣一陣的興奮。


  因為上元節是家裏的一年一度去晉祠給晉地的先賢們和神仙們燒香添香油錢的好日子。這一天,連同祖母在內,家裏的主子們都要前往。難得今年外地為官的伯父們都回來了,人那叫一個多。


  王嵐半躺在暖暖的被窩裏,聽著司琪和金桔在爭取明天的活計,都是十一二歲的小姑娘,要到晉祠去,可是她們一年都在期盼的事情,一個個眼巴巴的望著胡媽媽和楊媽媽,兩個媽媽仔細的斟酌過後,就決定讓胡媽媽帶著司琴和金桃去。


  一個主子隻有三個陪伴人員的名額,粗略算下來,光是他們一家就有三百多人,還別說王氏族人那得有多少人啊晉祠裝得下嗎?再說,王氏在本地為第一大家太子妃娘家,可是本地有主官,總不能因為上香給地方官員造成為難,那就得不償失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