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孔明一謀荊州
新野府衙孔明輕搖羽扇侃侃而談,臉上洋溢著篤定的自信。“主公勿憂,強弱之形非為定勢,因時導勢強弱可變也。以亮觀之,主公取荊州有五必勝。其一,主公奉子血詔赴國討賊,據荊州結義士乃奉詔而為,主公奉順以率下此義勝也。其二,主公仁德布於四海,荊州有識之士皆盼主公統帥荊州,以匡漢室,此德勝也。其三,荊州勢大但卻表裏不一,勾心鬥角。我軍勢弱但卻同心協力,萬眾一心,此道勝也。其四,劉表據城自守,主公誌在下。此謀勝也。其五,劉表病重荊州人心惶惶,眾人無首。主公領軍則我軍氣勢如虹,敢效死命。此勢勝也。由此五勝主公取荊州易也!”不得不孔明這番言論確實先聲奪人,為劉備一方鼓足了氣勢。就連平時看不慣孔明的關羽,張飛也投來了讚賞的目光。“好,好,好…”劉備笑嗬嗬地連了三個好字。“孔明常自比管仲樂毅,以我所見孔明強管仲樂毅之流多矣!”孔明也不驕傲,清嗓子向前一禮謝過劉備誇獎繼續道:“主公,我等欲謀荊州,還需設法提前支走一人。有此人在,我軍縱取荊州也徒為他人做嫁衣。”劉備:“哦?孔明所指何人?”諸葛亮:“大公子劉琦。荊州雖亂但卻無外乎分為兩派,一派以蔡瑁為首,蔡瑁乃荊州本土豪強又掌荊州十萬水軍勢力龐大,蔡瑁力求劉表之後立二公子劉琮為荊州之主,好掌控荊州。另一派則以劉表山陽舊部為首,力保大公子劉琦繼任荊州牧,山陽舊部雖不如蔡瑁勢力強大,但也不容覷。我軍欲收取荊州必結劉琦而誅蔡瑁,劉琦今年也過而立若他留在襄陽,山陽舊部必奉其為主。待我等取了荊州,若殺之則與整個荊州反目,不智也。若不殺之,則圖為劉琦幫功爾。故欲謀荊州當先將劉琦調往江夏,荊州一半錢糧都屯於江夏,駐守江夏劉琦心中也不會有疑。”劉備:“軍師所言甚是,可如何將劉琦調往江夏呢?”諸葛亮:“主公下次前往襄陽探視病情,可允亮同行,亮自有辦法讓那劉琦自請前往江夏。劉琦既走待到劉荊州病故,我們便可以立劉琦為荊州之主為名通知山陽舊部配合我等拿下襄陽。我們秘密率軍前往襄陽為劉荊州吊唁,劉琮蔡瑁必前來迎接,屆時我們與山陽舊部裏應外合,必可一局拿下荊州。此時主公可論功行賞更換官員從容布置再請劉琦返回襄陽繼任荊州牧,然後主公可效那曹孟德‘奉子以令諸侯’之法統帥荊州。待大勢已成可奏請子以王侯之禮詔令劉琦公子入宮伴駕,豈不兩全其美?”“好,好啊!軍師真是好謀劃。”終是張飛忍不住大聲喊到。劉備也由衷歎道:“聽軍師排兵布陣,猶如聽一場大戲,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好,就按軍師的辦!簡雍聽令,命你收攏全部錢糧賦稅,隨時備用。孫乾聽令,命你密切注視襄陽情況,同時加強與山陽舊部的聯係傳遞消息,如有狀況隨時報我。關羽,張飛,趙雲聽令,命你等抓緊操練兵馬,整頓器械,隨時備戰。其餘眾人各司其職,準備建功立業。”眾人欣然行禮,“遵命!”劉備:“好,都下去準備吧。”一時間眾人士氣高漲,摩拳擦掌,各行其事先行去了。
待到眾人散盡大堂之上隻剩劉備與諸葛亮兩人跪坐未動。劉備抬頭向諸葛亮望去,卻見諸葛亮眉頭緊蹙似是在思索什麽難題。劉備走到諸葛亮身旁輕聲問道:“孔明在思慮何事啊?”諸葛亮微微一驚,“哦,主公。”劉備:“孔明我看你眉頭緊蹙,心中似有疑惑?”諸葛亮:“主公方才眾人都在,亮不好明言,我始終有一種感覺,荊州之事像是有一雙大手於背後操控一切,亮百般思慮還是未能找到破綻所在。這種感覺使亮如芒在背,坐立不寧。”劉備:“哦?孔明何以有這般念頭?”諸葛亮抬頭四望見隻有劉備一人這才道:“敢問主公,是何人行刺了劉荊州?”劉備:“自然是那賊子韓嵩,刺客親口所,而且韓聰一家四十三口也盡已伏誅。啊!不對…”劉備突然臉色一變,驚詫著望著諸葛亮。諸葛亮道:“主公也察覺不對了是嗎?若韓嵩是真正的凶手,定於行事之前將妻兒老送往安全之處,而不是引頸就戮。況且我自幼長於荊州,對那韓嵩也有耳聞,可斷定那韓嵩絕沒有行刺的膽量。那刺客定是他人伏於韓嵩身邊的死士嫁禍於他,可是幕後之人究竟是誰?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麽呢?”劉備:“難道是曹操?”劉備也是被曹操打怕了,遇見厲害的對手心中第一個想的就是曹操,然後就是跑。諸葛亮:“不會是曹操。若真是曹操,現在劉荊州被刺不能理事,正是大好機會,他定會率軍南下攻取荊州,而今據探子回報曹操毫無南下之意。”劉備:“那是蔡瑁?”諸葛亮:“也不是。劉荊州對劉琮日益喜愛,對蔡瑁也是信任有加,蔡瑁巴不得平穩過渡,沒有動手的理由。”劉備:“那難道是劉琦?”諸葛亮:“劉琦勢弱,倘劉表驟亡,蔡瑁會在第一時間將他趕出荊州,他巴不得劉表能長命百歲,也不會是他。”完諸葛亮目光灼灼的看著劉備,劉備被他看得心慌下意識的:“備乃誠實之人,向來以德服人,斷不會做這種齷齪之事。”看著劉備一臉大義凜然的樣子,諸葛亮隻好選擇相信他了。諸葛亮:“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了,江東孫權!江東與荊州有殺父之仇,他們派人刺殺劉荊州倒也得過去。不過孫權雖然年少,但觀其待人行事乃睿智之人。就算要刺殺劉荊州也不會僅僅為了泄私憤而會有其他連鎖動作,但眼下荊州隻有劉虎奉命拿人,其餘各方均無動作豈不怪哉?如此算來是孫權的可能性也很。這幕後之人既已出招,隻怕各方反應都被他算計在內,眼下風平浪靜,非是沒有後手,而是所謀更大,一日不將其挖出,我等隻怕會是那捕蟬的螳螂,而非最後的黃雀!”諸葛亮的話使劉備也感到焦慮萬分。“軍師,為之奈何?”諸葛亮:“敵不動,我不動,切不可做出頭之鳥,否則必為眾矢之的。眼下也隻有邊走邊做打算,但每一步都必須心謹慎。”劉備:“眼下也隻有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