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朕要抓穿越> 第21章 合股 檢疫 分號

第21章 合股 檢疫 分號

  按照穿越者們空手套白狼的簡單構想,太子隻需要用牌照換取股份就可以了。


  但太子不願意把事情做得這麽寒磣。


  因此他還是貼了錢的。


  牌照加十萬兩銀子,占股6成。


  徐家和唐家一共出了40萬兩銀子,占掉了剩下的4成。


  當然,這兩家的長輩和其他族中兄弟們,都認為牌照的估值實在太高。


  這時候的海盜們其實也是要在管控區域內收過路費的。


  唐徐兩家一直認為,所謂的牌照大體就是這個意思。


  但其實,這個牌照連這個本領也是沒有的。


  不過因為徐經特別重視太子的恩德,因此兩家才最終同意,並且專門開設了一家商號,以唐寅的表字命名,稱伯虎堂。


  不過太子認為這個名字不妥。因為唐寅本就以字行走於世間,且他是吳中著名的才子,而將它的表子與3號聯係在一起,多少有損名士的風範。


  但老唐家堅持如此,太子因為牌照之事有些理虧,也不好在這件事情上計較。


  隨後,伯虎堂開始了他們在生意上的布局。


  首先,是搜羅各地方便造船的木材。


  因為造船的木材需要先曬幹,而且時間經常長達兩年之久,因此能夠拿來就用的基本上都是別人準備用的。


  所以搜購的價格相對偏高。


  加之一些需要從江西福建運來,算上路費的話,這成本就更高了。


  因此在初期的時候,伯虎堂的花銷是很大的。


  更加糟糕的是,他們在聘請工匠這方麵也遇到了不小挑戰。


  唐家甚至專門派出了幾個體麵人,到江陰去招攬工匠,但收獲也不是很大。


  後來太子實在沒有辦法,便讓錦衣衛從一些官營作坊和造船廠中找了些工匠出來,然後按照穿越者的想法,將他們召進了第十四千戶所,並作為人力資源成為了股份的一部分。


  這樣,人手的問題才總算有了解決。而錦衣衛也因之而在裏麵有了一定的份額。


  不過因為第十四千戶所是長期跟隨太子行動的,且這些千戶所暗地搞些營生,都是違反大明律的,因此也沒有人敢在這方麵唧唧歪歪。


  太子也就放心的將這些股份,放在了錦衣衛胡亂成立的一個商社名下。


  不過這個商社很快還是被戶部接管了。


  隻是答應相關的盈利是要劃到第14千戶所的。


  而且戶部的相關衙門並不幹涉這家商社的經營,也無權決定任何人事和財權問題,隻幫助太子審查和管理賬目。


  如此太子繼續穩穩地掌握著伯虎堂的經營權。


  但是他很快意識到,管理一個百萬兩體積的商社,並不像想象的那麽容易。


  每天點算木料、鐵釘,查對賬務,尋租店鋪、作坊,就險些跑斷了他的腿。


  後來這些事情幹脆交給徐經他們去做了。


  不過徐崢也有他的難處,因為穿越者們對造船的事情非常上心,因此他們曾經有一個詳盡的優化方案,試圖將大門的造船技術拉高一個層次,從而降低事故率。


  這也是太子比較看重的事情之一。


  可是招募來的工匠,都是輩輩相傳的工藝。雖然其中也有不少的創新,但猛然間讓他們做出過大改變,自然是會遭受抵製的。


  而且那些創業者們大部分是理論家,在實際操作當中基本上是外行,寥寥幾個懂行的人每天累得死去活來,還得挨個查對參數,校驗尺寸大小,活得比之前的造船廠還要累。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更糟糕的事情,因為他們是初創,沒有資金回籠,因此在創新上花的每一分錢都是淨投入。


  長期看不到利好消息的唐徐兩家人,早就已經在催促的改變策略要求先做一兩隻能夠出海的船隻,哪怕隻能夠跑到福建也能夠慢慢的賺回本錢。


  太子也覺得,一邊賺錢一邊科研似乎才是最為現實的道路。


  可那幾個穿越者仍然聲稱在權衡利弊之後,他們覺得以現在的進度,完全可以讓第一批船就用上最好的技術。


  這些技術主要包括鐵製龍骨技術、阿拉伯軟帆和歐洲的三桅杆,以及老祖宗傳下來的水密隔艙和牽星術。


  穿越者們認為擁有這些技術的帆船,可以將事故率降低到30%。


  但這個事故率依然讓太子感到後怕。


  隻是自古代以來,海上貿易就是拿命換錢,包括唐家在內的許多文人商賈,其實也早就撇開了聖人教化,默認了這一點。


  數個月之後,從各地采購而來,已經經過預製的木料和鐵錠,在穿越者的指揮之下,終於匯聚成了一艘看上去頗為壯觀的大船。


  精疲力盡的太子殿下,根本就無心關注這艘大船的承重,直接帶著幾乎要病倒的太子妃回到了京師之中。


  而徐經他們都要在更高的勞動強度之後,靜靜的等待著這艘大船的首航歸來!

  這條船的試水期很短,因為所有人都急於收回成本,好在他第1次遠航的目的地也不是很遠,隻是去福建拉一些木材回來。


  兩個月之後船隻順利的返回來。


  唐寅心急火燎的寫了一封信給太子報告這一好消息。


  雖然拉回來的木材除了自用之外還會售賣一批,但那也讓賬上的錢財幾乎見了底。


  不過唐寅知道有了這條船的成功以後,隨著工藝的熟練,船隻將會用更高的頻率下水。


  可是這些好消息都已經無法引起太子的關注了。


  因為太子那邊的大戲就要鳴鑼開岔了。


  孝宗皇帝朱佑樘,在和兒子盤算了很久之後,終於決定裝死,以欺瞞普天之下的穿越者。


  太子殿下也將會在不久之後登基,成為大明新一任皇帝。


  不過這個登基大典雖然盛大無比,但登基之後的太子卻好像還是從前那個太子。


  雖然皇帝已經搬出了皇宮,找了一處偏僻的角落躲藏起來,還和王皇後商量著隱居的事情。


  但兒子的一次突然失蹤,卻一下子又把他拉回了原來的生活節奏。


  兒子去哪了呢?當然是回到了杭州。


  至於原因,則要從錦衣衛和牌照說起。


  錦衣衛當然不會親自處理海防問題。


  他們最多隻會派出一兩名底層軍官,坐在沿海那些衛所的船上,甚至用更加隱蔽的政策,執行經過皇帝秘密修改的海澱政策。


  其實,即便明朝有片板不下海的傳統說法,民間的海上走私活動,也從來沒有斷絕過。


  前往日本越南甚至波斯的海船,在整個東南海岸線上,都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但這一次,錦衣衛用秘密的手段,逐漸開始掌控整個海防地區。


  當然這其中會牽扯到許多利益糾葛,因此,朱厚照這次來到杭州的正事之一,就是處理這方麵的問題。


  為此,他還帶來了一大批基層官吏,和穿越者顧問。


  但他麵臨的問題,不是那個被罵成腐朽的官僚集團所製造出來的問題。


  而是那個自詡聰明的穿越者集團製造出來的問題。


  首先穿越者們希望能夠刺激海外貿易,而且盡量鼓勵民間自發進行。


  但其次他沒有想對這一行為進行管理,而管理就意味著在許多方麵進行約束。


  甚至他們自己也改善了許多,需要約束的框框條條。


  其中有一條是讓明朝的皇帝們最為討厭的,那就是不許輕易販賣海外的動植物進入大明。


  而中國的傳統或者說世界的傳統,都是將外來的稀罕物種帶回祖國。


  鄭和七下西洋的時候,就曾經帶回過長頸鹿和大獅子之類的動物。


  可這一次,穿越者們卻偏偏弄出了個檢驗檢疫的規定來。


  當然,這隻是個小問題。


  涉及到每一個人的收費問題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宋朝的時候曾經設立過至少4個市舶司,其作用除了克稅之外還有低價和買,也就是官府強製收購,甚至包銷。


  但明朝想要恢複這個製度,意味著要和更加強大的海上走私集團作對,而且還有可能暴露創業者們存在的秘密,因為那會改變他們那群人眾所周知熟悉的曆史。


  這樣想要管腎的,手不好伸出去而伸出去,又怕影響之前的謀劃和初衷。


  於是,一眾執牛耳者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後來,朱厚照隻好寫信向自己的首輔李東陽求助。


  李東陽對此的回複卻是極為老練的。


  本事不大,心思不少。


  先跑好自己的船吧。


  這一番話直接點醒了所有穿越者。


  於是,他們開始在兩個方向上忙碌起來。


  一個是豐富自己的進貨渠道,以謀取最大利益。


  而另外一個則是豐富自己的武裝力量,以落實那些已經擬定好的細則。


  於是不少瓷器、書畫、茶葉甚至家具、絲綢的供應商都開始和他們聯絡。


  而皇明錢莊也因此與這些人有了聯絡,甚至把分號開到了杭州、泉州、廣州。


  與此同時,京城裏的各種武器改造,也被以最快的速度執行起來,那些諸如燒玻璃做陶瓷之類的小工程,也因為加工能力的迅速提升而得以鋪展開來。


  當然相關商品還不敢貿然在國內鋪開。


  倒是海商那邊已經聞到了進貨的風聲。


  不過,有些人其實在更早的時候就聞到了類似的味。


  他們的身份非常特殊,甚至因此引起了穿越者們的歡呼。


  這群人就是,剛剛在3月份被選上的庶吉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