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請封攝政王,陳瓏去職
七月初,郭臻返回南京坐鎮,朝堂之事立刻順暢了許多。
內閣傳令,命南直隸、湖廣和浙江三地重新測量各處田地,沒收各地豪族隱匿的田地,但不再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姚啟和楊巍都是能臣,知道郭臻有心打擊各地望族勢力,下手絕不手軟。
朝令傳下去不到三天,南直隸總督楊巍上奏:“楚王郭臻北伐大捷,收複揚州、陝西等地,又重農事修水利,使江南湖廣不見饑民,文治武功莫過如此,眼下江北東虜猖獗,河山破碎,大明聖皇帝年老體弱,久不上朝,請封楚王為大明攝政王,執掌朝事。”
這封奏折沒有送到楚王府,而是按照大明朝政正常的程序先送到了內閣,幾位內閣大學士激烈討論了一天,封存了這封奏章沒有送入皇宮,也沒有人主動找郭臻提及此事。
這樣勁爆的消息隱藏不住,南京城內很快議論紛紛,大明從未有過封攝政王的先例,而且攝政王這個名號,很容易讓人想到滿清有個相同的位置。
朝臣都在猜測,這封奏折是不是楚王郭臻的授意?
或者是楚王郭臻在投石問路?
內閣封楊巍奏折七天後,湖廣總督姚啟的奏折到達南京,再推楚王郭臻為攝政王,幾位內閣大學士又商量了一天,再次封存了奏折。
七月十三日,烈日當空,南京城內十分悶熱,吏部尚書陳瓏登楚王府拜訪。
內閣幾位大學士做出封存兩封奏折的決定,但內部意見不一,有義憤填膺破口大罵者,有心中激憤不敢言者,也有蠢蠢欲動者,陳瓏是默默投出反對票的那個人。
郭臻與陳瓏關係匪淺,從並肩作戰到結為姻親,眼下這種局勢,無人敢質疑郭臻,複興社很大一部分口水兜噴在陳家。
郭毅出府迎接,把準嶽丈引入內宅,郭臻身穿便服開中門迎接,他今天的著裝不是正式會客的服飾。
陳瓏看見郭臻,遠遠作揖行禮:“見過王爺!”
郭臻笑道:“今天是會友,你我之間無需顧忌身份!”
既是會友,隨便一點也無妨。
陳瓏坦坦蕩蕩,兩人分賓主坐定,仆從端上茶水。
郭毅在一邊侍立,這是郭臻的主意,對坐的兩個人,一個是他的父親,一個是他的嶽丈。
“王爺征戰辛苦了!”陳瓏聲調頗高,似乎在奠定今天會談的基調。
郭臻嘴角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義正言辭道:“無論是朝堂還是戰場,都是在為大明效力。”
陳瓏不準備說廢話,直接興師問罪:“近日朝堂傳的沸沸揚揚,南直隸總督楊巍與湖廣總督姚啟上奏請封王爺為攝政王,對此,王爺如何看?”
郭臻緩緩端起茶:“是嗎?”
“王爺統領大明恢複基業,龍將軍兵進陝西,局勢正在緊要時,朝堂不安,軍中士卒便難安心!”
“士卒安不在朝堂安,而在朝廷的賞賜是否公平豐厚,今年戶部入不敷出,若不加征商稅和礦稅,隻怕已經支撐不下去了。”
陳瓏胸口起伏,神色有些激動,郭臻說出這番話,是變相承認楊巍和姚啟上奏是受他的指使了。
朝堂之爭,動怒則要壞事。
陳瓏壓製住到嘴邊的質問:“閩粵延平王近日不穩,王爺要在此刻加封攝政王,隻怕會授人以柄。”
“原來內閣知道此事,不知為何沒有人來告知本王,難道是想見本王敗亡嗎?本王不加攝政王,臥子兄能否保證鄭瓏不會起兵?”郭臻依舊神態溫和:“更何況,鄭瓏為何會起兵?有人不想見本王,本王退讓一步,就能海闊天空嗎?”
郭臻溫和的言語如一柄小錘子,重重敲打在陳瓏的嘴唇邊。
隆武皇帝命張瑾帶出詔書,做殊死一搏,無論成敗與否,郭臻可以不在乎,但必須要做出回擊。
朝堂之爭,不是和氣生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陳瓏無言以辯,斷言道:“王爺此舉會讓大明朝廷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也許會吧!”郭臻笑聲爽朗:“你我攜手,弘光元年那麽難的日子都闖過來了,現在有了半壁江山,膽子難道還變小了嗎?”
陳瓏仰起頭,與郭臻對視,毅然道:“王爺若是執意如此,我隻能請辭吏部尚書之位。”
“你我的關係也要如此嗎?”
“私情是私情,公義是公義!”
陳瓏見郭臻眉頭皺起,苦笑道:“我辭職後,會回鬆江閉門謝客,不再管朝堂之事!”
郭臻露出促狹的笑容:“若是本王兵敗,東虜再下江南,你也不問朝堂之事嗎?”
陳瓏再也忍不住,斥責道:“請王爺休要以國事為玩笑!”
“本王從來沒有以國事為玩笑!”郭臻收斂笑容:“隻是這天下不僅僅是朱家的,當然也不會是我郭家的,顧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天下是所有大明人的,臥子兄經曆了剃發令,難道還這麽冥頑不化嗎?”
陳瓏長歎一聲道:“你說的我都明白,道不同矣!”
郭臻也跟著一歎:“既然如此,便請臥子兄回鬆江吧!”
陳瓏默然走出楚王府,回家後托病不出,不見外客。
內閣首輔為馬英,實際以吏部尚書陳瓏為首,江南複興社現在以幾社為龍頭,陳瓏在幾社中一言九鼎。
消息傳出之後,短短半天之內,陳府緊閉的大門前站滿了來訪的客人。
一連三天,陳府門前的人群沒有疏散的意思,還有人不斷把名帖往門房手裏塞,陳瓏被逼無奈,隻見幾社徐遠一人。
徐遠進陳府與陳瓏徹談了兩個時辰後,出門勸出身幾社的官員退去,其餘人見勢頭已變,各自散去,陳府漸漸恢複了平靜。
七月中旬,羅靖的信使奔入楚王府。
延平王府的侍衛在護送張瑾進入四川的途中被伏殺,無一人逃脫,但扒光了那些人的衣服也沒有搜到聖旨。
張瑾隻是個誘餌,交出隆武皇帝的密詔後,他已經失去了價值,鄭瓏還是有辦法把密詔送到吳桂的手上。
當然,這份密詔也隻是個由頭,吏部尚書門口聚集的官員和千裏之外刺殺都沒有影響到南京朝政改變的腳步。
楚王郭臻傳令,命南直隸總督楊巍、浙江巡撫張煌和湖廣總督姚啟進入南京,詢問各地軍務民事。
明眼人都的看出來,楚王郭臻登攝政王如弓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