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談和氏璧
宋師道等已有點摸清兩人底蘊,當然不會放在心上,殷勤請傅君婥入座,宋魯禮貌的邀請方浪在他身邊坐下,柳菁則坐在宋魯之旁,接著是寇仲和徐子陵。
兩名恭侯一旁的大漢立時趨前為各人斟酒。
傅君婥道:“我一向酒不沾唇。”她說著頓了頓,看向了方浪,似乎也有勸誡他不要飲酒的意思。
但方浪有心要跟宋魯打好關係,他對宋閥這個勢力有著不一樣的想法,所以他不動聲色的接受了宋魯的勸酒,對有些失望的傅君卓笑了笑,隨意道:“既然已經到了宋家的船上,自然要相信主家,這一點小酒並不算什麽,姑……君卓也不妨嚐嚐。”
雖然拒絕她勸酒的告誡,卻也喚了她的芳名,傅君卓臉上立刻飄起一絲紅暈,煞是好看。
徐子陵和寇仲早就想嚐嚐美酒的滋味,此時有放浪作保,自然迫不及待的端起酒碗,卻也被辛辣的酒水嗆了個正著,這宴席上,宋師道一門心思討好傅君卓,方浪和宋魯想談甚歡,而雙龍便毫無例外的由宋魯的小妾柳菁照顧了,也不知這兩小子說著什麽俏皮話,逗得這位美豔少婦是花枝亂顫,笑個不停。
宋魯和方浪交談甚歡,也大抵猜出這位方先生應是中原人士,但卻也不敢下肯定,正打算想個法子試探試探。
晚宴過後,下人收去碗碟後,宋魯親自烹茶款待各人。
宋魯看了看方浪,再看了看傅君卓,話題一轉道:“傅姑娘對我中土之事,是否都甚熟悉呢?”他應該也是察覺方浪並不平凡普通,所以打算從傅君卓先下手,這也的確是他心中比較要緊的事情。
宋師道立時露出緊張神色,知道宋魯看出自己對傅君婥生出愛慕之心,故出言試探,以證實她異族的身份,教自己死了這條心。
傅君婥淡淡道:“宋先生怎能隻憑我的佩劍形狀,就斷定君婥是來自域外呢?”
宋師道俊目立時亮了起來。
宋魯歉然道;“請恕宋某莽撞,不知姑娘有否聽過關於和氏璧的事呢?”他終是老狐狸,轉了個角度,考較起傅君婥來。
方浪端著茶杯,正打算聽寇仲為傅君卓解圍,卻發現這小子一副看戲的樣子,完全沒有想要伸出援手的意思,心中不由暗罵,忘了他們的關係已經不如原著那般親昵了,皺眉之下,便親自開口解圍。
“和氏璧?有名的完璧歸趙想必無人不知,隻是從和氏璧遣送回趙國後的消息卻並不廣為流傳,雖說和氏璧歸趙,但秦始皇一統六國後,自然那又到了秦始皇手上,奏始皇命李斯撰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經玉石匠鐫刻璧上,於是和氏璧遂成了和氏璽。”
寇仲和徐子陵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前麵的完璧歸趙他們都知道,後麵的卻是不曾聽聞了,他們此時聽著這個玉璽,卻也沒想過自己未來會有一天要去偷這個玩意,也差點為了這個玩意嵩明。
傅君卓美目閃爍,看著方浪不發一言。
方浪說了這些後也不再繼續。
旁邊的宋師道忍不住的補充道:“漢高祖劉邦推翻了大秦朝,秦王子嬰就把和氏璧獻與劉邦,劉邦稱之為‘國璽’,自此和氏璧成了得國失國的象征。後來王莽意圖篡位,派弟王舜往長樂宮向孝元太後索璧,給孝元太後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真金鑲補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玉體金角’的雅名。”
他這一番故事是講給傅君卓聽得,可惜襄王有意,神女無情,傅君卓對他依舊冰冷淡然。
寇仲笑道:“這個故事定是假的,若真的這麽大力一摔,和氏璧那還不摔成碎粉。”
宋魯動容道:“寇小兄確是智清神明,但此事確是千真萬確,因為此玉並非凡玉。當年楚人卞和在荊山砍柴,見一隻美麗的鳳凰於一塊青石上。想起‘鳳凰不落無寶地’,斷定這青石必是寶物,於是獻給楚厲王,豈知楚廷的玉石匠均指卞和獻的乃是凡石,楚王一怒下斬去他的左足,趕走了他。卞和心中不忿,待武王繼位,再去獻寶,今趟則再拾斬下右足。到武王的兒子文王登位,聞知此事,才把青石抬回宮裏,命工匠精心琢磨,剖開石頭,從中得了一塊光潤無瑕、晶瑩光潔的不世奇寶,為了紀念卞和,故稱為之和氏璧。”
宋師道道:“若是一般玉石,楚廷的玉石匠不可能不曉得,致誤以為是普通石頭,且荊山地區從未發現過玉石,可知和氏璧實乃不同於一般玉石的另一種瑰寶,亦正因這種奇寶當時是第一次被發現,所以任何人都不認識。觀之摔於地而隻破一角,便可知和氏璧的異乎尋常了。”
他這一番苦心的講述終於讓傅君卓生出了些許興趣。
傅君卓看了幾眼宋師道,問道:“和氏璧究竟是什麽東西?“
宋師道首次聽到佳人垂詢,心中暗喜,欣然道:“我宋家自古相傳,此玉實自是來自仙界的奇石,含蘊著驚天動地的秘密,至於究竟是甚麽秘密,就無人知曉了。”
徐子陵好奇問道:“王莽死後,那和氏璧又落在何人手上呢?”
方浪摸著下巴,從天而降的奇石,他淡淡道:“傳到漢末的漢少帝,和氏璧又失去了,到三國時,長河太守孫堅在洛陽城巡邏,忽見一口水井光芒四射,命人打撈,起出一宮嬪屍身,頸係紅匣,打開一看,正是和氏璧,到孫堅戰死,和氏璧輾轉落在曹操手上,被傳了下來。隋滅南陳後,楊堅遍搜陳宮,卻找不到陳主所藏的和氏璧,使楊堅引為平生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