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三方鼎立

  “小兄弟,把行李箱留下,你人,就可以走了。”


  男子盯著許亮,說真的,氣場很足,起碼許亮有些害怕是真的,盡管如此,許亮還是問道,


  “大哥,你們要我的行李箱做什麽?”


  許亮越是不想交出行李箱,也就越能證明,行李箱裏麵有貴重的物品,搞不好,真是救命錢!


  有一點,對於這些“扒手”來說是真的,那就是亡命天涯,也是實打實的亡命之徒,而這些也就促成了當地派出所,也無法左右,甚至是無法控製的局麵,

  “別廢話!我就問你,交還是不交!”


  男子露出狠色,許亮有點後悔,剛準備交出去,卻被吳理晁阻止道,

  “許亮,千萬別交,交了你姐就完了!”


  許亮怔了一下,這個舉動恰巧被兩個男人看到,兩個人點著頭,互相對視一眼,直接衝了上去,


  “許亮,趕緊跑!別回頭!”


  許亮再次聽到吳理晁讓自己離開,隨機拉著行李箱,悶是一聲不吭的往前跑,這一下,瞬間讓醫院的人沸騰了起來,怎麽回事?這年輕人?到底是怎麽了?

  “二位,得饒人處且饒人,今天這件事,到此為止,如何?”


  吳理晁不想出手,更不想過年前一天,讓別人躺在醫院裏過年,他想是他想,但是麵前的兩位可不願意就此放手,


  “小兄弟,你膽子不小啊?”


  與此同時,京城李家,也迎來了李安然的改革!


  要知道,李家李世民,是絕對的天才軍事家,他品評軍事方麵的將帥,自然是要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合理,畢竟他有這個資本和資格。


  而李安然最佩服的,便是李世民,而且肖然身上,也有幾分李世民的影子在。


  可眼下,肖然是貝勒爺的繼承人,因此李安然不敢貿然行事,她必須作出改革,反正,沒人知道,她對李淵源做了什麽!

  至於李誇父,原本就和傅穎那個女人有關係,因此李安然沒必要太過擔心。


  “各位,想必我回來,你們心裏也很不舒服吧?”


  “我是女人,好話好說,不像男人,表麵一套背後又是一套。”


  李安然看了眼周圍李家的核心,說實話,這群人五六個加在一起,也不敵半個李誇父……


  眾人紅著臉,他們心裏都很清楚,李安然是在說誰。


  “各位,我們要學學李世民,知不知道?”


  “他在評價曹操的軍事能力時,是這麽說的:


  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這是啥意思呢?就是說,李世民認為,曹操的軍事才能,比一般帶兵打仗的將領要強一些,但是作為集團總司令來說,水平還是差了點。


  這句話被傳揚出來以後,曹操的粉絲們立刻就不答應了,一個個拍案而起,鬼哭狼嚎,想要為曹操平反,認為李世民對曹操的評價有失公允。


  此前我們說了,李世民評價軍事人才,那是有足夠資本的,畢竟唐朝的江山是李世民親手打下來的,而東突厥也是李世民親自揍扁的。


  可是曹操也是三國梟雄,他帶兵打仗多年,將一盤散沙的北方統一在了一起,也是個很厲害的人。”


  “我想知道,李世民為何要這麽評價曹操呢?”


  曹操親力親為較多,一言不合就親自出馬。


  這是曹操的習慣,我們可以簡單看看曹操人生中的大事件:


  第一,公元192年到195年,曹操親自出馬,平定兗州,得到了大本營。


  第二,公元199年,曹操親自帶兵與劉備合作,滅了呂布,拿下了徐州。


  第三,公元200年,曹操親自領兵與袁紹打了一場官渡之戰,決定了北方的歸屬權。


  第四,公元205年,曹操親自帶兵滅了袁譚,拿下冀州、青州。


  第五,公元206年,曹操親自帶兵滅了高幹,拿下了並州。


  第六,公元208年,曹操親自帶兵南下,打響赤壁之戰,結果敗北而歸。


  第七,公元211年,曹操親自領兵擊敗馬超、韓遂聯軍,平定涼州。


  第八,公元215年,曹操親自帶兵進入漢中,感歎這裏的路真難走啊!順手招降了張魯。


  第九,公元219年,漢中之戰打響,曹操親自帶兵支援漢中的夏侯淵,可惜晚了一步。


  第十,公元219年下半年,襄樊之戰打響,曹操派了一堆援軍到荊州後還不放心,非要自己親自出馬。


  要知道,襄樊之戰時的曹操,已經65歲了。等到第二年他從前線回到洛陽後,就給病死了。可他偏偏還是要親自去支援前線,為啥?這就是曹操帶兵的弊端。


  從以上所有曹操最重要的軍事計劃中,我們就能看得出,但凡是攻占土地,或者是生死大戰的時候,曹操永遠都是親自帶隊的!

  你見過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每次談合同的時候,都要帶著一幫業務員親自到現場嗎?這難道不會顯得掉價嗎?所以說,曹操在帶領軍隊的過程中,是存在很大問題的,至少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曹操這是不太懂管理。


  他處處都要親力親為,並不放心自己手下的將領們獨當一麵。即使派出去那麽多封疆大吏,可到了關鍵節點,還是自己親自出馬,這就是李世民覺得曹操“萬乘之才不足”的原因之一。


  當然了,決定曹操坐穩北方老大位置的官渡之戰,曹操是打贏了的。可是再往後看,曹操人生中的大戰,就很少能占便宜了。


  第一,赤壁之戰戰敗,導致曹操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希望。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赤壁之戰。其實隻要赤壁之戰打贏了,那曹操奪取天下,也就隻是時間問題了。


  當時曹操已經拿下了荊州,打贏赤壁之戰,那麽江東的地盤可就都歸了他了。再回頭時,隻有那個沒用的劉璋守著益州,你覺得還能翻得起什麽大浪嗎?


  可惜的是,赤壁之戰這麽一場至關重要的大戰,曹操居然給打輸了。這就好比李世民進軍中原,結果會敗給王世充一樣,這種結果會讓大唐失去一統天下的機會的。同樣,赤壁之戰也讓曹操錯失了奪取天下的機會。


  漢中之戰是曹操和劉備之間的一場大戰,當時劉備拿下了益州,法正等人勸說劉備奪取漢中,因為這裏是益州的門戶。隻有拿下漢中,益州才能高枕無憂。


  因此劉備割讓了荊州的長沙和桂陽兩個郡給孫權,使得孫權放棄了這個時候跟劉備翻臉。此後劉備專心致誌地攻取漢中。


  最初漢中是夏侯淵和張郃共同鎮守,結果夏侯淵中計被殺,張郃壓根頂不住。這個時候曹操才到達漢中,雙方發生了一係列的摩擦後,劉備切斷了曹操的糧草,這才讓曹操放棄了爭奪漢中。


  漢中對劉備和曹操,實在是太重要了。曹操有了漢中,那麽隨時都能攻取益州。而劉備有了漢中,那麽隨時都可以北伐關中。由此可見,曹操在這一地區的戰略部署,是嚴重欠缺的。


  也正是因為劉備拿下了漢中,此後劉封孟達又順道拿下了上三郡,這才使得劉備有了資本和曹操、孫權三足鼎立。後期三分天下的局麵,就是這個時候形成的。


  不管怎麽說,曹操的基礎並不差,他的爺爺是大宦官,他的父親是昔日的太尉,家底殷實,又有曹家和夏侯家兩大家族的共同支持,沒理由搞不定劉備這種泥腿子。


  李世民和曹操有諸多相似之處,他也是貴族出身,家裏也有很強大的背景。所以李世民順理成章地搞定了王世充、竇建德等人,完成了天下一統。


  難道說李世民的對手不夠強,而曹操的對手特別強大?我看不見得吧?能到達那個地位的人,水平一般不會差太多,隻能說曹操沒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孫權和劉備,而李世民卻能輕而易舉地解決王世充和竇建德。


  這麽一來,誰都能看得出,孰高孰低了。李世民顯然是以大一統帝王的身份,來審視曹操的所作所為,自然有不少不屑的成分在裏麵。


  記得當年朱元璋在給明孝陵選址的時候,發現鍾山上還有一座帝王陵,那便是孫權的陵墓。結果老朱來了一句:那就讓他給我看門好了。


  這是多麽嘲諷的不屑啊,孫權好歹也是一代帝王好不好?為啥老朱會有這樣的感慨呢?還不就是因為孫權隻有三分之一的天下,而老朱卻完成了大一統嘛!


  曹操在戰略布局上的水平,稍微差了點。


  這或許是李世民最在意的地方,曹操的確是個天才的戰術家,要不也不可能打那麽多勝仗。可是曹操在戰略布局上,跟李世民比起來,似乎欠缺了一些火候。


  李世民也親自帶兵,可那是李世民要在他老爹跟前攢積分。等到他稱帝以後,戰略布局就顯得更加明顯了,反而使得他高超的戰術水平,不那麽耀眼了。


  可曹操這輩子南征北戰,到處跑來跑去,始終都是以一個將領的身份在奔波。甚至65歲高齡了,還要上戰場,這不是鬧著玩嘛?!


  蜀漢,是魏、蜀、吳三國中,最後一個擁有自己根據地的勢力。相比曹魏早早的統一北方,東吳在二世三人的努力下占據江東,劉備直到占據了益州才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盤。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開始,三國的格局才算正式形成。雖然此時曹、劉、孫三方都未稱帝,但如果從大曆史脈絡看,這個時候已經真的進入了三國時代。


  原本顛沛流離的劉備,在先後得到諸葛亮、龐統的輔佐之後,開始進入到飛速發展的階段。


  經曆了數十年寄人籬下生活的劉備,一時間成為了那個時代最閃耀的一顆星。恐怕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竟然在那麽短的時間裏,就擁有了能與曹、孫分庭抗禮的實力。


  可以說,在那段時間裏,劉備是把自己畢生的運氣都用在奪取益州上了。因為,未來的兩大對手,如果在這個時候稍微努力地阻止一下劉備,或許就沒有後來的三國了。


  日漸破裂的孫劉聯盟。


  政治是與軍事和外交分不開關係的。更為準確地說,軍事就是政治的衍生品,至於外交本就是政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而說到外交,三國時代的外交是最值得一提的。尤其是東吳,孫權為了鞏固與自保,頻繁地在劉、曹雙方進行聯盟。


  於赤壁之戰前,孫、劉雙方為了對抗來勢洶洶的曹操,兩家建立統一戰線。在赤壁之戰中,取得了勝利,而勝利的最大戰果就是雙方都擁有了部分荊州的控製權。


  孫權在此之後控製了荊州最為富庶的南郡,劉備自然也不會措施戰果,他先後占領了荊州南部四郡。


  隨後,劉備為了擴大自己的戰果,進一步穩固自己,繼續向東吳借得南郡。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故事。


  荊州是劉備發展的大本營,可同時也是東吳用來防禦北方的最大壁壘。雙方沒有人願意讓對方占據荊州。


  可因為此時兩個人還有共同的敵人曹操,而劉備的勢力尚且不足以讓東吳感到威脅,為了維係聯盟關係,東吳這次選擇了“妥協”。


  雖然說東吳妥協了,可這妥協都是魯肅在背後努力的結果。或者說,東吳的妥協是因為周瑜的英年早逝。


  按照周瑜劃江而治的計劃,他是說什麽都不會同意讓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的。早在此之前,周瑜就獻策孫權,控製劉備,西圖入蜀:


  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若真是讓周瑜此計成行,那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國的。劉備自然也沒有奪取益州成為一方霸主的機會。


  雖然周瑜此計謀因為自己的英年早逝,以及東吳內部人員的反對沒有成功,但孫、劉之間的聯盟關係也因此產生了裂痕。以至於有了後來的關、魯對峙:


  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當然了,關、魯對峙是發生在劉備奪取益州之後。畢竟,從外交關係上講,在劉備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前,他還是孫權唯一一個可以借助的外援。


  哪怕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孫權就算是明知道自己會上當,他也要支持劉備奪取益州。如果劉備不能壯大,以東吳的實力還是無法單獨對抗曹操的。


  與孫權相比,曹操應該更加了解劉備。畢竟,二人曾經是戰友,而兩個人之間的交往其實要多於劉、孫之間。


  如果出於本心,曹操自然不會坐視劉備的發展壯大。他深知,這個有著宏圖大誌的劉備,一旦有了機會,那將是自己最大的威脅。


  可問題是,曹操的對手太多了。整個天下,各方勢力,沒有一個不是曹操的對手。因為他的基礎雄厚,所以他的圖謀也更多。


  彼時,關中在西涼馬氏的控製之下,雖然表麵上臣服於中央政府,可實際上中央政府對其約束力很弱。


  而身居北方的曹操,對雍、涼是勢在必得的。因為那裏如果不能控製好,自己將來南征就會出現後方不穩的情況。況且,曹魏軍隊一向以起兵見長,得到雍、涼就可以讓自己的軍事力量更近一步。


  相比此時在南方發展的劉備,曹操此時最迫切需要拿下的是關中。於是,曹操劍指關中,而曹操劍指關中的時候,也是劉備進入益州之時。這個時間段,曹操無力顧及南方。


  拿下關中之後,大後方基本沒有了戰事,從此之後曹操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孫權與劉備的身上了。


  相比劉備而言,孫權此時的實力更受曹操關注。所以,孫、曹之間爆發了一係列的戰爭,合肥之戰就是在那個時候發生的。


  雖然,曹魏在此次作戰中取得了前期的勝利。曹操還是因為水軍作戰能力的問題,不得已而退兵。兩次南征,曹操最終都以失利而告終。


  換句話說,曹操沒有在劉備奪取益州的時候向劉備出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有孫權在前麵提劉備阻擋曹操。


  從建安十六年入蜀,到建安十九年底拿下益州。劉備為了奪取益州,花費了將近四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裏,作為聯盟的孫權,樂於見得劉備壯大,所以未加阻攔。而曹操,則是因為與馬超、孫權等人的作戰,不得不放任劉備壯大。


  而現在,李安然也打算利用五年的時間,多出曹操一年,來完成對李家的整頓、大合並!


  “想必大家也有自己的想法,提出來吧?一並解決?如何!”


  李安然眯著眼睛,看了眼在座的各位,笑了笑說道,


  “安然,長安那邊,他是怎麽表態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