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前往邊境
連桑緊隨其後也跟了過去,下著大雨,甲板上全都是水異常濕滑。加上受了傷武功什麽的根本施展不開,兩個男人纏鬥在一起,措不及防的,男人被踹飛了出去。
那人笑著舉起了手裏的彎刀作勢就要劈下去,男人閉上了眼,等了一會,預期裏的疼痛並沒有傳來;他睜開眼隻看到那人瞪大了眼睛,胸口處有一道銀光閃爍,手裏的彎刀也因為突然沒了力氣而掉落在地上。
那人轟然倒地,男人看到了他身後氣喘籲籲的連桑,他衝連桑虛弱的笑了笑。
“好小子,老子果然沒有看錯你。”
連桑緩了緩,將那個人的屍體丟下了船,扭頭看著男人:“剛才他說,這艘船還有三天就到碼頭了。”
男人臉色一變,他一拍大腿,“那得趕緊改變舵向。”
說著就要去掌舵,但是卻被連桑一把攔下,連桑眼底劃過一絲光:“不用,照常進港,但是我們隻需要裝作商人就可以了。”
他們倆休息了一下恢複了些體力就去將船艙底下的人都救了出來,大雨衝刷掉了他們身上的汙穢露出了他們本來的麵目。
有婦孺,有老人也有孩子,先前聽那人說過要在他們身上種能夠引起瘟疫的蠱蟲,想來也是覺得老弱病殘體質弱更容易引發疫病。
想到這個,連桑的臉色就有些不好,有幾個孩子怯生生的看著他:“哥哥,我們這是要去哪裏?”
連桑聽著這個問題也是愣了愣不知道怎麽回答,旁邊那個男人哈哈一笑:“哥哥帶你們出去遊山玩水好不好?”
男人粗獷的身軀加上沙啞的嗓子嚇得那幾個孩子縮了縮不敢說話。
那些人被救出來之後便恢複了些生氣,不再像關押時那般死氣沉沉卻也不敢隨便靠近連桑和那個男人。
那個男人名叫曲鄔,是個剛從軍隊裏退下來的小軍官,本來那日見連下多日的雨終於停了想出去釣隻鮮魚解饞的,卻不料遇上了風暴跌入海裏才被他們一並抓了來。
他身上煞氣重,船上的人都怕他他也不氣惱,他看著閉目養神的連桑,覺著無聊便湊了過去。
“小子,你叫什麽?怎麽會被他們抓來,先前你問的那個手上有疤的男人是你的同伴吧?喂,小子你是不是聾了?”
連桑皺著眉頭看了他一眼,然後起身去了船舵前,把著船舵改了個方向。
“嘿,不是你說的不用改向嗎?怎麽又改了?”
曲鄔一看就有些不樂意了,明明剛才他們倆還在一起並肩作戰的,怎麽轉眼就翻臉不認人了。
連桑回頭看了他一眼,道:“我感覺不是很好,換個方向安全些,我叫連桑。”
這下少年自報家門了,曲鄔隻是哼哼了兩聲算作回應,心裏卻有些波動。
連姓,在竹洲鎮雖然不少見,但是這麽有魄力的連家子孫他倒是沒見過幾個,也不知道是誰家養出來的狼崽子。
“曲姓,並不是竹洲人。”
少年皺著眉頭看著他,意思曲鄔讀懂了,是在問他的底細呢,他嘿嘿一笑:“我兩月前退伍來的竹洲,見那裏安居樂業的也就住下了,我一個沒有家室的漢子住哪不是住。”
連桑點了點頭就止住了話題,曲鄔哼哼了兩聲便去躺著養傷了,他這傷喲,可疼死他了。
船上的食物不多,剩的都是些大米麵粉,所以他們每日隻能釣魚來補充食物。先前囚禁那段日子天天吃的都是活魚,現在做熟了吃反而有些不大習慣了。
不過好在也沒人說什麽,開玩笑,不吃就要餓死,是個人都不願意放棄好不容易撿回來的命。
船因為改變了路線,所以他們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他們又在海上漂了大約五六天的樣子,才終於看到了碼頭的影子。
等他們進了碼頭,才發現這個地方的穿著口音與他們全然不同;曲鄔在軍中混跡久了,也會一些不同地方的方言,他聽出了那些人說的是方永話。
“待會,你們不要說話,跟著我走。”
曲鄔低聲的對著身後跟著的人說道,他們皆是緊張的點點頭,生怕再遇上什麽不測。
曲鄔操著一口流利的方永話和路邊的小販交談著,過了一會便回來了,他看著連桑鬆了一口氣。
“一件好消息,一件壞消息。”
連桑沒有看他,隻是打量著四周的環境,“壞消息。”
“這裏離方永國的邊境很遠,而且不清楚路線。”
連桑這下有了反應,他抬頭看著曲鄔,“好消息。”
“夜裏有一支軍隊要趕往赤豐穀。”
他眼神裏閃過一絲疑惑,似乎是在問赤豐穀是個什麽地方,曲鄔笑了笑道:“方永赤豐穀與北盛長風坡相連,也就是兩國此次交兵的戰場。”
這下連桑便明了了,他扭頭看著身後跟著的那些人,老的老小的小,他語氣帶著些不確定:“你覺得以我們現在這樣,跟得上那支軍隊?”
曲鄔挑了挑眉,沒有反駁他,卻也沒有回應他,隻是笑了笑。
“你就不好奇他們為什麽要趕往赤豐穀麽?”
“不好奇。”
連桑轉身走開,“這個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匆忙調兵,方永定然是損失慘重,就算贏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看著曲鄔得意洋洋的樣子,連桑抿了抿唇不再說話,當天下午他們就賤賣掉了那艘船得了一千兩銀子,稍微休整了一下,當晚就離開了那座小鎮。
軍隊人數肯定不在少數,大批人馬行進肯定會留下痕跡,就算在夜裏,那些痕跡也是很明顯的擺在那裏讓他們去跟。
那支軍隊走的是官道,省了連桑他們不少事,留下的痕跡太多太重,他們根本不需要一直跟著,也給了他們休息的時間。
一路上走走停停,遇到盤問情況的便說是村子遭了難,村裏人沒辦法隻能去別的地方投靠村長家裏已經飛黃騰達了的遠方親戚。
至於村長,那群人裏有一位老先生年輕時是讀過兩本聖賢書的,便也就和他統一了口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