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攻約梁山> 628有趣的後續

628有趣的後續

  “什麽你要把這鐵甲白送給三邊,而且還是六千套”


  李綱的眼睛瞪得瞬間比牛眼還大,就仿佛世人猛然獲悉某自由神總統和某大帝原來不是最大死對頭而是對情深似海的秘密情侶那樣驚愕。


  柴進”艱難地點頭,笑了一個卻是艱難的痛苦別扭笑樣

  李綱所說的鐵甲正是趙嶽弄的呼延灼的鐵甲連環馬那三千套改成的人甲、馬甲。


  柴進,此刻完全是影帝附身。


  他出現的形象是承受了牢獄之災酷刑報複折磨下僥幸劫後餘生的那種傷痛、冤屈、憤然卻無奈上半身包得象個木乃伊,讓人瞧著特淒慘,特可憐反正高唐州知情者全死光了,沒人能揭穿柴進作假天熱沒穿衣服,就那麽直接亮著包紮出來的,


  這麽見客很失禮,尤其是見高官。


  但,李綱見了也不禁悚然動容,沒心思指責什麽。


  這特麽還滲著血水泥,


  這一身的傷,太嚇人了,被折磨得太慘了,確實讓人同情,都不忍心看到嬌生慣養柴大官人哪吃得了這罪,遭遇了這場純屬無妄之災的磨難,沒一怒直接反了拚命報複禍害大宋,這已經是極難得了,以至於李綱也情不自禁為柴進抱不平,破口大罵高俅高廉


  柴進的腦袋和大半臉也是包著的。


  他艱難地向李綱拱拱手,艱難地說了聲謝謝李大人能理解。


  李綱見柴進麵目扭曲汗水直淌、說話也有氣無力含混不清,他還以為是柴進痛苦得很才這樣的,也不好意思挑剔什麽了,連忙接著展現好官風采,讓柴進趕緊回房調養著。有什麽事,他和老管家談就可以了。


  柴進目露一絲感激,艱難地向李綱再次拱拱手,被下人小心翼翼扶走了。


  李綱歎了口氣,對朝中高俅之流禍國殃民肆無忌憚憤恨不已,但隨即就把心思轉到了鐵甲上了,心中不免有些疑慮,對陪著他的老管家問:“這甲,這麽多如何來的”


  李綱出身文帥之家,雖然是文人從未下過軍隊任職,卻並不缺少常規的軍事見識。


  他仔細一看柴進奉獻的這些甲就知道,這是精良重甲,大宋軍隊最重要的裝備,非常稀少,稀少到當年整天要和黨項蠻子搏命的西軍精銳都很少有配備。


  隻因為製造工藝複雜,要求高,最主要是製造成本太高,以大宋當年的極度富裕也無力大量製造裝配到邊關一線部隊當年真不差錢,但,都特麽養太多白吃不幹事並且起反勁的官吏,養相關的太多閑人以及拚命貪汙**揮霍用了,正經國事上反而總沒錢

  這種甲通常隻配備少量精銳京軍保衛帝王安全和鎮國用。


  在依賴騎兵,最重視重甲騎的遼國,這種甲具同樣是極珍貴稀少的,鼎盛時期遼國也不過能裝配幾千騎,不過萬。


  這麽高檔的貨色,僻壤土財主柴進竟然有,而且一亮一送就是六千套,六千套啊,盡管隻是最簡裝的馬護甲。李綱震驚之餘,怎麽可能不起了懷疑。


  柴進是有錢,但也不可能有錢到這程度吧

  這簡直是可以和富裕的大宋這麽大一個國家比富比技術能力了。


  這怎麽可能呢


  對李綱的猜忌和事實上的質問,老管家卻照樣風輕雲淡得很,隻是瞅著李綱的眼神流露出一絲鄙夷,回應的話,語氣淡淡的卻充滿了無盡的嘲弄意味。


  “大宋國有錢,卻是裝到了從皇帝到低層小吏甚至衙役臨時工的口袋裏,裝在了大地主大商人、大儒豪族風流體麵讀書人、將門軍閥各種貴族、各地地痞士紳豪強的口袋裏,是被掌權以及與權力相關的無數各色人等痛快地吃了喝了賭了嫖了遊玩了或慷慨大方捐獻給道佛了。再就是大手一揮慷慨瀟灑恩賜給蠻夷外國享受了。


  我主自然不可能比國家有錢,


  我們生活在隨時會莊毀命喪的邊關,要奮勇保衛當地官府和軍隊的命,也保自己的命,保命最要緊呐,自然是有錢就拚命往打仗方麵投,一年年堅持不懈,其它方麵能省則省,豈敢奢求嗬,一晃這多少年了就攢出這麽點裝甲家底。李大人不會是嫌棄吧”


  李綱聽了這些話,盡管老管家罵的不是他,他也不禁羞臊得滿臉赤紅無言以對。


  宋王朝就是這麽爛啊。


  北方官府和邊軍不但不能保障邊民的性命財產尊嚴,反而常常得邊民犧牲命保護。


  國家律法綱紀嚴厲規定,民,不得私製和擁有盔甲弓弩,但規定對邊區或內地豪強來說屁用沒有。


  因為,官府和軍隊保護不了民。


  民,必須自己武裝自己對抗肆無忌憚的外敵或本國層出不窮的強盜反賊。


  宋,是外敵最多的大一統王朝,也是強盜最多百姓造反最頻繁的朝代。


  現實殘酷如此,人,總得活著。


  民,就得違法製造和擁有國家不允許有的那些戰爭裝備自保。國家也隻能默認了。


  李綱對大宋的諸般惡劣非常清楚,不然,他也不會整天噴這噴那的,成了討人嫌的李大炮。此刻,麵對老管家的無情嘲諷和無形的反質問譴責,他又能說什麽呢

  來這的三邊騎兵高興了。


  他們都是三邊帥最信任也最精銳的騎兵,否則也不會調來配合李綱了。他們知道,這六千套戰甲肯定有自己的一份我可是大帥的心腹騎兵,我若得不到,誰配得


  閻中立、賈瓊、劉衍,三位帶隊的大將,更高興。


  有了這種甲具,騎兵重裝,根本不怕箭雨,馬,容易傷到的要害部位也被厚甲護著,這樣一來,在騎兵衝陣時就不怕遼軍以擅長的步射騎射製造的箭雨阻擊了。


  有了這樣的次重裝騎兵隊伍,三邊的騎兵戰鬥力增加的何止翻倍,就能打硬仗了。


  他們三個內心裏是極願意關照和保護柴進的。


  不止是柴家莊總那麽盛情大方地招待,也不是出於水產供應的關係,他們有私人的理由,都得到了柴進私下贈送的堅固盔甲和寶刀。


  那盔甲防禦能力太好了,遠沒大宋製造的重裝步人甲那麽厚重不便,防護能力卻半點不差。而刀,鋒利得很,削鐵如泥那是吹牛,但確實是能斬釘截鐵,戰場太好用了


  柴進贈送盔甲戰刀,這等於是讓他們多了不知多少條命,這個恩情可大了去了。就隻算這種寶甲寶刀的價值,這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無價之寶啊,柴進卻就這麽白送他們了。


  分文不要。


  也不需要對柴進和這個莊子格外關照什麽。


  柴進說了,就因為你們對外敵驍勇敢戰不怕死,是有血性有鐵骨的勇士功臣。


  抗擊蠻夷的民族英雄,應該得到尊重。


  寶甲寶刀就應該用在你們手裏才能體現它的價值悠悠華夏要感謝你們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付出和犧牲


  這之類的話,並不新鮮。


  朝廷,那些士大夫們能說得更有激情,更動聽,更精彩,卻就是沒柴進說得感人。


  朝廷,士大夫們,文武高官勳貴們,也就是嘴上那麽習慣地嫻熟地說說而已,忽悠傻子上前線。柴進沒說幾句,似乎沒什麽文采,說的也沒什麽手舞足蹈、唾沫四濺、大袖飄飄如謫仙降凡塵,沒有什麽風度翩翩慷慨激昂浩然之氣衝空、振聾發聵,但卻真情流露,實實在在地感激著邊軍的奉獻犧牲,很實在的努力為邊軍幹著實事。


  李綱也很懂得這批鎧甲能在戰場起到的重大作用,明白其寶貴程度。


  這些裝備,對如今根本沒能力製造的大宋來說實在是太珍貴了,太重要了,重要到幾乎能決定對抗遼軍的勝敗,甚至能影響到宋遼兩國的國運

  他心底對柴進總多多少少有些怨隙,看過了此戰,更是對柴進有了猜忌和警惕,此刻卻也不得不敬佩柴進的這份大氣公心,心裏對柴進的那些猜忌疑慮心也隨之消了不少。


  柴進暗藏著這等戰爭寶貝卻全拿出來白送了邊軍,這說明柴進並沒有對大宋不利的心思。若不是這樣,柴進就應該裝配二龍山強盜,至少至少也應該是武裝起自己的部下

  在三邊騎兵的興高采烈歡呼感謝讚歎聲中,李綱習慣的大噴子臉也變了,笑嗬嗬的多了真誠熱意,代表朝廷和三邊將士對老管家鄭重表示了謝意,並且請老管家一定要把他的拳拳謝意轉達給柴進。


  老管家對李綱並沒什麽好感,

  顯然,他對李綱當初來滄北上任借住在此白吃白喝白住卻竟然有臉欺負他小主人的事始終耿耿於懷,不敢信李綱,也不願意輕易原諒。


  對李綱的感謝,老管家風輕雲淡地顯然並沒當真,不當個事,幾乎擺明了神態對李綱說:你這個大噴子也許人品還湊合,但做事半點兒不可信,為你那些堅持,你什麽事都能幹出來,事實上和你罵的瞧不起的那些奸賊沒什麽不同的柴家不需要你感謝。還有,也不需要你上報朝廷說盔甲的事表彰小主人的愛國心和功勞那有屁用


  李綱隻能尷尬地笑笑,然後帶著水產和甲具滿載而歸。


  六千甲具,在三邊帥同心同誌的緊密關係下,很自然地公平平均分配到了三邊。


  東京汴梁。


  皇宮中,趙佶瞅著案上的奏折,眼冒火星。


  奏折是河間府宿太尉和監軍共同上報的,

  自然是大訴柴進是如何囂張不法挑釁皇權的大宋官場再正常不過地推卸責任,把沒能剿滅柴進的罪過全推到了柴進團夥依仗趙莊城的險固張狂堅定反朝廷上,也就是再一次把主要罪責推到幫柴進擁有強大防禦力的趙嶽家頭上,大力譴責這很符合皇帝和大臣們仇視滄趙的心理,同時也隱隱約約舉報反應李綱極可能私通柴進,怕是有不臣之心


  趙佶對趙嶽家越發憤恨敵視,殺柴進的心更強烈,情緒激烈,堪稱怒火衝天殺機騰騰,衝動翻湧不息,卻並沒大發雷霆喊打喊殺地立即再調兵更凶猛收拾柴進,也沒下旨命令捉拿李綱進京問罪,


  這不是他學聰明了能保持理智沉穩,而是案上還有四份相關奏折。


  有三份是三邊監軍太監與勳貴將聯名寫的。


  這三份的內容其實大同小異,


  說的都是:本部邊軍得知朝廷要收拾掉柴進就一片嘩然要反,

  不少將士當場直接亮出刀來無所顧忌地怒喝:老子拿命為朝廷辛辛苦苦守邊,日夜喝風吃沙子提著腦袋幹活,在這就這麽點魚貨享受了,就這,朝廷也不肯讓俺們吃到,皇帝這是什麽意思俺們這些苦漢在朝廷眼裏是什麽隻配吃草累死累活的牛馬麽死不足惜不配有點口福


  邊軍群情激憤,

  軍營嘩變隨時會發生。


  在邊軍心中很有威望的大將們對此也束手無策,甚至心中驚懼不已,根本不敢站出來硬頂著嗬斥阻止

  什麽也不做不說還好,一做一說了,最大的可能是,不但沒能安撫製止嘩然,反而把邊軍激得更怒而徹底失去理智,直接導致瘋狂殺官泄憤造反事一旦鬧失控了,邊關大將們想活命,唯一的路就是被憤怒瘋狂的邊軍強裹著老實認命領頭反


  趙佶看到這就已經嚇得麵無人色,哪還顧得上仇視趙嶽和收拾李綱與柴進。


  他在深宮中無知,卻也清楚,如今的大宋軍隊,最能打的就是河北東路邊軍。


  若是東路三邊一齊反了,九萬大軍,其中三萬還是大宋最強大的騎兵趙佶嚇得一哆嗦。


  東路軍已經比當年的滄北軍更可怕,能製造的禍患更大,一反,會直接導致大宋玩完


  當年的滄北軍凶猛無敵,卻還有死心眼的趙廉約束著不會反朝廷禍亂天下,


  也正是因此,趙廉被部下滄北軍最終無情拋棄而且幹掉了


  滄北軍上下怨恨趙廉明明能輕易取代大宋另立新朝卻就是不肯你滿門被宋朝廷坑害那樣慘了,居然還傻乎乎堅持當什麽忠臣你當忠臣偉大了,我們的好處在哪裏俺們的開國公侯富貴榮華上哪找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