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宋遼大戰暴發
盡管水泊上隻一條小船火光,隻這條小船上的人在一個操船水手陪伴下孤單單喊話,但在酒店周圍各自單獨立營的東平東昌府官兵卻在第一時間棄了營帳倉皇逃走了,唐斌之戰時,他們已嚇破了膽,生怕落個王歡的下場,不敢抱任何僥幸。
事實也證明他們從都監到小兵都是明智的。
在他們棄營飛快逃跑中看到了離他們營不遠處陸地上有大量火把突然亮起,火光中露出梁山軍凶惡身影……
王智慧的親兵卻是在值夜中最先發現了泊中出現梁山人。酒店就在泊邊高地上,離水泊最近,還居高臨下看得遠……
王智慧的反應奇快,可是,就算他不顧天寒地凍光著身子第一時間內逃,卻是在最優越安全舒服的酒店處營寨中,被東平東昌府的營盤緊圍著。外圍的人固然最容易遭受攻擊最不安全,但此刻也最方便逃。裏麵的哪裏能有機會逃脫。
王智慧眼瞅著黑夜中無數火把圍住了這裏,無數的箭在火把中對準這裏展露著殺機,他心中大叫一聲完了,嚇得差點兒癱倒在地,完全忘了赤腳睡衣卻站在冰冷酒店外的難受,忘了往日自負的號稱比趙廉更有治軍才能的統帥級軍事本事。
在這的濟州府三千官兵不足為靠。
都隻顧著逃跑,梁山人也沒攔著,任其從特意留著的出口鑽走,濟州軍沒人聽王智慧的,甚至沒一個將領會顧忌他這個能見到皇帝的貴族都監的權威,但王智慧和親兵卻一個也不得逃,已有想渾水摸魚逃走的親兵被無情射殺,衣服不同。
王智慧和家將識相的老實被活捉,否則當場就得成豪豬,就算束手就擒得死,那也不用立即慘死不是。
在這種絕境情況下,能多活一會是一會兒,說不定就能有轉機呢。
梁山人也確實沒殺他們,踩在腳下肆意毆打羞辱,並且把最凶惡有力不老實的家將頭目單獨拎出來泡製。
用酒店很方便的燒了開火,在寒冷的店外澆在扒得赤條條躺那的家將頭目身上,用竹刷子刷,燙熟的肉一層層刷下來,那種慘痛……如此不算,折騰夠了,人還活著,還有精神,還很能感覺到痛和恐懼,又用王智慧為享受而特意帶來的食用油澆了點成了火炬……滿身大火跳騰撲騰,滲人靈魂的慘嚎,最終撲倒在地寂然不動,化為焦骨飛灰……其情景之恐怖非語言能描繪萬一。殺雞儆猴,嚇得王智慧等往日再凶惡膽大也無不屁滾尿流癱軟一團,老實得很……
梁山軍收拾了朝廷義務積極運送到這的糧草,沒收了王智慧一夥的盔甲武器和以門第權勢得會來事的唐恪關照的好馬,撤回了梁山,卻沒稀得要官兵的帳蓬以及驚慌逃命中丟下的武器,後來通知三府的兵趕緊過來把這些垃圾收走了。
王智慧和剩下的家將被丟在了蘆葦蕩中的一處小高地上住著。
這個小高地水麵部分不到十平大,上麵有個蘆葦席蓋的棚子,也算是能遮風擋點雨雪酷寒,卻是住不下王智慧一夥。全部在棚子裏就隻能都坐著睡。此外,還有個陶罐,做飯用的,梁山人放了些小土豆、白菜幫子和一點玉米粒,這就是王智慧一夥困在這過日子的食物了,得自己動手從泊中取水弄周邊枯萎的蘆葦煮飯吃,也得弄蘆葦鋪棚子中的地才能坐或躺躺,得萬分小心別引起蘆葦蕩火災,否則都得自我為烤豬,或是鑽入冰冷水中逃避大火卻凍死,都是個死。
京城的王家會最快得到消息,得竭盡打點梁山滿意以贖回王智慧。
王家的營救態度和能力決定著王智慧的下場。
趙嶽不以殘忍之極方式報複仇殺弄死王智慧,很大度,部下折騰得王智慧從此喪膽,至少決不會再有勇氣挑釁梁山。
趙嶽不屑就這麽讓王智慧從末世中還未到的屍山血海驚濤駭浪中幸福地早早解脫。
現在弄死,太便宜了這種垃圾。
……
切不提王家當天夜裏院子就被丟了紙條得知了消息會有什麽反應。
朝廷是在第二天下午才得到再敗的消息的,自然是梁山周圍三府官員私下詳細核計溝通好了,用語不同,口徑卻大體一致的報告了京城。都絕口不是王智慧,隻把罪責全推到鄧宗弼三將的身上.……奏折中一致稱懷疑是三將投降梁山。
朝廷大驚失色。
這樣也會敗,還是轉眼間全軍覆沒級慘敗?
急忙查看捉拿鄧陶張的家眷,當然也包括上次強忍著任性沒問罪的辛從忠家眷,結果卻全是撲了個空,家中根本沒人在,家眷主臥都落了不少灰塵,顯然有幾日沒主人在了。
鄰居很驚訝,說:“不對呀,他家雖然大門總關著,謝絕一切來訪,有事,一切等當家的將軍回來再說,卻幾乎天天有人出來買菜.……怎麽會人沒了……”
從四將家中出來買菜的漢子未必就是鄰居多少認識的四將的家將,喬裝冒充又沒什麽難的.……但,這就成了謎案了。
梁山這邊,懸掛示眾的三將的武器也不見了,酒店打出了一條橫幅,上書一句話:我隻想安安靜靜在梁山生活,不想造反,你們為什麽偏要愚蠢得硬逼著我反呢?“
朝廷越發認定必是四將心向滄趙,處心積慮臥底坑國,拉著朝廷供養和辛苦整訓出來的精兵歸了梁山……全是叛徒。
從趙佶父子到下麵的文武皆驚怒不已。
唐恪,一臉如見了鬼的神情。
有官員跳腳奉道:”梁山怕是得了征剿的大軍,若是讓那趙二得了空隙把大軍收服整編了,就成了大患,必須趕緊最重點剿除……“
這麽簡單淺顯的道理,誰不明白?特麽還用你跳出來點明?你當我們象你那麽蠢……
從父子皇帝到所有朝臣都害怕的是梁山有了大量兵馬也成了造反氣候,滄趙家族的威望實在是太高了,哪是其他反賊可比,也都急於奪取梁山,可是,他們卻沒工夫顧得上這個了,因為久久擔心的宋遼大戰終於暴發了,遼軍終於打來了。
在一個弄不好就是滅國之災的大戰來臨時,別說是小小梁山,就是田虎等大賊大威脅,宋王朝也沒心思收拾了。
成竹在胸算計梁山,豈料反被算計,又逼出了一股強悍反賊,加大了內患,在強大外敵入侵之際,這真是雪上加霜。
朝廷這幫人也不知自己心裏應該是啥滋味了.……也許有官員後悔這麽迫不及待凶殘對待和逼反了梁山。
……
滄北事變的消息,其實在朝廷鐵了心一並鏟除趙嶽的討伐唐斌時就已經泄露到了遼國,是從河北西路泄露出去的。
河北東路這邊,
河間府宿太尉的部下官員中也有聰明的早早腳踏兩隻船暗中私通遼國的。
隻是,知道滄北真相的宿太尉以及監軍太監和監軍勳貴這種家族和個人生命利益高度和宋政權捆綁在一起的人深知事情的嚴重性,宋王朝若是完蛋了,他們這樣的下場會連螻蟻卑賤小民都不如,富貴優越全完.……生恐消息從自己這泄露,都空前的管住了習慣的私心和大嘴巴,罕見得保密工作做得到位,隱瞞了不少時間,但到底會被其他官員瞧出端倪.……可是賣國賊們震驚狂喜下再急於通知遼國,也做不到或不敢做。
因為他們在河間府,離邊關還老遠,沒那個方便。
新三邊的三位統帥,宗澤、張叔夜、劉韐,那個個老辣得很,迅速把控了軍隊,把轄區封鎖得極嚴極完善。
賣國賊們若派人想在這個在野外很容易活活凍死的大冬天向北穿越無人區,避開僧人村屯田軍村以及嚴密的騎兵交叉巡邏,再踏過被嚴密監控的冰封的白溝河成功到達遼國那邊去報信,那太難了,太危險了,去送信的人不凍死在路上也很容易被抓住.……這種太容易暴露自己漢奸真麵目會要命的凶險事,自私無恥卻極度怕死的賣國賊們是決不會幹的。
雲中留守耶律餘睹從西路的漢奸官得到通知時,他第一反應不是狂喜而是極度震驚和懷疑。
千百年難得一出的天縱奇才趙廉會被部下反叛害死了?
趙廉……就這麽死了?
耶律餘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這不會是宋國的圈套吧?正是趙廉以自身設下騙局的大算計?
滄北軍不得宋朝廷待見,處境極其尷尬艱難,日子難過,長遠難以保障,卻又限於盟約得守信,沒有對遼開戰搶掠……顯示重要性,硬逼宋朝廷不得不老實重視善待滄北軍的借口,宋朝廷又總想奪燕雲,願意配合,所以趙廉就……
這種可能真不是不可能。
但,西路和宋朝廷那的漢奸大官都這麽說,消息又應該是真的。
那幾個漢奸投靠遼國的心還是很誠的,遼國掌握著把柄,他們不會惷得蒙騙遼國幫宋國和趙廉卻害了自己。宋國賣國賊官員是些什麽東西,耶律餘睹太清楚了。這種人,在任何情況下也決不可能突然偉大起來犧牲自己成全本國本族。
那麽,是不是這幾個漢奸也不知真相也被蒙騙了呢?
這也不是不可能。
滄北那封鎖得極嚴,以趙廉之能,外人,包括宋朝廷的人根本進不去,漢奸們無法查探真相,聽風就可能被騙了。
耶律餘睹,無法判斷,也不敢做出判斷。
這事太重大了,直接關係到遼國的興亡。
他立即把消息絕密送到燕京,由事實的遼王耶律淳去處置。
耶律淳得信後和耶律餘睹是一樣的反應,但立即抓住了機會,一邊緊急調兵增援邊關一邊密令薊州留守耶律得重派遣精幹人手偵察滄北實情。若情況屬實,就由耶律得重為元帥,統領重兵立即越過白溝河揮軍南侵,趁著河北東路新三邊守軍是新調的,統帥更是新調的內地懦弱虛榮輕浮士大夫,會守什麽邊打什麽仗啊?邊關布防沒做好之際,輕鬆推過去.……
耶律淳直覺消息應該是真的,極度興奮。
這真是天助我也。
看來,我大遼還是得天狼神眷顧的!在這國家種族麵臨滅絕的最危急之際竟然能有如此的良機。
若是能吞並宋國力量,又何懼小小女真強橫.……這天下霸主還得是我大遼的……若是南侵能達成所願,遼國恢複了實力,並且更強了,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次一定一定不放過女真等一切雜胡野人,全殺個幹淨,讓這些野人族群再也不存在,契丹、大遼永遠不再會有女真金國這樣的遭遇出現,後世子孫再無此憂慮.……
但在如此亢奮中,耶律淳還是保持了足夠的清醒理智,沒什麽好事還沒確定和實現呢就嚷嚷得滿遼國都知道了。否則,萬一隻是空歡喜,那可就是大笑話了,顯得他太惷了。最主要是,上次一戰,他太了解趙廉的可怕,生怕是場騙局。他可不想遼國這邊瞎嚷嚷著對宋要再開戰讓根本沒死的趙廉得了借口再打過來。那萬萬不是如今的遼國能承受的。
所以,隻遼國那些必須知道的人才得知了消息。
耶律得重得到密令,眼睛和嘴巴張得老大,然後強壓著震驚狂喜等極度複雜的情緒衝動立即做了布置。
偵察滄北?
那可太不容易了。趙廉統治下的那就是個鐵桶,以往去的斥侯都有去卻無回。
耶律得重在不確定滄北事變到底是真是假的情況下,抱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敢首先以斥侯潛入的正經方式偵察滄北,以免被並沒死的趙廉趁機視作開戰的挑釁。他做了兩手準備。先派了在他王府當護院保鏢的江湖人氏去。這種以江湖人護院也是因為趙嶽陪哥哥和耶律淳談判所展露的刺殺威脅,把遼國的要緊高官全嚇出了這麽個保命保家舉措。
去執行絕密任務的江湖人是五個結義兄弟,本是遼東人,號稱遼東五雄鷹,個個擅長輕功,武藝了得,凶殘能打又機警狡詐過人,正是幹此次偵察活的最佳人選。
他們是去摸白溝河邊的宋軍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