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攻約梁山> 第164節這就是戰爭,上

第164節這就是戰爭,上

  ?

  客觀上,這個世界的渤海國比曆史上的也確實弱了不少。


  主要因素是,曆史上在遼東生活的並且不管願意不願意也被席卷加入了反遼的大量和渤海人同為奴隸族的苦悲漢人,以及渤海人建國本該擁有的本族能工巧匠,各種幹活小能手,和大量遼國發配在此地服刑從事開礦冶煉製造等等勞苦下賤工作的包括契丹罪犯在內的雜七雜八有手藝有技術經驗的各族人手,幾乎全被海盜這幾年逐步搶幹淨了,尤其是少了貧苦不惜命,為在渤海人統治下立功搏出頭想過好日子的敢戰漢人為兵,幾乎純渤海人組成的渤海軍戰鬥力大降,完顏阿骨打壓根沒放眼裏,別說是八萬渤海軍,就是八十萬,完顏阿骨打和金國大將們也絲毫不怵,自信照樣能殺雞屠狗一樣擊潰。


  幾十萬遼皇親統的遼軍都不是隻十幾分之一人手的女真對手,何況是無骨牆頭草的渤海雜種軍隊.……必不堪一擊。


  說起來很好笑,遼國人瞧不起汊人,遼國人眼裏的下賤雜種奴隸渤海人居然也瞧不起漢人,和米國國情太類似,渤海人就好比是遼國的黑……但生產建設卻主要依靠漢人,這不算什麽,很正常,漢人嘛好統治好欺負,踹一百腳也踹不出個屁來,膽小,勤勞忍耐心靈手巧.……信奉中庸仁義忠誠順從忍讓……屬於腦子壞掉了的傻子族,就知道低頭老實幹活當牛馬,到了西元二十一世紀,中國人也是全世界最好用的苦力人手,但,蠻子打仗居然也高度依賴汊人,這就奇怪了,對不對?


  漢人能幹卻不能打仗啊,要不然怎麽會身為宋代世界絕對的第一大族卻總被肆意侵略,一再搞老實忍辱賠款……野蠻的遊牧民族契丹人,以及下賤卻刁鑽自負不安分不老實的渤海人,都是能打的,至少理論上是這樣的,事實上似乎也是這樣,所以下賤的渤海人才敢也瞧不起漢人,理所當然把汊人視為比渤海人更卑賤的種族欺負著,實際上卻是,曆史上渤海人造反遼國成功,當時主要依賴的是漢人打惡仗啃下遼東遼人勢力的硬骨頭,渤海人才最終順利一舉占領了遼東。


  曆史上的後來就更有意思了,


  渤海人也是依賴漢人兵力抗住了遼軍隨即發動的凶狠平叛報複,也依賴漢人兵力抵抗金國吞並.……金國打渤海國是先吃了敗仗,打了好幾次大仗,最後才在首山一舉殲滅了高永昌部。


  遼國也是自己人不行,不得不組建了漢人為軍,號難軍,抵抗金軍侵略,並且多次打勝了,總算挫了挫金國無往不勝的銳氣和自大狂妄,平叛渤海人造反時,主要依賴的兵力也是漢軍,隻是平叛沒成功,因為遼國太虐待不信任漢軍……

  可在有趙嶽在的宋代,漢人辛勞卑賤創造物質財富還得替人冒死打仗的便宜,遼國和渤海人都沾不到了。如今的宋國境外北方總共也沒幾個漢人存在,再也沒有好利用的漢人族群為他們賣命了,蠻子們一切就隻能靠自己了。


  渤海人在金軍協助下造反奪了遼東,傲慢的遼國自然惱羞成怒:最卑賤的雜種也敢造反對我大遼國齜牙?渤海雜種,你當自己也是野獸般可怕的女真哪.……不狠狠教訓怎麽行?

  否則連無骨的牆頭草族都能踩遼國能肆意挑釁大遼國的威嚴,那,其它的雜胡還不都得膽子大了有樣學樣反了?


  想立即組織兵力平叛報複渤海人,咬牙切齒要狠狠殺.……可是……沒了漢人兵力可用,又加上海盜連年以貿易和武力花樣百出的禍害,遼國陷入貧困,滄北宋軍又利用遼東契丹人內遷造成的混亂玩新馬政在遼國的糧草軍備基地燕雲地區搞事,金國也在虎視眈眈時刻威脅著……時節也不對,很快冬天了,陰差陽錯的,遼國根本就沒能很快發動平叛,一拖,勁也就泄了,隨後第二年,麵對有海盜參與攪動的從未見識過的複雜混亂凶險莫測局麵,遼國幾乎摸不著頭腦,也許根本就沒信心隻憑自己人的力量能平叛得了有金軍支持的渤海雜種逆賊,腐朽末日王朝就是這樣,也許根本就沒膽氣真去報複.……再後來就忙著分兵遊擊戰收拾金國了,戰果也可喜,滿心以為殺得女真不成氣候不敢得瑟了,沒了金國有效支持,小小雜種渤海人逆賊政權還不是我大遼天朝上國想什麽時候滅掉就能隨手掐死的……結果卻是天下形勢大變……

  這樣一來卻是便宜了渤海人,得以喘息組建起較正規的國家政權和軍隊,並準備好了迎接戰爭的糧草軍備基礎。


  也就是說,渤海人從造反到立國後都沒打過象樣的戰爭,當時就是靠人多而投機群起一齊作亂瘋狂圍攻零散各地人太少又猝不及防的遼主子才奪得了遼東,沒女真人那樣是硬生生打出了士氣和自信,根本沒有打正經大戰的經驗和見識,並不確切了解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能耐,但高永昌等造反成就的新貴卻和女真統治者一樣感覺天意是在照顧自己,開始迷信相信自己是天命氣運在身的時代寵兒,要不然怎麽會那麽巧呢接二連三一次次全都是最有利於渤海人的事件發生,鬧得遼國根本就沒心勁和力氣收拾渤海人,金國也虛弱不堪了.……可見氣運在我,自然無往不利,弱小不是問題,有險不足懼,幸運者遇難可呈祥,敵人都會失敗倒下,無論怎樣,活下來的,勝利的總會是我,說不定在這個混亂時代最終一躍成為東方新霸主的正是我大渤海國,遼國腐朽沒落已成過去式,而雄強一時的愚昧無知女真蠻子也僅僅隻是大力削弱遼國根基為我大渤海國前期義務打下霸主基礎的犧牲品.……越琢磨就越覺得正是這麽回事也就越樂觀開心,野心和膽子也盲目越大,由此就可愛的狂妄自信起來,金軍雖強,他們也不太當回事了,也確實看到了金國太多不利的地方,有信心對付金軍……

  隻是,到了真麵對金軍了,高永昌把七萬大軍如此設置,無形中顯示了高永昌心底仍是心虛,或者說是怕死,並非他之前自我良好感覺的和對部下大力誇耀鼓吹的那樣自信可無畏。


  換作是金軍將領是絕不會如此布陣的。


  金軍主將絕不會把精銳主力守在身邊用於保護自己,而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配置,哪最需要,精銳就調哪。


  金軍大人物也有個特點,打仗時從不戴鐵頭盔,常常是就那麽光著腦袋,天太冷也至多戴個皮帽子,有不少的將領甚至不願穿鐵甲加強保護自己,就一身輕便皮甲.……和其它軍隊的將領完全不一樣。其它軍隊的當官的,無論是遼是宋還是……無論官大官小,都是恨不能用世上最堅固有效的保護用品把自己裹起來包嚴實了上戰場,就這樣還總感覺不夠。


  包括女真領袖、尊貴的國主完顏阿骨打在內,金軍大人物在戰場上還有個特點,

  總是站在軍陣最前麵,開戰時也往往帶頭迎著箭雨甚至可怕的床弩奮勇衝鋒,而不是象遼宋……的指揮官那樣,無論官大官小都是盡量縮在後麵由層層將士遮擋保護著,生怕遭了冷箭什麽的,開戰了也是喊著“弟兄們給我衝啊”,自己在後麵指揮監督凶狠催促著部下去衝去送死。


  金軍大人物們的這些作派正是時代戰爭佼子、天下新雄主必備的軍人特色。


  曾經的那支英勇無比的赤色隊伍能解救極度貧窮落後的苦難中國,能打得飛機大炮……先進武器武裝到牙齒的以米國為首的聯軍不得不服軟……正是有這種精神和特點。


  金軍大人物的作派在客觀上也有利於戰場爭鋒,不僅僅隻是以此展示自己驍勇不怕死精神來鼓舞將士們的勇氣和誓死追隨。


  不戴鐵頭盔,沒東西遮著耳朵負累著腦袋,感官自然更清晰,反應更靈敏,躲閃更靈活,就算有冷箭偷襲也能及時聽到察覺到,你戴著厚厚的鐵頭盔捂著耳朵在人山人海嘈雜混亂的戰場上能聽到什麽?能準確判斷什麽?

  金將不願著鐵甲也有這個道理。


  鐵甲雖好卻也不是真能保護住人的,照樣得被箭射穿槍捅透.……而且笨重無比,既大量消耗體力馬力也極大削弱了身手的靈活。


  想保護自己,殺死對手,尤其是想以弱勝強抗得住長時間廝殺消耗,打到最後仍有比敵人充沛的體力馬力和更靈活身手堅持到拖垮敵人的力量士氣,徹底擊潰敵人的信心,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負擔最輕,身手最靈活,能始終保持最快的進攻進攻進攻……

  秦一統六國,著甲簡陋不堪甚至薄衣赤體的秦軍能掃平高度重視並想方設法裝配了重甲的六國軍,也是這個道理。


  而且,正是因為缺乏盔甲保護,才逼得人不得不比敵人更勇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幸運從戰場血磨盤活下來。


  而這種人人不得不奮勇瘋狂衝殺共同構成的排山倒海般整體軍隊氣勢,也正是嚇住敵人,壓倒敵人銳氣和信心的一種無形的取勝力量。是心理戰因素上的勝利因素。打仗最重的是氣勢。


  還有,古代打仗,都是拚人手的軍陣,人山人海,密密麻麻,雙方還隔著幾百米甚至更遠的距離,你若是領軍的主將大將,若是站在軍陣後麵,你能看到什麽?能清晰準確觀察到敵人敵陣什麽?能正確及時判斷什麽?

  隻有站在最前麵衝在前麵才能看得最清,判斷最準,最能及時察覺敵人的弱點,臨機決斷才能最及時最有效……

  這是個很複雜很玄妙的戰爭問題。


  當然,金軍將領有勇猛悍不畏死的精神是主要的。


  他們個個都是白山黑水極度殘酷的漁獵……生活磨出來淘汰突現出來的時代強者精英,也有足夠自信的武力身手實力和在戰場上的自保能力。


  換作是遼宋軍那些傳統老國的被酒色富貴泡軟了身心也習慣了金貴自己高高在上指揮別人送死的將領,就算他臨場變得忠勇愛國不怕死,上了戰場敢輕裝領頭冒險,結果也隻有死得更快而已,不起好作用,反起反作用,主將開戰就死了,失去指揮,軍隊也隻會敗得更容易也更慘重。所以腐朽了,弱了,就是連鎖反應……怎麽也不行了。
……

  在趙嶽的眼裏,看著強大而自信的高永昌就是個虛張聲勢色厲內荏的戰場小醜。而金軍確實是打出來的老道強者。


  隻一點就能說明問題。


  渤海軍是提前在山腳下的平原立起早就精心策劃好的周密軍陣等待金軍殺來的。金軍是稍後才來的,麵對對手既成事實本應該是被動隻能選取不利中較有利的站位迎戰的。


  可高永昌卻不是當道大體南北列陣以困阻金軍,而是背靠首山大營麵北列陣。既然是阻擋南下的敵人就無法占西北風的上風頭,那至少完全可以利用就在這裏的時間優勢盡量爭取最起碼避開正迎風而戰的被動.……冷兵器時代的弓箭是戰場開局大殺器和決勝優勢,順風射箭和逆風射箭,那威力和效果天差地別。同樣的弓箭射程,上風的人自然能輕易順風把箭雨射到對手。逆風的人在正常射程內卻風稍大就無法射擊到敵人,隻有被動挨打的份。


  何況金軍蠻子們是遊牧漁獵者,射擊能力本身就不是渤海人能比的,吃肉的野人也比吃草的奴隸族渤海人更強壯有力,弓力也更強勁,射程更遠。


  不算弓箭,隻順風衝殺也占盡優勢。


  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順風衝殺就是如有天助,渾身輕快得很,不用使勁也成仙禦風般飛一樣衝過去了。而逆風的,且不說風沙迷眼的憂慮不利影響,若是風大,哪衝得起來呀,不被風刮得混亂倒退就已經是幸運了,哪來的鋒芒衝擊力。


  高永昌和部下參謀智囊及將領不可能連這點常識都不懂。


  高永昌怎麽也是一代梟雄,但他卻仍然如此布陣,隻能說明一點,他和他的骨幹心腹及將領心底裏是非常懼怕金軍的,潛意識裏對野戰打贏金軍是沒他對將士們國民們吹噓的那樣有必勝信心。近距離背靠山寨大營列陣就是準備戰敗好方便隨時逃跑,撤回大營,依仗堡壘對抗金軍。高永昌和主要將領都怕死,生怕南北列陣雖有風向優勢,卻和山寨拉開了距離,在軍隊和山寨之間還有了空當,會被金軍插入截住退路,敗了就逃不回去了,在無遮無擋無可退避的茫茫平原上就得被追殺死,僥幸逃脫了金軍屠刀,也得在漫長的無人區活活餓死,至少是半死……

  金軍呢,在來的路上遠遠看到渤海軍陣,等到了近前,相應的戰陣已經調整好了:步兵為中軍前軍,女真騎兵和步兵在最後,兩千雜胡騎兵分列左右翼,並且一上來就搶先發動進攻了,根本不喊話罵一罵高永昌如何忘恩負義狼心狗肺狼子野心不自量力……辯論點什麽,不玩漢家官僚最喜歡玩的戰前先跳出個能說會道的宣講一下自己是正義一方,占點口舌便宜。


  金軍兩翼騎兵野獸般咆哮一聲,在金將帶頭下分頭衝向渤海軍的兩翼,似乎區區一千人馬卻根本不怕要戰的兩萬對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