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攻約梁山> 第2節滄趙小惡霸

第2節滄趙小惡霸

  “造反”風波中,最生氣的人是誰?


  不是趙廉。


  對這類事,他和弟弟早商量好對策,此次不過是小小展示一把。


  通過此事,趙廉也越發認清大宋的虛弱極端本質,心越發堅定,也對弟弟高度關愛他的安危多了深刻體會。


  若不是高度關心,一向忽略太多事的弟弟,豈會大費心思提前考慮這些?


  弟弟不擅表達感情,不是“君子好人”,但對他重視的人,把心意體現在一件件事上。他能想到的都會盡量關照到。


  趙廉麵上憤慨委屈,心裏卻蕩漾著滿滿的曖意。


  當然也不是皇帝。


  小事一樁,不過是至尊的過眼雲煙,情緒波動一下就完了。


  最惱怒的卻是與此事毫無關係的權邦彥。


  強烈的物傷其類痛灼在他心頭。


  騎馬踏雪慣熟地趕往趙莊,一路上,他看著鄉間的一處處趙叔叔所說的碉堡民居,心中的不憤更盛。


  這些民居,連拱形房頂都是石頭水泥做的,沒有半點木頭,窗口門戶是石頭洞,遮上席子簾子就是擋風雨避蚊蟲的門窗。


  遼寇來,百姓摘下席簾,把糧食鍋碗等往小車上一放,推著就走。


  遼騎,有本事你就燒吧,破壞吧。


  累死你丫挺的也毀不了俺的家,等你們滾蛋了,俺再回來暖暖和和過冬。


  而這都是滄趙義務提供水泥建成的,先是在滄趙的佃農推廣,把鹽山變成無可搶可破壞之地,現在慢慢漫延向四周。不知多少人受益。


  朝廷有了水泥和新式施工手段,城池得固,邊塞得堅。百姓的負擔沒重,反而大大減輕。


  西軍多了滄趙賣予的優良戰馬,更有力地打擊流竄行凶的夏賊。有了滄趙廉價賣給朝廷的羽絨服、皮手套,將士們站崗巡邏少受多少苦,多了多少忠心.……

  再想想自己回到滄州從事的教育推廣事業。


  又是滄趙印刷大量字典,免費由他發送,迅速把掃盲推向**。


  因業績卓著,百姓讚頌朝廷,他也得到朝廷大力嘉獎表彰。


  而那狗知州幹了什麽?

  教育?利民?

  沒錢。


  揮霍有錢。


  恨不能刮地三尺。禍國殃民狗賊也敢誣陷滄趙?

  別人寬恕。俺須放不過你。


  一紙奏書呈報上去。張近閱罷也長歎暑名。


  了解了權邦彥的心意和怒火,趙大有隱諱地看看小兒子,臉上露出滿臉苦笑無奈之色,輕輕感慨道:“咱大宋,有點本事的人,心慈就是邀買人心圖謀造反,愛民護民是大罪過呀!”


  權邦彥表情一變,顯然深受震動。


  趙莊主表演很到位,佝僂著腰,無力地揮揮手,打斷權邦彥的安慰解釋,又拋出更狠的打擊。


  “賢侄就別費那心思了。誰也改變不了大宋這種病態。那是祖製形成的。你強出頭,隻能招災惹禍。萬萬不可。咱以後不慈悲就是了。”


  權邦彥先是麵孔潮紅,漸漸發白僵硬,嘴唇緊抿,呆呆出神。


  他開始審視大宋,反思,到底年輕,心性沒固鎖死,忠臣心被不知不覺撬開一絲縫隙。在趙嶽特意撬動下,隻怕崩潰決堤隻是早晚的事。


  普濟招災,那就搞些惡名。行善難,做惡還不容易?

  趙嶽冷笑。


  家裏的學子,除了老戶子女外,還有不斷投來的年少孤兒、不少家貧無法讀書的聰明孩子。匯集一起學習現代各種知識。


  這是人才儲備,以後在各行各業有大用。


  家貧者多數是原崔家佃農,其他是特意打聽吸納到本堡的外人。


  這些家庭不但孩子一切免費,生活也得到關照,由地獄升入天堂。


  可就是有聰明的賤骨頭不安分,享受著主家的恩德,卻自覺抓住了滄趙極度重視聰明娃的心裏,不感恩,尤其不知足,搞出事來。


  有個外來戶王永華,粗識幾個字,以前雖然同樣赤貧,卻總覺得自己有見識,高人一等,看不起其它無知莊戶。


  這種心態如今更變本加利。


  他的十歲兒子王平在理科有悟性,得到趙嶽重視,列入科研百人星火計劃,由“專家”特別培養。


  王永華更抖了,幹活耍滑不說,身無一技之長,還指手畫腳。


  他察覺兒子學的是數理化等奇淫技巧,而且字居然是什麽簡體字,還有不知是哪國文字的外文,頓時就不滿了。


  你這是培養俺兒子,還是毀俺兒子呀?俺兒子要當狀元,當官後可以適當幫一下你家,但豈能接著給你家當奴才。


  一人不敢鬧事,四處煽動串連,這天領著十幾號家長來趙府說理。


  這事歸當家主母張倚慧管。


  旁邊的趙嶽聽了,一眼看透王永華的心裏。


  怪不得吳大用報怨說王平變得刁滑驕橫不願學。


  有這樣的爹影響教導,能有個好?


  他掃視一張張膽怯、困惑卻有些不憤的臉,跳下椅子,慢慢走到王永華麵前,淡淡道:“原來你是想讓兒子當狀元做官,不是想為俺家盡忠效勞。”


  王永華一愣,因加入時間太短,不知小娃的神奇,隨即不搭理趙嶽,又賣弄見識振振有詞向張倚慧進攻。


  趙嶽笑了。


  沒工夫在這種人身上浪費時間。


  世間也沒有不可或缺的人。


  “既然如此,俺家不能耽誤你的榮華富貴。”


  招手侍衛:“此人有小聰明,心術不正。把他的舌頭割了,省得造謠生事給他家招災。把趙莊賜予的一切都剝了,送他們離開。”


  這和想的不一樣啊。王永華大驚失色。


  好處沒撈著,反倒再淪赤貧,還成了啞巴。趙家不是把聰明娃當寶麽?俺兒子這麽有用,你們怎麽說放棄就放棄了?還有俺也是大才啊……

  侍衛是長大的孤兒,比趙嶽更恨生事背叛者,哪管王永華想什麽說什麽,生猛拖了出去,利落一刀……

  其他家長一瞧這下場,頓時就跪倒一片,紛紛表示自己糊塗。


  張倚慧冷聲道:“不是你們糊塗,而是忘恩負義。孩子領回家自己養吧。遷回三莊,一切待遇取消。如果不滿意,可以隨便離開。”


  她很憤怒。


  一想到小兒子從一歲起就開始當先生,太小了,不得不站長板凳上在黑板艱難寫字,夏天一身汗,冬天還是一身汗,心就痛得厲害。


  你們這些狗東西,俺家對你們這麽好,俺兒子付出那麽多,居然換不來你們的感動和一點本分良知.……

  本堡秘密不容泄露。


  這樣處理你若還有歪念,那就別怪滄趙心狠手辣。


  想活著離開,做夢吧。


  王永華夫婦不知秘密,王平隻是剛接觸點新知識,構不成威脅。


  大冬天的,由天堂驟然重新赤貧,找不到收留處,隻能當流民乞丐,天天受老婆兒子報怨憤恨,王永華隻對滄趙更恨。


  啞巴了,俺還會寫字。


  不顧老婆兒子勸阻,到一處人多的地方就用樹枝畫“滄趙小惡霸”,霸字太複雜,還寫不對。


  但宋人就愛張家長李家短傳謠言瞎話,管它真假都當秘聞趣事段子傳播,並加上各種想像,迅速傳走了樣。


  時間稍長,滄趙的惡名就傳開了。


  趙嶽對劉文說:“傳得好。就讓他免費奮力為咱家掩護吧。”


  快過年了,張倚春來看姐姐、老婆閨女和這幾年生的兩兒子,在院子中遇到陪劉通玩耍的趙嶽,沒得到行禮問候,頓時就怒火衝頂,指著趙嶽惡狠狠罵道:“孽障小畜生,沒看到俺這個舅父大人在此嗎?你娘就是這麽教你這個畜生的?”


  好賭放蕩是一些人的天性,和吸毒一樣,豈是能容易改掉的。


  沒見某港星的父母逼得閨女給富豪當玩物替他們還債,仍照賭不誤,還越輸越大,不肯收手?


  張倚春嬌生慣養長大,意誌薄弱,更難戒除惡習。


  家有五百畝地,怎麽也算財主,這幾年卻被逼著帶佃農幹活,受夠了罪,不能盡情玩耍,張倚春不敢衝姐姐發火,今天邪性一起,火起,借個由頭指桑罵槐,發泄怒氣。


  趙嶽絕不是無視舅舅存在。


  畢竟母親隻有這麽一個兄弟至親。而且這幾年舅舅似乎改好了。今還對母親說是不是放一些事讓舅舅擔起來。


  他逗著劉通,還考慮著一些事,真沒注意到其它。


  張倚春的惡言刺激趙嶽不輕。


  前世的父母雖然隻是草根,趙嶽卻是從小到大被羨慕稱讚的好孩子、科研精英,活了兩輩子,他也從沒被人這麽罵過。


  罵他也就罷了。


  辱及父母,趙嶽就不能忍受了。


  他盯著舅舅,意識到此人本質未變,也難以改變,冷聲問:“你這麽罵俺。你把你姐當成了什麽?你又是什麽?”


  “無禮,還敢頂嘴?”


  張倚春火頭上,伸手就想抽趙嶽大嘴巴子,卻被趙嶽輕輕一閃避開了。


  暗中的侍衛既驚又怒:俺們小公子這麽小,你這個當舅舅的也下得了手?


  真是天良喪盡。


  趕緊現身擋住不肯罷休的張倚春,冷聲道:“張莊主,請自重。”


  “你個狗才也敢擋俺?”


  張倚春就敢窩裏橫,知道侍衛不能把他怎樣,索性放刁到底,今天不能爭取掙脫姐姐的束縛,也能好好發泄一下。


  伸手又抽向侍衛。


  侍衛不敢還手,隻得閃開,但仍然牢牢擋住不讓張倚春衝向趙嶽。


  趙嶽失望地撇撇嘴,拉著劉通走了。


  屋裏,正逗著小侄子,和弟媳李氏說笑的張倚慧聽到吵鬧,不禁皺眉歎口氣對尷尬的李氏說:“看,就是這麽個東西,改不了啦。


  以後哇就別當什麽莊主了,就住在趙莊陪著你和孩子,享他的福吧。這樣能舒服活幾年。省得害人,家庭也拋棄了,整個人生毫無意義。”


  李氏當然同意,甚至高興。


  這樣丈夫就隻能歸她了。而且還不敢對她不好。


  否則自有心似乎越來越硬的大姐懲罰。


  張倚慧隨後招呼侍衛押弟弟進來。


  張倚春聽姐姐笑微微地說了類似的意思,沒看到姐姐的怒容,卻從姐姐陰冷的眼睛裏讀懂點東西:張家如今有兩傳承娃。你存在的意義不大了,若敢做惡,那就去另一世界向爹娘盡孝吧。


  從此,張倚春被圈了一生,本該敗完家早死的命卻因此活得挺久。


  張倚慧讓忠心耿耿的老管家總負責,並派了些趙莊的人才去幫助管理和守衛。


  這事被滄趙有意傳出去一部分,就變成了滄趙貪圖張家財產,惡名又多了一份。


  搞笑的是,朝廷眾大臣反而因此放心了。


  皇帝也滿意了。


  權邦彥在自家書房裏拍桌子怒哼:“諸臣如此,朝廷如此,隻怕正氣不興,國運難久。”


  ——大章,大熱天的,請鼓勵一下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