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憂喜兩重天(上)
道君趙佶當王時應該就有種信念:我生在帝王家,就是享福逍遙來的。
皇帝兄長早亡,年輕輕意外成了皇帝,可以為所欲為。趙佶就更信奉自己是神道轉世的大福貴命,不好好享受這一世,有違天意。
這家夥當綠帽子王八帝是必定的。甭指望了。
哎!在這個腐朽得必定崩潰的世界,再世為人,本著人性原則,親情難負,不隻要保自己,還要保這個世界的家人,還有跟著趙家的……
依靠什麽保呢?
武將勳貴世家?
首先想到如雷貫耳,這個世界也同樣曾經大名鼎鼎的楊家將。
隻是,嘿!六郎楊延昭早死了。和他齊名,被宋人並稱“二楊”美名的名將——河間楊嗣也早死了。楊家最後一個弱名將楊文廣也死了,曆史上沒聽說再有什麽出彩人物。水滸中有個倒黴蛋楊誌也沒幹出名堂。
曹家,石家,高家,王家,潘家?
那些被曆代宋皇奮力當豬養的名將子弟早都腐爛變質沒落不堪。指望他們?
呸!這些豬連自己都保不了。
金刀令公楊業妻子所屬的西軍權貴折家還興盛,但如今也沒能人了,也靠不住。史上嫡係子弟似乎有的還投降了金國,做了可恥叛徒。
士大夫們?那些大頭巾?
呸!
都不屑多提一句。
失望中再回顧北宋末的事,趙嶽更是火冒三丈。
說到打仗,北宋除了戰馬,其它的象武器裝備、後勤供應,軍人數量那一樣都不比金兵差,綜合國力更是強出太多。可就是這樣的條件,卻是金軍一來,“十萬鐵甲皆束手,更無一個是男兒”。
其實哪是十萬,百萬鐵甲皆束手都不止。而領頭逃跑甚至投降的,正是那些吸民血、享盡權勢威嚴和富貴榮華的士大夫和武將。
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已經徹底爛透了的統治階級?
那……
嗬嗬,純屬找虐作死。
想憑自己超越時代的見識扭轉大宋的腐爛,挽狂瀾於既倒?
那更是腦殘。
想想夢魘中的那些英雄羊官對自己這隻長翅膀的羊的敵視態度吧。
異類出現,被統治階級知道,隻怕沒改變一鄉之地、百八十人思想,項上人頭就不保了。隻怕到時候殺自己最積極的正是史傳那些好官。
北方不可留。
遷到南方?
先不提父母親能不能理解,同不同意,那江浙還有個邪教存在呢,早晚會殺得人頭滾滾。誰知道具體的叛亂到底能波及到那裏……
那,此世的滄州是什麽樣?
地廣人稀,植被繁茂。
雖然地勢平坦,除了鹽山,沒有象樣的山嶺,但森林沼澤野草荒灘太多,臨海地帶幾乎都是以鬆樹為主的雜木林和荒灘岩石野草地。各種野獸出沒其中,猛獸多為野豬野狼狐狸等,豹子不罕見,也不缺猛虎狗熊。在這個時代,從寒帶北方到炎熱南亞,除了江浙等港口繁華地,海邊差不多都是如此。誇張的說,北極熊如果想南下,幾乎可以沿海邊森林野地直竄到亞洲最南端的大海。
區域內水係豐富,有海河支流新子牙河、章衛新河,滹沱河的支流南排河,有黃河故道,有京杭大運河等60餘條河。總之水運條件發達。
行政軍事上,滄州屬河北東路,領清池、無棣、鹽山、樂陵、南皮五縣,州治是一座不少於十萬人的城市。四周,東是大海,西接北宋以重兵控製的瀛州即後來的河間府,和遼控的莫州,北方就是燕地諸州。其中薊州地區緊壓滄州。大宋在滄北設有邊防軍州,宋人在內部仍習慣稱之為薊州府,不過實際控製地隻占薊州小部分地區,麵積遠遠不及遼控的。遼國的強勢還表現在,重兵控製的莫州和兩國爭奪的瀛州,象楔子一樣插入宋境,直逼滄州和北京大名府,虎視一馬平川後的東京卞梁。
實際上,宋在滄北邊境雖設軍州,布重將統數萬禁軍駐紮防守,但因地勢幾無險可守,邊防如同漏洞百出的大篩子,而且隨著西夏的衰落、遼國的**,如今宋廷的邊防壓力空前降低,武人的地位越發不堪,軍事也越來越**無能,北邊境的宋將尤其**怕事,部下更是怕死得狠,幾乎不敢出戰,這導致遼軍甚至是遼民每年入秋犯境燒殺搶掠,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區別隻是人數的多寡,和對宋北邊境地區的破壞程度不同而已。
唉!頭痛,憤怒……不能多想。
那,這個家呢?
首先無疑是個邊境鄉村地主家庭。
有地二千多畝,全是這個家自己的。聽著不老少,似乎生活應該不錯。可你瑪居然要養活趙莊三千多戶,男女老少一萬多口子。
這什麽概念?
人口比鹽山縣城裏的還多,可人均土地呢?
在無化肥,無高產良種,無機械化等等限製下,糧食畝產量低得嚇人,再沒有充足奶品肉食品等補充,兩畝好地能養好一個成年人就不錯了。怪不得大喜過望之下獎賞接生婆也隻是十兩銀子。而身為地主婆的母親還總穿麻布,連幾件象樣的綢緞衣服都沒有。更別說價比黃金的蜀錦了。咂,糧食差額太大,也不知趙莊這麽多人是怎麽活下來的。
很好奇,可惜還不會說話,沒法搞清。
親人?
聽過母親等人無數次議論單傳,爺爺不在了。老爹無疑是滄趙族長、趙莊莊主,不用爭,想不當都不行,在大宋的政治地位,應該是與水滸裏晁保正類似。
在講究家族枝繁葉茂的時代,整個滄趙係人丁單薄得可憐,除了父母親、13歲的大哥趙廉和11歲的姐姐趙明月外,就是親奶奶寧氏,和八個更年老的姨奶奶。算上兩姨奶奶生的,出嫁但仍在趙莊的兩姑姑,和姑姑所生的兩男一女三孩子也不過多了五口人。
兩姑夫,大的叫李信,小的叫董越,原是破產光杆流民,流浪到趙莊被救,據說武藝了得,為人更好,被爺爺招為上門女婿,可惜在年年奮勇當先抗擊遼寇中先後死於騎射和冷箭。
留下的三孩子中,女孩李妮最大,現在二十三四歲了,不知為何就是不肯出嫁,一直幫張氏打理內務。當時給剛出生的趙嶽洗澡的就是她。兩男孩同齡,爺爺死前親自改名為李趙信、董趙越,顯然既是懷念忠勇兩姑夫,也有傳承兩家之意,如今都是二十歲的棒小夥,喜好耍槍使棒的凶貨,也未成家。趙莊人習慣上把二人姓名的後兩字當名叫,簡稱趙信、趙越。
關於奶奶這輩,趙嶽聽母親和人議論過。
大宋講究孝節。孝敬父母長輩是孝,為家族傳宗接代也是孝。
在孝的大旗下,在趙家,最有權的實際是親奶奶寧氏老太太,她這一生平凡又不平凡。
老趙的爹,老老趙是獨苗,別看是個鄉野土財主,一生卻總共娶了十二個老婆。非為好色,隻為生個兒子繼承家業。
十幾歲還是半大小子就成親娶的第一個老婆,少年夫妻情投意合,十分恩愛,可惜一年不到病故,沒能留一兒半女。趙老爺子傷心難過,三年仍不能從打擊中恢複,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獨苗在傳承子嗣上責任更大,萬萬不能任性。
又娶老二郭氏,結果幾年肚子沒動靜。這是個賢惠的,也是趙嶽能看到的還活著的姨奶奶之一,主動要求老老趙娶第三個,結果有了,卻難產,一屍兩命,沮喪難過。
第四、第五個又奇怪地不“下蛋”,這就三十歲了,一急,這下顧不上沮喪了,地主嘛,娶妾不難,尤其是在險惡的滄州,這回一次娶四個。
嗯,總算有動靜了,有了兩個女兒,雖然夭折了一個,但好,因為前幾代隻有光杆獨子,根本不見女娃,好兆頭,有盼頭了,結果……隻好再娶兩,又有了個女兒,然後,沒有然後了,這麽多老婆,任老老趙怎麽努力就是不生兒子,連閨女也再沒有一個。
寧氏老奶奶在二十二歲時才嫁入趙家成為十二姨太太,按大宋的標準,她屬於絕對的剩女老姑娘,正經人家不要的,而老老趙已是四十多。
寧氏不是滄州人,而是瀛州人,身體康健,模樣雖不算很漂亮,身材很出眾,聰明能幹,絕非一直沒人要,當年出嫁晚卻是養活伺候病重寡母的緣故。
不是她沒有兄弟,上麵可有八個親哥哥,她最小,又是家中唯一女孩,通常應該是個受寵愛的寶。實際卻是,有點田地的平民之家,在父亡故後,那些哥哥立即分了家產單過,老大老四懦弱,有不孝凶悍老婆,老七是隻顧老婆孩子好的自私自利貨,剩下全是隻顧自己耍得快活的光棍地痞二流子。
f=>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