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賈如的自我救贖> 第439章 無法解決不

第439章 無法解決不

  國從南至北的麥收工作已經到了陝西。接連幾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下稱“西農”)因為“麥收”多次引發關注。組織3000名學生實踐麥收是西農傳統,今年被網友質疑“大一新生將小麥連根拔起,不懂農業常識”。6月16日,西農三夏麥收的參與老師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西農每年三夏麥收已持續80餘年,其主要目的除了培養學生對於大田作物育種的認識,也在於收獲科研材料,“連根拔起”是出於保護植株完整性,也是老師們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西農正是在這些被“連根拔起”的植株裏,孕育出了許多優良的小麥新品種。


  ???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織三千師生麥收引發關注,新京報記者獲悉,三夏麥收是學校傳統,已持續超過80年。原視頻截圖

  ??西農er

  ??誰還沒收過小麥呢

  ??近幾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組織3000名學生收麥的視頻火了。有網友讚譽這是“麥田裏的大學課堂”,也有網友質疑學校炒作,“是割麥子還是拔麥子?怎麽連根拔出來?”


  ??但對於西農的學子而言,三夏麥收是記憶裏的平常事,“西農er,誰還沒收過小麥呢?”已經畢業五年的西農學生小張向記者科普,三夏麥收是西農的農訓傳統,每年夏收期間,學校會組織大一新生前往距校區15分鍾車程的試驗田收麥,“真正下地之前,老師和帶隊的學長學姐也會培訓我們,‘連根拔起’其實是麥收的要求,為了保證植株的完整性。如果說是作秀的話,簡直對不起我在試驗田裏曬黑的胳膊。”


  ??李學軍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從1994年至今,一直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與實踐。他告訴新京報記者,在西農的三夏麥收實踐過程中,他是其中的一名帶隊老師,也是一名參與者。李學軍說,除了各個院係的大一新生,農學專業的本科生也會隨著年級的不同,參與到麥收中的各個環節中來。“這是西農學生進入大學後的一門‘重要的認知必修課’,一方麵我們希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及知農愛農的情懷,另一方麵,更希望他們對大田作物育種有基本的認知和學習,更加懂得培育新品種的不易及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成捆收集

  ??是“拔麥”而非“割麥”


  ??誠如小張及李學軍老師所說,收獲時將小麥連根拔起,是老師對學生們的要求。事實上,學生們使用的也並非鐮刀,而是用於田間工作的小鏟子。“當然,偶爾也會用上鐵鍁。田裏有的地方比較幹旱,小鏟子就會派上用場,學生們會把根係上的泥土撣幹淨,打成捆收集。”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幾乎每一株被打捆的小麥,麥稈上都係著顏色鮮豔的毛線,李學軍告訴記者,這是老師們帶著研究生提前到麥田中做的標記,“我們是要做育種的,所以得提前把優秀的單株選中,綁上紅線,讓本科生有目標地去拔單株,這也是他們對高中生物學課程學習的一次重要的實踐認知過程。”


  ???

  ??小麥被連根拔起後,學生們需要測量各個單株的高度。受訪者供圖


  ??為什麽收獲小麥時要連根拔起?“這是為了保證小麥單株的完整性。”李學軍進一步講述,小麥如同水稻一樣,都屬於分蘖類作物,他們的繁殖係數很高,前一年種下的一顆籽粒,會在第二年長多個穗子和若幹籽粒,而學生和老師們所做的工作就是要查看每一個單株的分蘖成穗程度。


  ??試驗場內,在距離麥田不到20米的地方,是學生們的室內工作間。很多學生圍坐在一起,篩選記錄著成穗程度不同的單株;另一邊,還有學生正在測量小麥的單株高度,因為株高與小麥抗倒伏能力息息相關;門口處,一台單株脫粒機忙個不停,每個單株脫粒後的籽粒單獨裝在一個信封袋中,學生們也通過觀察籽粒飽滿度、色澤、角質率等各因素進一步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