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安潔卡看
過年,家庭團圓和同學聚會的日子。
對於家庭聚會來說,可能變化不會太大,每年差不多都是那意思。
但是對於同學聚會而言,卻可能每年都會有人“掉隊”。
我是每年都和同學聚會的。
前些年有人缺席時,我還隻是覺得各有各的時間的安排,略有遺憾。
但時間久了,年齡大了之後,除了遺憾外,我又有了種新的感受:慶幸。
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倒不是因為慶幸曾經的同學朋友還能聚在一起。
而是慶幸在這個“越處越小”的圈子裏,自己還能坐在這個桌上。
可能很多人都有同感:中年人的聚會,不需要勸退,自有人“自覺”。
剛畢業時能坐在同一張桌上的,大部分是中學時代起點相同的人。
大夥聚的,是友情。
而畢業十年後還能聚在一起的,卻是人到中年事業水平趨同的人。
大夥聚的雖然還是友情,但“掉隊”的人,卻很少會再出現了。
說實話,想到了這裏之後,我今年的每一場同學聚會,都讓我感覺有些沉重。
所以這些天,我也逐一回憶了那些“掉隊”的朋友和同學。
一方麵是像大夥所說的那樣,“能幫就幫”。
另一方麵,也是警醒自己,別在未來走錯了方向。
我想了想這些年散掉的,和縮小了的圈子。
在各種同學聚會上,最先“散夥”的,是初中同學聚會。
因為考上了省重點高中的,畢竟是少數人。
在我們那個五線城市裏,優質教育資源的集中度很高。
而高考,也成了重點和非重點高中之間一道涇渭分明的鴻溝。
重點高中“人均本科”,非重點高中“重在參與”。
即便是在初中關係密切的一群朋友,也會因為所在的高中不同,而在高考後留下一道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理隔閡。
高中聚會也差不太多。
同在一個水平線上的同學,大概率能走得長遠。
但985、211畢業的,和二本院校畢業的,卻很難平穩地維持得下去。
雖然高學曆的同學,依然對和其他同學的友情十分珍惜。
但當差距過遠了之後,互相之間也難免會有些尷尬。
相比較而言,大學同學之間的聚會算是比較穩定的。
因為起點相同,終點也差不多。
雖然有人進步更快,但終歸還是在同一個行業,同一個圈子裏。
隻要不是優越感過強,大夥在一起還是能推心置腹,暢談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