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賈如的自我救贖> 第234章 一口

第234章 一口

  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古代皇帝選太子一般有兩個原因:

  其一,太子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就是皇帝的接班人。皇帝培養他太子文化知識外,還要教太子處理朝政。


  皇帝需要繼承人,但是太子的皇權往往會和皇帝的權力發生衝突。比如漢景帝廢太子劉榮、隋文帝廢太子楊勇等。


  其二,古代皇帝的子嗣眾多,如果不確定太子的人選。其他子嗣都有機會繼承皇權,必然引起朝廷動蕩不安。有了太子,就能保證國家的穩定。


  然而在清朝,過運接近三百年的時間,卻隻有一個太子,這是怎麽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天啟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天命汗努爾哈赤在由清河返回途中,至離沈陽東40裏的瑗雞堡死去。


  努爾哈赤屍骨未寒,後金內部發生了汗位繼嗣之爭。當時四大貝勒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小貝勒為: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


  阿敏和濟爾哈朗為舒爾哈齊的兒子,屬於旁支,不能爭位。莽古爾泰生性魯莽,曾弑其母繼妃富察氏,也不能爭位。還能承嗣汗位就剩:皇太極、代善、大福晉阿巴亥所生的多爾袞。


  《北遊錄·紀聞下》記載:“大妃“被宗室大臣勒令自盡”,阿巴亥死後,多爾袞和多鐸就失去了依靠,沒有能力爭奪汗位。


  代善雖然為大貝勒,因為性格“柔弱”,在努爾哈赤時已經失寵,又被削奪一旗。皇太極擁有兩旗,得到大家的支持,天啟六年即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一,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其他大臣,在篤恭殿為皇太極舉行登基大典,次年為天聰元年。


  天聰十年即崇禎九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改國號“金”為“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


  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白天在處理政務,夜裏就離開人世。皇太極死之前,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也沒有交代誰來繼位。


  當時,最有希望奪得大位的是35歲的肅親王豪格和32歲的睿親王多爾袞。在豪格與多爾袞兩派勢力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的關頭,濟爾哈朗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讓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臨繼位。


  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臨登上盛京篤恭殿的鹿角寶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順治。


  順治二十四年(1667年),順治皇帝病重,繼承人成了關鍵問題。雖然大皇子以死,還有二皇子福全,康熙作為順治皇帝的三皇子,按照長幼次序,怎麽也排不上他。


  外國傳教士湯若望說:玄燁出過天花,對於這種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力,再也不會出了,福全還沒出過,難保以後不會出,為了保證國家將來不會因為皇帝突然病逝而出現動亂,玄燁當上了皇帝。


  康熙一生共有35子20女,在眾多皇子中,二皇子胤礽的兩起兩落最為精彩,年僅一歲憑借其母的原因榮登太子位,當了40多年的太子還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隨著其他皇子的羽翼越來越豐滿,胤礽的耐心也終將潰滅,漸漸對自己不利的形勢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鋌而走險。不過他可能不太了解自己父親的實力,伴隨著反抗的是康熙愈加決然的鎮壓。最終成就了胤礽成為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兩立兩廢的太子爺。


  自康熙四十七年起,皇太子初次被廢,繼而九子奪嫡,宮廷之中暗流湧動。最終,號稱“天下第一閑人”的四阿哥雍親王胤禛脫穎而出,登上皇帝寶座。


  雍正當上皇帝以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繼續和雍正抗衡,雍正皇帝想出一個“秘密立儲”的製度。確定好繼承人以後,放在“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麵,雍正皇帝仙逝以後,在和皇帝的遺詔對照著宣讀。


  雍正皇帝采用這種方式繼承,也沒有阻擋得了,弘時和弘曆對皇位的爭奪。到了後來道光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關於奕詝還是奕訢繼承,也是兩麵為難。最後在杜受田教誨下,通過演戲,讓道光誤以為奕詝有“仁愛之心”,最終坐上皇帝的寶座。


  雍正皇帝設立的“秘密立儲”製度,並沒有解決預先確立太子產生的矛盾,從而又延伸出新的矛盾。這為後來慈禧當權鋪平了道路,隻要不提前確定太子,慈禧太後就可以“垂簾聽政”,統治中國47年之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