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常言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對於大部分國家來說,卷入一場戰爭,大概率會麵臨一場災禍。但對於有些國家來說,在特定的曆史時期參加戰爭,又會獲得很多好處。例如兩次世界大戰時,美國采取“先中立觀望,後及時宣戰”的策略,通過經濟和軍事的巧妙配合,而成為了戰爭中的最大贏家之一。除了美國外,其他一些國家麵臨戰爭抉擇時,也會使用相似的手段獲利。地處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便是典型之一。
?
蘇美冷戰時,韓國被慣稱為“南朝鮮”。韓國自成立時起,便長期處於貧困和饑餓之中。早先的日據時期,朝鮮半島南部被劃歸為農業區。二戰前後,由於日本當局竭澤而漁式的瘋狂掠奪,朝鮮半島的經濟遭受重創。蘇盟兩軍以三八線為界分割朝鮮半島後,韓國因為工業落後、生產力不發達,又被國際社會扣上了“赤貧”的帽子。而朝鮮戰爭的爆發,則讓經濟本就薄弱的韓國,遭受了更加嚴重的打擊。
1960年前,韓國幾乎是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那年,韓國人均GDP隻有100美元,僅及其北方鄰國的1/3。在煤產量、鋼產量、發電量、鐵路裏程等衡量經濟實力的指標上,韓國全麵落後於它的北方鄰國。當時的韓國,即便是漢城這樣的大城市,也呈現出一派“貧民窟遍地”的淒涼之景。甚至有西方學者推斷:“再過五十年,韓國仍然是一個極端貧困落後的國家”。
?
然而,正所謂“時勢造就英雄”。正當韓國在其發展道路上麵臨困境時,一名擁有強大實力的國家首腦出現了,這個人就是樸正熙。1961年5月16日,樸正熙以軍事政變的方式奪取政權,他在上台後,就構思了引領國家發展的宏偉計劃。而令樸正熙欣喜的是,在他欲一展身手之時,一場戰爭的爆發,給予了他更多的表現機會。而這場戰爭,便是爆發於東南亞的越南戰爭,同時也是冷戰時代最重要的局部戰爭之一。
按一般邏輯,戰爭對於經濟,其作用基本上是負麵的。但對於韓國而言,越南戰爭的作用並不僅僅是破壞。畢竟,越南地處中南半島之上,那裏的戰爭打得再激烈,也不可能讓戰火燒到韓國本土。與之相反,韓國卻可以憑借相對的地緣優勢,通過積極介入戰爭這一手段,博取美國好感和援助,同時也可以讓戰爭拉動需求。在這種打四圍的主導之下,樸正熙決定向美國表態,表示韓國願意派兵協助參戰。
?
60年代初期,樸正熙頻繁與肯尼迪、約翰遜等美國政要接觸,表明韓國的態度。他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效。1964年9月11日,韓國獲準派遣醫療中隊和跆拳道教官團前往越南。1965年2月14日,韓國建設團和海軍運輸部隊抵達越南。1965年10月起,韓國的青龍部隊、猛虎部隊、白馬部隊等作戰力量相繼到越南參戰。截至1973年,韓國以車輪戰的方式,向越南派遣32.5萬官兵,幾乎占其總兵力的50%。
誠然,有戰爭就有傷亡。越戰期間,數千名韓國士兵長眠異國他鄉,更多的人則留下了傷殘。但是,對於韓國而言,這場戰爭整體上是“利大於弊”的。首先,韓軍出兵越南後,美國出於戰略利益考量,立即向韓國輸送了大量的資金援助。當時,韓國準備啟動經濟建設計劃,正是需要錢的時候。美國援助的到來,無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積極效應。此後,韓國有了推行建設的本錢,國內發展日新月異。
?
並且,美國援助了韓國大量武器,給予了韓國士兵豐厚的津貼。參加越戰前,韓國軍隊仍裝備著M1步槍等老舊武器。參戰後,美國為了提升韓軍戰鬥力,立即向韓國輸送了M16步槍、M48坦克等相對新式的裝備。“鳥槍換炮”後,韓國在半島角逐中的分量明顯加大。同時,美國向駐越韓軍提供了近3億美元的津貼,這些津貼有4/5最終流轉回韓國,極大刺激了韓國本土消費,成為韓國在70年代快速崛起的動力之一。
更關鍵的是,韓國參加越戰,讓其本土企業獲得了走出國門的機會。越戰爆發後,韓國的資本家和財團們,不會放棄這個撈取“戰爭財”的絕佳時機。於是,韓國企業們紛紛大量生產藥品、帳篷、軍糧等物資,以供應前線軍隊。另一些韓國公司則積極走出國門,參與到美軍在南越的軍事工程建設之中。而這些業務拓展,又為韓國賺取了大量錢財。截止到1972年,韓國從中獲取了3億美元以上的“戰爭紅利”。
?
總體來說,韓國通過積極參加越戰,而賺了個盆滿缽滿。在完成了戰爭帶來的原始積累後,樸正熙於1973年發表《重化工業宣言》,大力建設鋼鐵、化工、機械、造船等工業,推動產業鏈升級。此後,韓國的發展扶搖直上,一舉超過其北方鄰國。最終,韓國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由曾經的貧困國家,一躍成為新興的中等發達國家。
參考資料:《冷戰史》、《試論韓國參與越南戰爭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