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DC超人
你見過哪些讓人瞠目結舌的神邏輯?
答:比起現代新聞裏,各種刷新眼球的“神邏輯”,古人的一些“神邏輯”,有時不但同樣震撼,甚至還會縮影一個時代的興衰。典型的,就是下麵這幾樁。
一、歐陽修:
臣又見樞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樞密,始初議者已為不可。今三四年間,外雖未見過失,而不幸有得軍情之名。且武臣掌國機密而得軍情,豈是國家之利?
?
說起古人那些“驚豔”的“神邏輯”,怎少得了宋朝“大文豪”歐陽修?
宋仁宗皇祐年間,戰功卓著的名將狄青風光就任樞密使。這在“重文輕武”的北宋王朝,一下成了爆炸新聞,連汴京城的老百姓都奔走相告。每當狄青上街,都是“小民輒聚觀”,以至於“雍馬足不得行”。可這“意外走紅”,也讓朝廷裏的一群文臣們氣紅了眼,各種罵聲洶湧撲來。著名的“大宋文豪”歐陽修,也跟著湊熱鬧,趁著汴京鬧水災的當口,寫就奇文《上仁宗論水災》,打著“水災”旗號,拋出一通怪論:
“臣又見樞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樞密,始初議者已為不可。今三四年間,外雖未見過失,而不幸有得軍情之名。且武臣掌國機密而得軍情,豈是國家之利?”
這篇“論水災”的中心思想,就是大宋鬧水災,全是“狄青當樞密使”惹得禍。那狄青究竟錯在哪呢?歐陽修這番話更說得明明白白:狄青是軍人出身,卻做到了樞密使的崗位上,雖然這三四年沒犯過錯。可他是個武將啊,坐到這個崗位上,那就“豈是國家之利”,簡直就是國家的禍害啊。
就因是武將,就算沒犯錯,也是“禍害”,這算什麽神邏輯?
?
能讓歐陽修得出如此“神邏輯”,難道是因為狄青太壞?恰恰相反,作為當年範仲淹一手提拔的愛將,苦大兵出身的狄青,不但以廉潔奉公著稱,每逢戰事更有勇有謀,其“裹創而行”的武勇,“與士卒同饑寒勞苦”的帶兵風格,都堪稱中國古代軍人裏的楷模。那南征北戰的赫赫武功,更打出了大宋百年少見的國威軍威,甚至明清諸多野史小說裏,都將他看成“文曲星下凡”。這麽一位大英雄,怎麽在歐陽修的神邏輯裏,就成了禍害?
其實,就是在狄青就任樞密使後,類似的這種瘋狂攻擊,簡直一天也沒少。有些文臣為了汙蔑狄青,各種怪力亂神都使出來。有人謠傳狄青家的狗長了角,有人宣揚狄青家的宅子有“帝王之相”。歐陽修的這番“神邏輯”,還算其中比較“科學”的,卻也給了狄青重重一擊。背負汙名的狄青,也隻能黯然貶官而去,一年後在陳州鬱鬱而終。這樣一位戰無不勝的鐵漢,沒有倒在戰場上,卻倒在了歐陽修們的“神邏輯”下。
?
可笑的是,今天還有人說,歐陽修們的“神邏輯”,是吸取了晚唐五代“武將禍國”的教訓,是“為國家負責”。但問題是,當宋仁宗年間文恬武嬉成風,邊關許多武將都隻能“皆望空發箭”時,這些“名臣”怎麽都失語了?當接下來北宋武備廢弛加劇,高遵裕等“有背景”的武將們恃寵而驕,戰場上“胡作”時,甚至當北宋晚期,宋遼宋夏邊境的將軍,全是紈絝膏粱子弟紮堆,每日“唯是飲食宴樂”時,那些“名臣”們,依然在失語。
唯獨一代良將狄青榮任樞密使時,“名臣”們這才“責任感大爆發”,各種“神邏輯”層出不窮。與其說“為國為民”,不如說,是怕狄青的發跡,動了自家奶酪。狄青鬱鬱而終了,“名臣”們的自家奶酪保住了,於是到了靖康年間時,大宋隻剩下一群馬都不會騎,出征要抱著馬肚子的“名將”,一群黃河岸邊聽到戰鼓聲就嚇得逃跑,被金人當羔羊追殺的“禁軍”——不會再有下一個狄青出來,為大宋朝力挽狂瀾了!
二、朱元璋:
為官者既受朝廷重祿,尚無饜足,不肯為民造福,專一貪贓壞法,亡家果可怨乎?
?
這段話的意思是,作為官員,拿著朝廷的高工資,如果還不知足,隻想著貪贓枉法,就算是家破人亡,甚至全家滅門,都怨不得任何人了。
這話本身沒毛病,但看看說話人——明太祖朱元璋,那就真叫多少“曆史票友”連呼“神邏輯”了:你朱元璋還好意思說官員“既受朝廷重祿”?朱元璋在位時一個出名的槽點,就是官員俸祿太低。這事兒不但明朝年間常有人吐槽,明朝亡國後,顧炎武等明朝遺老們,也不停抱怨“明朝工資低”。可在朱元璋看來,朕哪裏工資低了?分明是高薪養廉好吧。
就是在朱元璋親自編寫的《醒貪簡要錄》裏,朱元璋就好好給官員算了一筆賬:明朝正一品官員的年俸,是1044石祿米。這筆“年薪”意味著什麽?意味著57個農民耕種873畝農田,一年勤扒苦做後,還有走來回一萬多裏路舂米,才將將掙出這些年。每一粒米都是民脂民膏,以朱元璋的話說“如此筋骨勞苦,方得許多糧米”。就這還抱怨工資低,要臉不?
?
而如果再參考明初的社會經濟水平,就知這“工資”到底低不低。且不說一品官員的“年薪”,明朝正九品官員的年俸(每年61石),就相當於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一個普通地主家庭一年的純收入。放在明代各階層裏,那是標準的“有錢人”。何況這“年俸”,也隻是官員收入的一部分,另外還有“優免”:隻要是官員,就可以免除大量徭役賦稅,發展到明朝中後期,免個上千畝賦稅都是常事。
而比起後人津津樂道的,朱元璋各種“大殺貪官”的血雨腥風來,常被很多“票友”無視的,卻是朱元璋對清官們的優厚福利:明朝每三年一次的考核裏,隻要官員能夠造福一方,不但會在京城賜宴,事跡布告天下,也會得到優厚的錢鈔賞賜。《明史》《明實錄》裏都記載了大量朱元璋對清官“遣使以鈔”“賜鈔”的場景——“想要廉潔,先要人吃飽飯”的道理,他其實很懂。
所以,一手發高薪,一手嚴打貪官,經過三十年鐵腕治理,明王朝終於一掃元末年間的貪風,出現了“吏治澄清者百餘年”的好景象。明初的一個多世紀裏,官員“守令畏法”也成了常態。明朝能從元末的廢墟裏高速崛起,締造“宇內富庶”的盛世。這“為官者既受朝廷重祿”的“神邏輯”,就是重要原因。
至於晚明年間“前明多富家”,官員們憑著特權兼並土地,腐敗到不可收拾的局麵,原因當然很多,但“朱元璋工資低”的事兒,顯然不是原因。倒是那“不肯為民造福,專一貪贓壞法,亡家果可怨乎”的“神邏輯”,至今依然值得太多人回味警醒。
三、劉錫鴻:
我國朝乾隆之世,非有火車也,然而廩溢庫充,民豐物阜,鞭撻直及五印度,西洋亦效貢而稱臣。
?
晚清年間,中國封閉的大門被打開,洋務派的有識之士們忙著自強求富,一群“清流”們也形成了頑固派,抱團反對一切變革。特別是19世紀下半葉,新興的鐵路行業已在全世界鋪開,近代中國“修鐵路”的呼聲也大起。誰知剛“起勢”,一群頑固派們就玩命開罵,罵得最積極的,就是這位劉錫鴻大人。
不過,雖說晚清“頑固派”們“金句頻頻”,諸如“同文館導致旱災”“鐵路破壞風水”“電線杆破壞中國陽氣”之類的神論,足以與“5G信號傳播瘟疫病毒”之類的“名言”媲美。但那些晚清頑固派,大多都是一輩子沒出過國門的老學究,說幾句“名言”不稀罕。但這位劉錫鴻大人不同,人家曾作為副使出使英德等國,親眼見識過近代文明,還發表過不少感慨,深知鐵路的好處。可縱是這樣,麵對大清“修不修”鐵路的問題,他照樣拋出“神邏輯”:
“我國朝乾隆之世,非有火車也,然而廩溢庫充,民豐物阜,鞭撻直及五印度,西洋亦效貢而稱臣。”
這話的意思是說,乾隆年間時,咱們也沒有鐵路,可照樣國富兵器,還引得各國“朝貢”。足以證明鐵路這玩意,沒有任何好處,不能不修。
?
以今天的眼光看,劉錫鴻這“神邏輯”,簡直“神”到讓人發指:乾隆年間大清沒鐵路,那以後就永遠不用修?請問您依然生活在乾隆年代?但他真這麽反智?其實,在英德呆了多年的劉錫鴻,很知道鐵路的好處,就連他這拋出“神邏輯”的奏折裏,都承認火車“行速者一晝夜三千裏”,“乃歎火車是西洋利器”。但就算再好,乾隆沒修過,咱也不能修!
其實,如此玩命反對,哪裏是因為對乾隆“感情深”?鐵路一旦修好,促進的是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衝擊的是小農經濟,損害的正是劉錫鴻為代表的,這些晚清舊官僚士大夫的利益。既然關乎自家腰包,再好的事兒也要反對。實在不占理,就搬出乾隆來“撐場”。還別說,這招真好使,原本一切就緒的晚清清江浦鐵路工程,就這麽被劉錫鴻給攪合黃了。
這一通“神邏輯”你背後的來龍去脈,也足以讓人看清,近代史上某些“義正辭嚴”的“清流”們,背後自私的嘴臉。
這樣“亂攪合”的神邏輯,其實就是清末“頑固派”的生動縮影,他們類似拖後腿的事兒,當然也不止這一樁。看過這樣的可笑表演,就知道那個落後挨打的近代中國,想前進一點都有多難?那個時代負重前行的先行者們,當年頂著多大壓力,該有多麽可敬。
參考資料:羅家祥《歐陽修與狄青之死》、張立勝《晚清守舊派官僚集團研究》、樂小魚《“靖康之恥”全是因為腐敗?八十萬禁軍不能打還真是個體製問題》、陳梧桐《洪武皇帝大傳》、萬琪《明朝官員俸祿探析》、王玉華《晚清頑固派思想文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