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太子令,推出琅琊四榜!
朱棣下定了決心,要在這一次的朝會上推進變法。這次,朱棣冒險走了一遭韃靼,難得換來這麽長時間的一段安寧,誰要是敢擋著自己,那麽死的一定不是自己!
除非他們敢造反,推翻朝廷!
不然的話,誰擋自己,他就殺了誰!
對仇人,朱棣絕不手軟!
就這樣,朱棣來到了百官的最前方,在他的身旁,就是左丞相胡惟庸。
此時,不論是胡惟庸也罷,倪金也罷,看向朱棣的神色都是非常的複雜,昨天在朱棣離開之後,他們被朱元璋叫了去。
但是說了些什麽,除了他們自己沒人知道。
可是他們出來之後,每個人的臉上的愁容和擔憂卻也是顯而易見的,至少今天朱棣看到他麽,都在想他們是不是來了大姨夫了,要不然怎麽都是這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呢?
“陛下駕到!”
這時,宦官的聲音又一次響了起來,轉而就見到朱元璋大步的走進了朝堂當中。百官們見狀,都連忙向朱元璋一拜,齊聲說道:“拜見殿下!”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諸位愛卿平身。”
他坐了下去,目光在百官的身上一掃而過,最終落到了朱棣的身上,隻見他說道:“今日早朝,諸位愛卿可有要事稟報?”
百官們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隻是相互的搖搖頭。
已然到了十二月份了,距離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朝廷現在也算是安穩,並沒有什麽事值得在早朝的時候稟報。
“父皇!”
而就在這時,就在百官們無人稟報、麵麵相覷的時候,朱棣的聲音直接就響了起來。隻見他上前一步,說道:“兒臣有報!”
朱元璋眼底深處閃過一絲精光,說道:“何事?”
朱棣說道:“兒臣有兩件事,希望得到父皇應允!”
“哦?哪兩件事?”朱元璋不由得一怔,你記得變法明明是四方麵的變法,理應是四件事啊!怎麽此時忽然就變成兩件事兒了?
難道棣兒知道其難度,故意減少了兩件事情,降低了其難度?
這樣的話……
朱元璋心裏倒是鬆了口氣,他知道四方麵齊頭並進的改革是非常難得,要是隻有兩方麵的改革的話,難度將會降低一半。
這樣看來,才是最為穩妥的。
至少朱元璋若是站在朱棣的位子上,他會選擇循序漸進,而不會一鼓作氣的,畢竟難度真的太大了,稍有不慎,恐怕就是萬劫不複的境地。
之前他還擔心朱棣會冒進,但是現在,朱元璋反而是放心了不少,朱棣看來也不是真的知其難還要去強進的。
想到這些,朱元璋心裏倒是輕鬆了不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而朱棣,也在此時說道:“兒臣第一件事,便是希望父皇能夠允許,建立琅琊榜,評天下前十!”
“什麽?!”
朱元璋聽到朱棣的話,不由得一愣。
他本以為朱棣說的第一件事情,會是變法的事。可誰知道,朱棣卻是說什麽琅琊榜。
這琅琊榜是什麽東西?
評天下前十,又是什麽意思?
朱元璋忽然發現,自己對朱棣的想法,竟是完全看不透了。
胡惟庸等人聞言,彼此對視了一眼,眼中也都是充滿了疑惑和不解,他們是知道一些內幕的,畢竟朱元璋專門給他們開過會,讓他們給朱棣準備退了。
可現在看來,怎麽事情和朱元璋說的不一樣啊!
不是說要變法嗎?
現在怎麽忽然就出了一個琅琊榜了?
眾人都是不解。
李世民不由得深深看來朱棣一眼,說道:“琅琊榜是何物?”
朱棣嗬嗬一笑,說道:“琅琊榜其實隻是一個名字,如是父皇不喜歡,可以叫大明榜,叫天下榜,都是一樣的!”
“而他存在的價值,便是兒臣會設立幾個榜單,目前兒臣想到的,就是琅琊能臣榜,琅琊武將榜,琅琊好人榜以及琅琊文人榜四榜,這四個榜單,每個裏麵設有十個排名!”
“這十個排名,均通過公開評選的方式,在民間、在朝廷、在軍營中選舉而出,每一年評選一次,選其前十名進入琅琊榜中!”
“而凡是進入的人,就是為大明在各個方麵貢獻最大,最為優秀的人!這些人會受到朝廷的嘉獎,這些嘉獎包括提升官職,金錢獎勵和名譽獎勵,要是做得極其好,被天下所推崇,那麽封侯拜相也不為不可!”
刷!
朱棣話音一落,隻見文武百官們雙眼瞬間就瞪大了起來,眼中精光陡然一閃。他們刷的一下就看向朱棣,每個人的雙眼,都發亮了起來。
琅琊榜,前十者,有封侯拜相的機會!
不說其他,單就這一方麵,就足以讓所有人為之瘋狂了。而且,朱棣剛剛也說了,琅琊榜也是分為很多種的,其中就有能臣榜和武將榜,那是不是意味他們都有機會?
要知道,大明的爵位可不是那麽容易就獲得的,除了淩煙閣功臣外,其餘的人,也就張玉等人獲得過。由此就可知道,這所謂的琅琊榜,對百官們的誘.惑力有多強了。
朱棣看向朱元璋,臉上的神色仍舊是異常的震靜!
他說道:“兒臣之所以想要設立琅琊四榜,主要就是形成良性的競爭機製,可以督促文武百官天下萬民迸發向上!”
“比如說能臣榜,想要上榜,那麽必然就是要做出來成績的,至少這一年以來的政績可圈可點!而武將榜,也同樣如此!要麽是征戰中戰功卓越,要麽就是其他方麵變現突出,唯有此,才能有機會入榜!”
“而琅琊好人榜,就是兒臣專門為天下的百姓準備的,這也算是給百姓們一個魚躍龍門的一個機會,告訴百姓們,隻有行善事,做好事,能夠感動天下,便有機會進入好人榜中,就可能會實現人生的逆轉!”
“兒臣認為,與其用神佛來引他們行善,不如用這種方式督促他們自發的向善,隻要長此以往下去,相信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會形成極其良好的氛圍!”
“此乃立國之事,還望父皇能夠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