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回到大明當皇帝> 第437章 難道這大明的天下,不是姓朱嗎?

第437章 難道這大明的天下,不是姓朱嗎?

  “秦王的這封奏報,是集合了五十多個世家,包含那七宗五姓在內而寫的,也有你們口中的那些大儒名仕!你們說,這封奏報說了什麽啊?”


  朱元璋緩緩的放下了這封奏報,目光看向了這堂下的百官,隻見百官們頓時就變得麵色驚恐,一些膽小的,甚至已經開始顫抖!

  “什麽?”


  “七宗五姓?”


  “五十多個名門望族?”


  “還有當朝的名仕?”


  “這麽多人上書,這.……這是在逼宮啊!”


  百官們聽到朱元璋的話,頓時就是心中一驚,馬上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畢竟,這七宗五姓的力量,這世家大族的力量,這當世名儒的力量……隨便拉一個出來,都已經是讓大明的百姓們震動不已了!


  更不要說,這封奏報,還是他們聯手上書!

  不管這奏報的內筒說的是什麽,他們都應該明白,朝廷.……都是不能拒絕奏報的請求的。因為,朱元璋立國就是靠的這民意啊,而這封奏報所寫,就是民意啊!

  百官們都十分緊張的看向了朱元璋,想知道奏報到底寫了什麽,竟然讓這些勢力能聚集在一起聯合上書。


  “咱看你們也猜不出來,這奏報,說了兩個事情!”朱元璋見百官們都緊張的看他,也不說話,就自己說道:“其一,因為棣兒說過,在教化蠻夷的這件事情上,杜旭山會比姬嚴做的更好,所以,他們就認為是棣兒在侮辱當場的這些世家和名儒,他們要求棣兒公開道歉,用以恢複他們的名聲!”


  “其二,則是他們認為咱讓杜旭山去教化東女族,是非常愚蠢的行為,會引起民變,所以,他們希望咱能收回成命,另擇一名大儒前往!”


  “這些……”


  朱元璋雙手下意識的一握,淡淡的說道:“這些……愛卿你們怎麽看啊?”


  聽到朱元璋的問話,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頓時這心中就是一驚!

  他們連忙抬頭看向了朱元璋。隻見朱元璋麵色仍舊是出奇的平靜,好像這奏報上的內容,跟他眉頭關係一樣。但是,這幫子官吏,跟著朱元璋這麽久,對朱元璋的脾氣也會早就莫明白了的!


  所以,就像胡惟庸、劉伯溫這些經常伴隨朱元璋左右的重臣,都非常清楚,朱元璋這時候的心情,應該是相當的糟糕的!


  畢竟,朱元璋對於這些地方上的豪紳士族,從來就是沒有什麽好感的!


  平常時候,朱元璋對他們隻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朱元璋也明白一個道理,一些小的地方,大明朝廷的控製相對不弱,這些世家的力量,多少算是對朝廷控製的一個補足,為了大明的千秋大業,一點點兒小的冒犯,朱元璋忍了也就忍了!

  但是,這個時候,這些世家竟然兩手起來直接幹預朝廷的決策了!


  這要是在皇命尚未頒布之前,你們聯名一下,也就算了,但是這化夷使都派出去一個多月了,木已成舟,覆水難收之時,你來個逼宮,這.……這簡直不就是在挑戰朱元璋的皇權嗎?


  退一萬步講,是不是重用杜旭山,也是朱元璋的決定,跟這些世家也沒什麽關係,就算是朱元璋的貼身大臣,像胡惟庸,劉伯溫之流,也是隻能給朱元璋提提意見,給他們一萬個膽子,他們也不敢之言明火執仗的公然指責朱元璋!


  畢竟,這大明的天下,可是姓朱不姓世家啊!


  但凡一個君王,就不可能忍受這樣的逼迫!


  而更加要命的是,這一封奏報,論理來講是不可能傳到朱元璋這裏的,在中書省就應該被攔下來,而今竟然是直接送到了這奉天殿裏,就是因為……

  因為這封奏報,是由秦王朱爽發出的!


  這,可就是在玩火了!

  胡惟庸默默的搖頭,輕輕的歎息一聲,說道:“唉,果然這秦王殿下,還是不明白這朝堂之事啊!”


  劉伯溫也是低著頭,臉色有些難看,不敢說話。


  其餘的官員們,紛紛也是一副搖頭默默不做聲的樣子,生怕這把火燒到自己的身上。


  可是,偏偏就有人好像不知道朱元璋此時內心的想法一樣,見大家都不說話,他就站了出來。


  “陛下!”


  刑部的侍郎王朗說道:“回稟陛下,臣以為,世家和當世之大儒,代表的是天下的士族,士族也是我大明的立國之本,對於他們的一件,臣以為不得不認真的考量,而且,這奏報當中的所言,也不無道理。”


  “杜旭山不過是一個新進的進士,跟姬嚴這樣的大儒,自然就是不能相提並論,而且剛才胡相也說了,這姬嚴眼看就要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但是這杜旭山卻是毫無動靜,這難道不是說明當初吳王殿下之舉薦,是錯誤的嗎?”


  “臣淺薄,雖知為臣進諫,但是往往說出口來就都是直言,臣聽聞陛下素來喜歡諍臣,所以臣今日就仗義執言,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這麽做是錯誤的,為什麽還要一直錯下去呢?”


  “臣建議陛下,秦皇漢武尚有輪台詔之壯舉,要是陛下能下一道聖旨,責令杜旭山返回.……正好可以向天下士族表明我大明從諫如流知錯能改的態度,陛下之威,甚矣!”


  這個王朗已經四十有二,乃是七宗五姓之中太原王氏一族之人,原來在蒙元的時候就曾入朝為官,因為直言,被迫罷官回鄉。如今大明開國,他又出山,同樣也是因為直言,身後又有世家的支持,才做到今天這刑部侍郎的位置上!

  但是,此前王朗並沒有表明在皇子這件事情上的態度,從來他都是中立的,既不支持誰,也不反對誰,隻要涉及到皇子,他就馬上閉口不言!


  但是這次,他卻站出來了!話語當中,對朱爽的支持,不言而喻!


  更加奇怪的是,王朗說完話,朱元璋還沒有表態,大臣們馬上就開始附和了!

  “陛下,臣認同王大人的話,這士族之言,我們不得不聽啊!”


  “陛下,此乃民意,望陛下三思啊!”


  “臣附議王大人之言……”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