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嘉慶禁煙
,1813年——1820年 嘉慶禁鴉片煙,未成功。嘉慶暴崩,道光立。
嘉慶在後期想振奮精神做成一件事,但又沒做成,這就是禁煙。
禁煙不是禁止抽煙草,而是禁止抽煙土。煙土又叫大煙、鴉片。最早是當止痛藥使用。沒人知道那玩意可以當煙抽。據說台灣人首先發明了抽鴉片。有個家夥把鴉片摻進煙草一起抽,感覺比單純抽煙草爽一萬倍。抽鴉片隨後傳入中國,並且迅速泛濫。
英國商人發現有利可圖,隨即在他們控製的印度擴大種植然後把鴉片賣到中國。鴉片的銷路非常好。英國貨輪把鴉片源源不斷運到中國,把中國的銀子源源不斷運回英國。
英國人在賣YP前,對華貿易一直是逆差,銀子往中國運,貨物往英國運。英國貨在中國根本賣不動。
英國紡織業發達。毛棉紡織品是他們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但是中國是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自種自吃,自織自穿,對外貿易的需求很小。英國紡織品在中國的銷路很不好。
他們原以為中國有幾億人,如果每個中國人他們一寸布,就夠他們全國所有工廠忙上好幾十年的。而實際上呢,他們漂洋過海拉來一船一船的布料,怎麽拉來的還得怎麽拉回去,根本賣不出去。
英國對華貿易一年大概750萬兩白銀,其中三分之一是出口,三分之二是進口。慘的時候英國開往中國的貨船船艙裏隻有10%的貨物,其他都是銀子。
與此相反的是,中國產品在英國乃至歐洲非常暢銷,比如茶葉、絲綢、瓷器等等。
但在鴉片販運開始之後,中國產品雖然依然暢銷,但抵不住鴉片的銷量,中國的白銀開始往英國流。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是最大的鴉片販子。
英國東印度公司和現在公司不一樣。它是個政商合一的貿易公司。它擁有強大的軍隊和英國政府給他們的特權。這個特權包括壟斷貿易權、鑄造錢幣權、外交權、戰爭權和審判權。幾乎一個國家擁有的要素它都有。它可以說是英國駐外代理國。
手裏有軍隊和特權,心裏有牟利的欲望,這樣的公司就變得非常可怕。東印度公司在經商過程中巧取豪奪,威脅利誘,半商半盜,半黑半白。在他們之前還有個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最早控製了亞洲國際貿易,但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戰爭打敗了荷蘭,趕跑荷蘭人。隨後他們用銀彈和炮彈開路,控製了當時四分五裂的印度,然後以印度為基地開發亞洲市場。中國是它的最大目標。
東印度公司先是通過賄賂廣州商行得到了茶葉壟斷經營權。茶葉貿易在當時是最賺錢的買賣。英國人壟斷茶葉貿易後,任何人想從中國購買茶葉必須讓他們扒層皮。
他們逐漸控製了中國大部分生意,但是還不滿足,後來又盯上了鴉片生意。
鴉片最早是葡萄牙商人拉到中國的。因為路途遠售價高,隻有少數達官貴人才消費的起,銷量不大,一年隻有幾百箱。
英國東印度公司涉足鴉片生意。他們就近在印度種植鴉片然後賣到中國。因為運費低售價也低,銷量見長,鴉片開始在中國泛濫,最終成為中國一患。
鴉片是毒品,抽了就上癮不能自拔。並且鴉片這東西損害健康,販賣YP無異於謀財害命。但英國人哪管哪些?那時候的英國人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勾結海盜,販賣黑奴,販賣YP,要錢不要臉,缺德帶冒煙。
英國人在嘉慶末年介入鴉片生意。之前進入中國的鴉片也就幾百箱,之後猛增到到幾千箱、幾萬箱。英國人光賣YP一年就能賺1200萬兩白銀,貿易逆差立刻轉為順差。鴉片“嘩嘩”地流入中國。銀子“嘩嘩”流入英國。
嘉慶發現鴉片泛濫問題嚴重。它不僅毒害國民,把一個健壯的人抽得跟小雞子似的,同時帶來很多社會問題。抽鴉片花費巨大,窮人抽不起了去偷去搶去坑蒙拐騙,官吏抽不起了去貪汙去受賄,本來就不安定的社會更加動蕩。
嘉慶下令禁煙,不許種不許賣也不許抽。但是英國人用銀彈開路,收買了商行和地方官府,照賣不誤,隻不過是從地上轉入地下。而吸鴉片的人,一旦沾上也很難戒掉。嘉慶規定吸鴉片的抓住打100大板,但是沒用。隻要這100大板不是打在嘴上,照吸不誤。有買的有賣的,所以鴉片生意屢禁不絕。
嘉慶先是禁賣,後是禁買,都不起作用,轉而從源頭抓起。他下令海關嚴查每一艘到岸的洋人的貨船,絕不能讓鴉片上岸。海關和煙販若敢“私縱偷運”,查出一起,嚴懲一起。查獲的鴉片立即拋入大海。
但是官吏腐敗、奸商利欲熏心使嘉慶的禁令變成一張廢紙。鴉片仍然源源不斷流入。銀子源源不斷地流出。
一事無成的嘉慶禁煙也沒做成。嘉慶肉巴巴的缺少雍正的鐵腕。和前幾位爺相比,他太過平庸了。清朝在他這一朝迅速衰落。
1820年,嘉慶病死在避暑山莊。
嘉慶死得突然,上午還好好的,中午突然得病,傍晚就死了。傳聞嘉慶是被雷劈死的,也有說中暑、腦溢血什麽的,總之毫無征兆地死了。死前一直處於昏迷狀態,沒留下一字半句。
隨行大臣傻了,國不可一日無君,誰來接班呢?誰來料理喪事主持葬禮呢?大臣們吵作一團。
嘉慶在即位之初就立過太子,是他的二兒子綿寧。雖然綿寧行二,但他是皇後的兒子,是嫡子,立為太子理所當然。立儲詔書按康熙傳下的規矩放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麵。但後來皇後死了,嘉慶立了新皇後,新皇後又生了四兒子。隨著四兒子一天天長大,嘉慶看這孩子聰明伶俐討人喜歡。反觀綿寧資質平平,感覺比較平庸。嘉慶讓人把傳位詔書從“正大光明”匾後撤了後來,也沒說為什麽。但大家都知道太子要換人了。可新的傳位詔書還沒放回去的這關節眼兒,嘉慶死了。
大臣爭論,立誰吧?倆都是嫡子,一長一幼。長的38歲。幼的15歲。大家爭論的結果:立綿寧。理由很簡單,“亂世立長君”。
大家去請示太後,也就是嘉慶的皇後。嘉慶這個皇後是繼皇後。前任皇後死後,嘉慶立她為新皇後,並把綿寧交給她撫養。雖然是後媽,皇後待綿寧視如己出。兩人感情非常好。綿寧跟皇後兒子的關係也非常好。嘉慶死了,皇後升格為太後。太後不反對立綿寧為太子。她下懿旨立綿寧為太子,然後讓人把已經作廢的傳位詔書找出來公布。綿寧於是被立為太子,在靈前即位。
綿寧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道光皇帝。
道光即位後對太後非常感激也非常孝順。太後發話,道光無不遵循。
道光扶著嘉慶靈柩回京即位。
安排完嘉慶的後事,道光準備登基大典。
道光繼位是大臣和太後的意思,嚴格說起來名不正言不順。道光讓軍機處以嘉慶的口吻寫了一份遺旨,對外宣稱嘉慶臨終時把天下托付給道光。
軍機處起草遺旨時出現一個紕漏。遺旨裏有一句話,說嘉慶死在乾隆出生的地方沒有遺憾。實際上乾隆生在北京的雍和宮。以第一人稱講這話就鬧笑話了,好像嘉慶連老爸的身世都不清楚。這個紕漏竟然沒人發現。遺旨公之於眾並且被送到越南、朝鮮等國。
這個紕漏瞞得過普通百姓,瞞不過皇室宗親。宮外很快出現對遺旨的質疑,對道光繼位合法性的質疑。
一個小小的紕漏造成嚴重的後果。道光氣瘋了,下令將軍機大臣撤職,改組軍機處,。
軍機處是最高決策層。軍機大臣相當於宰相。
改組最高決策層拉開了道光改造整個政府領導班子的序幕。道光決定以遺詔事件為契機全麵整頓領導班子的工作作風,剔除不合格的領導幹部。之後,道光今兒為這事撤換一個大臣,明兒為那事撤換一個大臣,從中央到地方,從文臣到武將,無一幸免。
不過道光好像沒有準主意,一直在換來換去,一會兒免職,一會兒又複職,一會兒調走,一會兒又召回,使管理層始終處於動蕩之中。比方刑部尚書(司法部長)十年換了15任,誰也沒幹夠一年,其中有5人兩上兩下。
頻繁換將肯定會影響到工作。也不知道道光是怎麽想的,或許是識人不明,或許是缺乏耐性,或許是對現有的領導班子不滿意可又沒有好的改造辦法。
總之,道光的治理整頓沒起到什麽作用。政府麵貌還是老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