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中華世紀談> 411,十全老人

411,十全老人

  1765年——1795年 乾隆自號十全武功,以平準噶爾、新疆為最。


  功成名就的乾隆又給自己放個大假,到處巡遊享受生活。


  在乾隆第四次南巡時發生一件疑案,也就是那拉氏皇後落發事件。這個疑案雖屬八卦,但比清宮四大疑案更加離奇。


  乾隆的第一任皇後死於失足落水。乾隆隨後又娶了第二任皇後那拉氏。那拉氏皇後跟隨乾隆第四次南巡,途中突然被貶,次年莫名死去。


  皇後為什麽被貶,據乾隆說是“皇後忽然想要出家,肆行翦發。身為皇後,所行如此,著實不像話。”但皇後為什麽白天還好好的,晚上突然要落發出家,乾隆一直打死也不肯說。這事就成了一個謎。


  朝野紛傳乾隆好色,皇後進諫惹怒乾隆。有人因而上書乾隆,說:皇後“見皇帝年過五旬,國事紛繁,若仍如前寵幸,恐非善養聖體,是以挺觸輕生”。說白了就是,皇後覺得您那麽大歲數還那麽好色,擔心您的身體受不了,忍不住勸您,結果把您惹翻了,於是輕生。乾隆見到上書大發雷霆,下令把上書人下獄。


  如果上書人說的是事實,那麽第一個皇後死於勸諫乾隆戒酒,第二個皇後死於勸諫乾隆戒色,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乾隆是個酒色之徒。不過這個結論並不可靠。乾隆活了88歲。如此高壽的人不像一個沉溺酒色的人。


  皇後死後,乾隆下令以貴妃的規格安葬皇後。


  二百年後,考古工作者打開了乾隆的一個貴妃墓,發現在這個貴妃的棺槨旁邊還有一個類似陪葬的棺槨,沒有牌位,木料很差,後來查閱守墓人的記載得知這竟然是那拉皇後的棺槨。堂堂的大清皇後死後竟然連自己的墓都沒有,要借別人的墓棲身。


  那拉皇後死後,乾隆沒有再立新皇後。


  乾隆在他的執政的中後期打了兩場戰爭。兩場戰爭打滿了十年。


  第一場戰爭跟緬甸打。


  緬甸在中緬邊境頻頻挑起事端,惹惱了乾隆。乾隆指示邊防部隊:“若匪徒敢於侵擾邊境,則當搗其巢穴,務使根株盡絕”。


  雲貴總督劉藻迎戰緬軍不利,被乾隆撤職。乾隆調陝甘總督楊應琚擔任雲貴總督再戰緬甸。


  楊應琚還不如劉藻呢。他率領清軍殺入緬甸,被緬軍的遊擊戰打得暈頭轉向。緬軍趁機殺入雲南,斷了清軍退路。清軍雖然狼狽逃回,但損失慘重。乾隆大怒,下令處死楊應琚。


  乾隆把平定新疆的功勳將軍明瑞調到雲南擔任雲貴總督,並給他增調了軍隊。


  明瑞是員悍將,率軍一路強攻殺到緬甸國都阿瓦(在緬甸曼德勒南)。但是後續部隊沒跟上來,尤其是糧草沒能及時送到,明瑞殺到阿瓦已是強弩之末,無力攻城,隻能撤軍。緬軍趁勢反攻將明瑞包圍。明瑞彈盡糧絕兵敗自殺。


  三戰三敗讓乾隆震驚不已。他不敢再輕視緬甸,一方麵調去精銳的八旗軍和水軍,一方麵征調大批民夫和牲畜保障後勤。他派重臣傅恒指揮對緬作戰。


  清軍水陸並進殺入緬甸。緬軍也以水陸兩軍迎戰,利用地勢阻擊清軍。清緬兩軍打成僵持。


  緬甸瘟疫流行。來自北方的清兵在濕熱的緬甸水土不服,染上瘟疫的極多。傅恒本人也染上瘟疫病倒了。他上書乾隆請求停戰。


  恰好這時緬甸主動向乾隆求和。緬甸連年作戰精疲力盡,國力透支,無力繼續戰爭。


  乾隆於是就坡下驢,接受緬甸的求和。


  清軍撤出緬甸,草草結束了曆時五年的戰爭。


  戰後有人向乾隆建議裝備新式火器,說緬軍的燧發槍比我們的火繩槍先進多了,打得又遠又準。緬軍裝備的西洋火炮也比我們的火炮先進。


  乾隆不同意。他以祖訓“騎射乃滿洲根本”為由要求軍隊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騎射上麵。


  有人建議武舉考試增加火器項目。乾隆也不同意。


  清朝考武狀元分室外室內兩場考試,外試弓馬,內試兵法。外場考騎射,射九箭中三箭者合格。不合格的直接淘汰,不準進入內場考試。這種考試辦法一直延續到光緒年間都沒改。


  清朝對騎射的重視程度超過火器。清軍雖然也裝備了火器,但是數量很少而且技術落後。


  乾隆年間英國使團來到中國。清廷為了炫耀清軍的強大,組織軍隊列隊歡迎。英國人坐船進入中國,每到一地都有大批清兵在兩岸列隊向他們敬禮。英國佬也不傻,明白“沿途士兵行禮有示威之性質”,讓英國不敢跟清朝對抗。可人家仔細觀察後發現,清兵雖然人數眾多,但是裝備非常落後。多數人持刀背箭,“士兵為狀與吾古代甲士同也”,清兵好像英國的古代士兵。少數人配備了火槍,但都是那種帶支架的老式火槍。這種火槍傻大黑粗笨,平舉吃力,射擊時必須用支架支撐,類似現在的機槍。英國人心想:清軍人數雖多,就這種軍器,估計沒什麽戰鬥力。


  果不其然,後來八國聯軍打進來,清軍的刀矛騎射在洋槍洋炮麵前一敗塗地。


  打完緬甸,乾隆又出兵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亂。


  大金川和小金川是四川大渡河的兩個支流。大金川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小金川在小金縣。阿壩在當時就是藏族羌族自治區,由當地的十八個土司分片管理。


  雍正朝推行改土歸流,從雲南、貴州開始逐步向廣西、四川發展。四川剛搞到與雲貴交界地區,雍正就死了。川西的阿壩地區沒被改土歸流波及,仍在當地土司的統治之下。


  乾隆上台後,川西頻發戰亂。乾隆決定繼續推行改土歸流以穩定邊疆。


  1747年,大金川土司裹挾著小金川土司去打康定土司。


  乾隆認為機會來了,以維和名義派兵殺入西川。


  但是金川之役進展非常不順利。那裏的地勢不適合騎兵作戰,清軍的騎射優勢發揮不出來。土司軍隊借助山勢修建了很多石頭碉堡。清軍的火炮打上去幾乎不見效果。清軍屢攻不克,損兵折將,隻得放棄進攻轉為圍困。


  大金川被圍兩年彈盡糧絕,向清軍請降。


  乾隆不接受投降,要求前線將領“盡興剿滅”土司軍隊。他進兵的目的是改土歸流,廢除土司由政府直接管理,接受土司投降就等於認輸了。


  乾隆增兵換將接著打。但戰事依然不見起色。乾隆有些泄氣,放棄“剿滅”計劃,允許前線將領接受投降。


  第一次金川戰役草草結束。


  20年後,大小金川再次叛亂,進攻周邊土司,試圖擴張勢力。


  乾隆在此期間平定了新疆,在新疆完成改土歸流,正是躊躇滿誌之時。大小金川自己往槍口上撞,乾隆自然不會放過。他再次派兵進剿大小金川。


  這次清軍打贏了,滅了大小金川。不過戰爭曆時五年,耗費白銀七千萬兩,可以想象仗打得多麽艱難。期間大小金川故技重施向乾隆請降。乾隆不準,堅持不勝不歸。


  乾隆戰後“改土為屯”,取締了大小金川的土司,將金川地區改為五個屯田區,派駐軍隊和移民,加強政府對川西的控製。


  乾隆晚年自稱“十全老人”,號稱有“十全武功”,也就是打了十仗全贏了。他曆數“十全武功”為:“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不知道乾隆不識數還是落了一個,二加一加二加一加一加一加一合為九。大家猜想打廓爾喀(尼泊爾),清軍出動兩次,雖然第一次沒打成,第二次才接戰,也算兩次。


  另外,乾隆打的戰爭可不止十次。清朝的叛亂、起義此起彼伏。貴州苗民叛亂曆時11年才平,規模比台灣“天地會”反清起義還大。


  乾隆在他執政後期開始編書。他希望自己文武雙全,在各個方麵都能留名青史。


  他編的書最著名的是《四庫全書》。這本書果真讓他青史留名。


  《四庫全書》是乾隆的寵臣和珅投其所好提議修纂的。善於逢迎拍馬的和珅知道乾隆喜歡幹青史留名的事,提議修一部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乾隆當然歡迎。


  《四庫全書》由乾隆領銜,幾百高官、學者和幾千抄手參與,耗時十幾年編纂而成。《四庫全書》集天下之大成,和《永樂大典》一樣把古今所有能搜集到的典籍匯編成冊。《四庫全書》收錄典籍7萬多冊,為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不過在編書的過程中禁毀圖書15萬冊,破壞了更多的文化遺產。


  它把全天下的書都搜集起來後,先逐一審查,分出毀、改、留三大類。認為不好的書,全部燒毀;認為有些毛病的書,經過刪改後予以保留;認為好的書,保留入冊。


  經過它這一番審,一大批書就付之一炬了,留下的遠沒有燒掉的多。《四庫全書》成為清朝“文字獄”達到高潮的標誌,把文字獄運動延伸到了古人那裏。


  乾隆是清朝搞文字獄最多的皇帝,有人統計是130次,也有說法是170次。乾隆連瘋子的瘋言瘋語都不放過。他做什麽都要做到極致。


  乾隆晚年實在找不到什麽追求了,開始追求享樂。


  乾隆是清朝故事最多的皇帝。他一個人就撐起清宮戲的半邊天,養活了一大幫編劇、導演和影視明星。


  乾隆被民間稱作風流皇帝。不過對於乾隆來講,風流應該更多是指著他的多才多藝而不是他的好色。


  乾隆詩書畫皆通。吟詩作畫揮毫潑墨是乾隆最大的愛好。乾隆手跡在世上留存很多,養活了一大批拍賣行。雖然從藝術角度,乾隆的書畫作品隻能算二流水平。但因為他是曆史上名氣極大的皇帝,拍賣價格都是超一流水平。以詩書畫三絕聞名的宋徽宗都望塵莫及。


  乾隆算不算好色真不好說。民間所傳有關乾隆的風流韻事大都沒有史料依據。史料原本就很少提及皇帝的私生活。更何況對於清朝來說,作為第一手材料的皇帝“起居注”該記什麽、不該記什麽都有著嚴格的規定。深宮密事絕不外傳。


  乾隆的確有很多嬪妃,但再多也沒有康熙多。一般對於皇帝來說,隻要沒幹什麽出格的事,沒把自己搞死,就不叫好酒色。


  在乾隆的眾多嬪妃中,最為世人熟知的是“香妃”。但香妃其實是查無此人,僅僅是傳說中的人物。不過根據香妃是回人的線索,可以推斷香妃的原型應該是乾隆的容妃。因為乾隆就這麽一個維吾爾族妃子。不過真實的容妃可沒有誓死不讓乾隆近身,相反容妃因為“久勤服事”從貴人一步步升到嬪妃。她是不是身有異香不得而知,但她肯定沒有“蝶化”。史載她是在55歲頭上善終正寢。


  乾隆最寵愛的是令妃,也就是嘉慶皇帝的媽。乾隆在皇後死後立令妃為皇貴妃。皇貴妃僅比皇後低一級。


  乾隆在執政後期貪圖享樂懈怠朝政,但並非沉溺後宮不理朝政,該上朝上朝,該批閱奏章批閱奏章。隻是年紀大了,沒了年輕人那股幹勁,能偷懶就偷懶,能享受就享受。乾隆後期沒有什麽政績值得一提,相反修建增多、巡遊增多,民變也開始增多,國家開始走下坡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