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南明抗清
1664年——1650年 明福王南京繼位,是為南明。清兵南下征討。
不願降清的南明大臣逃離南京往南跑,邊跑邊張羅新君。崇禎沒孫子了,但他弟弟還有一個孫子,就是潞王朱常淓。大家一致推舉潞王繼任皇帝,希望潞王能帶領大家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潞王百般推辭。大明江山已經沒戲了,還做什麽皇帝。但擱不住大家死勸活勸,潞王勉為其難暫時監國,也就是代行皇帝職權。可看著清兵如潮水般殺來,潞王立馬慫了,偷偷投降了清軍。
一國之主投降清軍,這對全國抗清軍民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清軍很高興。多爾兗認為大勢已定,帶領清軍主力回東北休整,隻留下少部分清軍和洪承疇等降兵降將追剿南明殘兵。
此時湖南、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還在明軍的控製當中。這些明軍裏麵實力最強的是福建的鄭芝龍。他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重樹南明大旗。
鄭芝龍原本是一個海盜,並且是沿海地區最大的海盜。他掌握著一支實力超強的艦隊,向過往的商隊收保護費。他的總部開始時設在日本平戶島(現在的長崎縣平戶市),並且娶了一個日本女子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鄭成功。
鄭成功7歲的時候,鄭家被日本政府趕出日本,跑到台灣安營紮寨。
好景不長,荷蘭人來了。荷蘭人覺得鄭芝龍一艘船收3000兩銀子,太黑了。他們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組織下用洋槍洋炮把鄭芝龍趕走。
荷蘭東印度公司和後來在中國賣YP的臭名昭著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一樣,也是一個亦商亦盜的半官方組織。
鄭芝龍實在沒地去了,隻好接受了明朝的招安,做了福建的總兵。
現如今清兵打過來了,出於保家衛國的目的,他奉唐王為主,號召各地軍民團結起來反清複明。
唐王是朱元璋的後人,確切地說是朱元璋第22子的第8代孫,對崇禎來說屬於遠房親戚。但手頭沒別人了,鄭芝龍隻能拿唐王頂上去。
唐王做了皇帝(史稱南明隆武帝)對鄭芝龍感激不盡。他沒兒子便把鄭芝龍的兒子當做自己的兒子,準備百年之後傳位給鄭成功。鄭成功被賜“朱”姓,因此別人管他叫做“國姓爺”。
隆武帝不知道鄭芝龍擁立他做皇帝是有私心的。鄭芝龍的保家衛國是打著衛國的旗號保家,借大明皇帝的號召力吸引各路英雄入夥,幫他保住福建、保住他的地盤、保住他的榮華富貴。
隆武帝哪知道他肚子裏的彎彎繞,登基後立即張羅反攻清軍,對外宣告要禦駕親征收複南京。
鄭芝龍借口籌糧籌餉需要時日,按兵不動。隆武帝幹著急沒辦法。
當時多爾兗認為大局已定開始變換麵孔,強迫中國百姓剃發,宣稱“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
“剃發令”激起占領區百姓群起反抗。清兵出動軍隊進行殘酷鎮壓。
隆武帝認為此時正是反攻的大好時機,催促鄭芝龍趕緊發兵。鄭芝龍一直推三阻四。隆武帝急了,你不去我去,組織了一支隊伍出發了。
多爾兗得知南明又有了新皇帝,立即派兵增援洪承疇。
洪承疇也沒閑著,派人去勸降鄭芝龍。他說你們皇上已經跟你翻臉了,你待在南明也沒好果子吃,不如來我們這邊吧。你不就是想保住福建嗎?我保舉你做閩粵總督,不但把福建給你還把廣東再加上浙江都給你,讓你做三省總督。
鄭芝龍也是有奶便是娘的主,一拍即合,答應投降。他把前線部隊撤了回來,致使清兵長驅直入。
隆武帝在趕往前線的路上突遭清軍偷襲,血戰之後兵敗亡身。南明新王朝瞬間崩潰。
鄭成功對親爹背叛幹爹投降清兵的做法非常氣憤,宣布斷絕父子關係,領著一幫人出走廈門。
清軍很快占領了福建、浙江、江西等地,隨後又把兵鋒轉向四川。
四川在張獻忠手裏。他當年從湖北跑到四川,攻占四川後關門做起了皇帝。
比起李自成,他這個皇帝做得時間長了些。不過他是個暴君,殺人的魔王。正史、野史記載了不少他變態殺人的故事,簡直就是殺人如麻、雞犬不留。幾百萬四川人最後殺得隻剩下幾十萬,有的甚至說幾萬,幾乎絕種了。現在的四川人大都是後來從外地遷入的。
當然,四川人幾乎滅絕也有清兵的“功勞”。
清軍攻入四川。張獻忠帶兵迎戰。他穿著黃袍玉帶非常紮眼。清軍主帥豪格是個神箭手,一箭把他射死。起義軍因此崩潰。
自此,明朝原有疆土大部分已被收入囊中。清朝占領中國已是無法更改的事實。換句話說,中國亡國了。
這是中國信史以來,在元朝之後第二次亡國。
雖然說蒙元、滿清後來成為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的成員之一,站在現在來講,中國兩次亡國的經曆都可以看做民族融合的過程。但對於當時來說,中國的確是亡了。中國人再一次集體做了亡國奴。
清朝能入主中原完全是撞了狗屎運了。沒有李自成和吳三桂,清朝能取得前金的成績就相當不錯了。
明朝亡國自然是運氣太壞。沒有城防部隊反水、太監獻城投降,李自成根本打不進北京城。
不過偶然裏麵也存在著必然。如果明朝能讓自己的百姓安居樂業,誰起來造反呢?如果官員、將領不那麽腐敗,滿清怎麽可能踏進中國一步?歸根到底還是自身的問題。
理學的盛行讓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意識形態上麵,不是與天鬥與地鬥而是一門心思與人鬥。“大禮儀之爭”、“國本之爭”都是什麽亂七八糟事?君與臣鬥怠政起,臣與臣鬥黨爭興。君臣都把心思放在治國上麵,致使下麵貪官汙吏橫行,百姓怨聲載道。鬥到最後,人心散了,凝聚力沒了,經濟垮了,戰亂來了,國家亡了。
這下不鬧了。李自成入主皇宮,也沒人去爭大禮儀。福臨入主皇宮,也沒人去爭國本。他們別說不是太祖一脈,連炎黃一脈都不是。這幫家夥反倒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去給人家做臣子。氣節也不講了。“禮義廉恥”也丟得幹幹淨淨。滿清朝廷滿眼是明朝的降臣。清朝軍隊滿眼是明朝的降兵降將。他們還幫著外族去鎮壓本族。愛國賊變成了賣國賊。
明朝自己把自己給鬥死了。但是南明並沒有吸取教訓,接著鬥。史可法北上、左良玉叛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黨爭。
清軍二次南征之後,隻有湖廣一帶還在明朝的殘餘勢力控製之下。
兩廣總督丁魁楚在肇慶立了一個皇帝,希望重建朝廷把大家夥兒聚集到一起繼續抗清。這個南明第三任皇帝叫做朱由榔,史稱永曆皇帝,是萬曆皇帝的孫子。
隆武朝廷的文武百官敗退到廣東,聽說廣東地方政府推舉了一個新皇帝、組建了一個新朝廷,非常不滿。隆武帝雖然死了,他弟弟朱聿粵還健在,怎麽能輪到永曆做皇帝?他們擁立朱聿粵做皇帝(史稱紹武帝),在廣州另立中央。
巴掌大點的地方並立兩個皇帝、兩個朝廷。於是“河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重演。倆皇帝為爭正統掐起架來。清兵趁虛而入。
清兵都打到廣州了,那倆家夥還在那掐呢。清軍將領李成棟派出300精銳騎兵奇襲廣州。廣州幾乎無人防守——軍隊都去肇慶打仗去了。這300人竟然輕易得手。紹武帝逃跑不及被清兵生擒活捉。
李成棟一麵派人押著紹武帝向多爾兗請功,一麵繼續進兵捉拿永曆皇帝。永曆見勢不妙一溜煙跑到廣西。李成棟窮追不舍。
多爾兗得知李成棟拿住南明一個皇帝自然很高興,但他卻沒有給李成棟記功頒賞。多爾袞歧視中原漢人降將,覺得讓他們活命就是給他們的最大賞賜。
李成棟非常不滿。我昧著良心屠殺自己的同胞,功勞和忠心沒有得到回報。他一氣之下決定投奔南明。
李成棟這個人一生反複無常。他先投入李自成的帳下,後來投降了明朝,再投降了清朝,現在又要改投南明。
他在降清期間不但帶兵進攻漢人政權還殘酷鎮壓漢人百姓。慘絕人寰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有這家夥的身影。手上的鮮血還沒晾幹,他又跑來投奔南明。
他投奔南明不光是怨恨多爾兗賞罰不明,也有自己的小算盤。現在清軍主力已經調往四川,長江以南屬他實力最強。如果此時回歸南明幫助南明收複失地,他就是匡扶社稷重定乾坤的第一功臣。
與此同時,江西的降將金聲桓也決定棄暗投明。他本是左良玉的部將,隨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投降了清軍。他也恨多爾袞吝嗇賞賜,決定回歸南明。
走投無路的永曆皇帝忽然得到這麽大一個驚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立刻接受了他們的投誠。
李成棟派兵把永曆接回肇慶。
轉戰雲貴以及堅持在四川抗戰的張獻忠的部隊、南逃湖南的大順軍殘部請求與南明聯合抗清。永曆帝擯棄前嫌一口答應。
一時間,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組成抗清統一戰線。抗清鬥爭進入一個高潮。
多爾兗得知江南翻盤,急調孔有德、尚可喜南下增援。
孔有德、尚可喜一路過關斬將殺奔南昌。
金聲桓出戰失利,退守南昌。永曆帝急派李成棟救援金聲桓。可惜李成棟的援軍還沒趕到,南昌已被清兵攻陷。金聲桓在城破之時投湖自殺。
清兵馬不停蹄進攻李成棟。李成棟因為醉酒沒有督促部隊立下營盤。明軍遭到清兵突襲亂作一團,全線潰敗。李成棟倉皇逃走,在涉水過河時不幸墜馬溺水而亡。李成棟的殘餘部隊逃回廣東。
清兵絲毫不給南明喘息的機會,先是偷襲得手占領了湖南,隨後兵分兩路殺向廣東、廣西。永曆帝受到兩麵夾擊,逃往貴州避難。
抗清鬥爭再次陷入低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