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鬆錦大戰
,1636年——1642年 皇太極稱帝建清。鬆錦大戰,明軍精銳盡失。李自成等變民東山再起。
稱帝後的皇太極派兵十萬殺向北京。清兵從喜峰口(河北唐山遷西縣境內)殺入明朝境內。明軍退守居庸關又被明軍攻破。清兵殺入京畿,連下昌平,良鄉(北京房山)、寶坻(天津寶坻)等城,劫掠一番後揚長而去。
皇太極用炫耀兵威的方式向崇禎通報他稱帝的消息。
崇禎急忙把剿匪部隊調回北京去防禦清兵。
但是皇太極沒有急於跟明朝決戰,而是出兵第二次征服朝鮮。
先前朝鮮戰敗向後金稱弟納貢,但暗中仍然尊明朝為宗主國。皇太極向朝鮮借船借糧去打明朝,全被朝鮮托辭拒絕。皇太極稱帝後,朝鮮使臣拒絕按臣禮參拜皇太極,不承認皇太極是皇帝。
皇太極大怒,親自帶兵去打朝鮮。
朝鮮受到進攻急忙向明朝求救。崇禎派山東水軍前去救援。但明軍援軍剛到皮島,朝鮮就敗了。朝鮮向皇太極稱臣,成為清國的屬國。
皇太極拿下朝鮮後派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率領清軍水軍去打皮島。雙方經過七個晝夜的激戰,清軍終於拔掉皮島這顆釘子。
後金從此再無後顧之憂。皇太極開始放心大膽地跟崇禎爭天下。
1638年,清兵12萬兵分兩路殺入京畿。
明軍先前被清兵攻破了居庸關,亡羊補牢加強了居庸關的防守。但從山海關到北京的長城防線有一千多裏,清兵已經完全占領了長城以北,可以隨意選點攻入長城。他們這回從居庸關和山海關之間的牆子關、青山關殺了進來。
薊遼的總督、總兵領兵迎戰,試圖把清兵堵回去,結果兵敗被殺。
清兵長驅直入,屯兵牛欄山。他們沒有進攻防守嚴密的北京城而是繞過北京往南邊打,打到涿州後往東打,最後從山東北返,圍著北京整繞了一大圈。
宣城總督率軍攔截清兵,力戰而死,全軍覆沒。病退在家的孫承宗起兵抵抗,在城破後自殺殉國。
崇禎急令洪承疇和陝西巡撫孫傳庭進京勤王。等他們率兵趕到北京,清兵已經帶著戰利品滿載而歸。
清兵本想從山海關回去,但久攻不下隻得從青石關原路返回。
清兵此番南侵曆時半年,深入兩千裏,攻破京畿43縣、山東18縣,掠走人口46萬、財物無數,與明軍交戰33次,全部獲勝。
清兵走後,崇禎下令將遇敵而逃的36名帶兵之將和監軍全部砍頭。清兵如此猖狂跟明軍畏敵懼戰有很大關係。
戰敗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明軍戰鬥力差,兵力不足,防線漏洞百出。
戰鬥力差,他一時半會想不出好辦法解決。他想先解決兵力不足問題。
兵力不足使崇禎在應對內憂外患時捉襟見肘。他一會拆東牆補西牆,一會拆西牆補東牆,結果兩牆都沒補好。洪承疇、孫傳庭率軍北上,已經基本平息的陝西農民軍又死灰複燃。李自成趁機東山再起。
崇禎下令訓練新軍,擴充軍隊。
但是訓練新軍、擴張軍隊都需要錢啊,他不得不再次加稅,向百姓征收“練餉”。
“遼餉”、“練餉”,後來又增加了“剿餉”,百姓的稅負越來越重。百姓對政府的怨氣也越來越大。但局勢所迫,崇禎也顧不得這些了。
崇禎任命洪承疇為薊遼總督,加強長城一線的防守;任命孫傳庭為保定總督,負責河邊、山東防務。
1640年,清軍再攻錦州。
之前皇太極打過錦州,被明軍的大炮轟回來了。之後他寧可翻山越嶺繞路進中原也不願再碰錦州。但是爬山越嶺太費時間太費力氣,重裝備也不得帶,還得擔心錦州抄他後路,進了中原隻能劫掠一番趕緊回來。現在他準備跟明朝決戰,那就不能再繞著走,必須從正麵打開明朝大門,拿下錦州。
以前不敢打錦州也是因為怕明軍的大炮。現在清兵也有大炮了,還怕啥?
清兵大舉進攻錦州。
守錦州的是祖大壽,他一麵率軍死守,一麵向朝廷求援。
錦州絕不能丟。崇禎要求洪承疇立即組織兵力救援。洪承疇領旨,率領十三萬精銳趕赴錦州。吳三桂那時已升為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帶本部兵隨隊出發。
明軍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十幾萬大軍抱成一個團向錦州平行推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清兵拿手戲是圍城打援。但援軍一下來這麽多還不給各個擊破的機會,清兵無從下嘴。眼看明軍步步逼近,清軍硬著頭皮打了幾仗,結果損兵折將,大敗而回。
明軍順利到達錦州,在錦州城外的鬆山紮營,居高臨下。
正在家養病的皇太極坐不住了,抱病趕往前線督戰。也不知道皇太極得的是什麽病,反正是“嘩嘩”地流鼻血。他一邊騎馬趕路,一邊用碗接鼻血。流的鼻血夠做兩盤毛血旺。
皇太極來到前線,親自去偵察敵情。他發現明軍的排兵布陣前強後弱,優勢兵力都部署在前鋒線上,後防薄弱。他當即決定,邊路突破,下底傳中,繞過對方主力,偷襲明軍的糧倉,切斷明軍退路。
清軍依計行事斷了明軍的後路將明軍包圍。明軍果然軍心大亂。
洪承疇毛了。這下不好玩了,後路被斷事小,飯沒得吃了事大。他決定先撤回去弄著糧食再說。他對各路總兵說:咱來時一塊來,走時一塊走,一起往外衝,誰也攔不住。
誰知道這幫家夥一聽說撤,撒丫子就跑。清軍肆意屠殺。明軍死傷大半。
明軍各部自顧自跑了,把主帥洪承疇扔在包圍圈內。洪承疇再想跑,跑不了了。皇太極把鬆山團團圍住,打算把他和明軍活活餓死。洪承疇的手下不想做餓死鬼,向皇太極投降,引狼入室。一番血戰之後,洪承疇戰敗被俘,投降了。
祖大壽彈盡糧絕,眼看解圍無望也獻城投降。明軍在長城以北的防線宣告崩潰。
吳三桂逃出重圍退守寧遠,收攏殘兵敗將,重新構築防線。
皇太極本想乘勝追擊,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寧遠城讓他望而卻步。他派出一撥又一撥的人前去招降吳三桂,寄希望於不戰而勝。但是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的價碼都提到“分茅裂土”的份上——允許吳三桂割據稱王——吳三桂仍然不為所動。
皇太極有病在身不能久留,隻好暫時收兵回營。
在東北大戰的同期,河南發生大旱。饑民遍地給了農民軍鹹魚翻身的機會。
張獻忠在革命陷入低潮的時候投降了官軍,但拒絕遣散軍隊。洪承疇率軍北上後,張獻忠再度舉旗造反。
李自成被官軍擊敗後逃進商洛山中潛伏,後來聽說張獻忠重新起事便出山收攏舊部去投奔張獻忠。但張獻忠出於私心想幹掉李自成吞並他的隊伍。李自成發覺後趕緊帶人逃走。
官府以為李自成早死了,沒想到他又出來活動,派兵追剿,把他堵在四川的一個山溝裏。李自成出不去了,愁苦之餘想自殺了事,所幸被部下攔下。部眾見狀紛紛離他而去,投降了官軍。他最得力的大將劉宗敏也準備投降。
李自成對劉宗敏說:人都說我有做天子的命。你何不替我算一卦試試。如果不是,你把我腦袋砍下來帶走,也能去邀功請賞。
劉宗敏還真去算了一卦,證明李自成所言不虛。劉宗敏連算三卦都是一個結果,對李自成深信不疑。劉宗敏從此死心塌地跟著李自成。
李自成放棄輜重,翻山逃走,帶著隊伍潛入河南。
在河南,李自成不僅擴張了隊伍還得到了兩位得力助手,牛金星和李岩。
牛金星和李岩不僅幫他出謀劃策,還幫他包裝形象。
牛金星勸他“少刑殺,賑饑民,收人心”,擺脫盜匪的形象。李岩也勸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要再搞“三光”政策。
李自成“性猜忍,日殺人斮[zhuó](砍斷)足剖心為戲”。因為他殺人如麻,名聲很不好。所過村鎮老百姓見到他都怕得要死,拚命抵抗。
李自成聽從他們的建議開始改變形象。他從嚴肅軍紀下手,提出“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農民軍從此軍紀肅然。
李岩打出“均田免糧”口號,還編了一個歌謠教給沿途的小孩唱:“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他竭力把李自成包裝成“割富濟貧”的大俠形象。
農民軍將搶來的財物拿出一部分賑濟災民。災民感恩戴德,紛紛加入農民軍。李自成的隊伍迅速擴大,進攻時遇到的阻力也明顯減少。
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陽,抓住了福王朱常洵。
朱常洵就是前麵提到過的萬曆和鄭貴妃的兒子。就是因為他,萬曆和大臣們打了十幾年的嘴官司。後來太子沒做成,朱常洵去洛陽做了福王。因為有萬曆的傾囊相助,福王是諸王中最富有的王。
李自成抓住他可發財了,從此不愁吃不愁穿。他用王府的錢賑濟災民、招兵買馬,隊伍很快擴充到幾十萬,成為農民軍中實力最強的人。
李自成把福王殺了,拿福王的血和鹿血摻和著當酒喝,美名其曰福鹿(福祿)酒。
李自成率軍攻打開封,久攻不下,“屠密縣(河南新密)”後撤走。
李自成還是改不了嗜殺的毛病。他規定“攻城,迎降者不殺,守一日殺十之三,二日殺十之七,三日屠之”。很像當年的蒙古人進中國。
屠城時,農民軍如打獵一般圍堵城中百姓。步兵逐漸收緊包圍圈,騎兵在外圍追殺漏網者。待百姓都被攏到一起時,集體屠殺,“無一人得免”。
後來李自成又去打開封,被流箭射中一眼,從此變成獨眼龍。李自成大怒,發狠要攻下開封。
他攻城不用雲梯,讓士卒攻到城下後摳一塊城牆磚回來。帶磚回來,回去睡覺。沒帶磚回來,斬。不久,城牆就被摳出一個大洞。他又派人往牆洞裏填充火藥,告訴他們等騎兵部隊過來後就點燃火藥炸塌城牆。沒想到開封城牆非常堅固,火藥爆炸後沒炸塌城牆,火力向外迸射反倒把騎兵撂倒一片。
李自成無計可施隻得怏怏而去。他攻陷陳州(河南淮陽)後屠城泄憤。
李自成讓人聯想起紅巾軍的劉福通。“福通每陷一城,以人為糧食,既盡,複陷一處,故其所過,赤地千裏”。
李自成和劉福通都是農民軍。農民軍是反政府軍但不一定就是義軍。它反政府同時也可能同樣反人民、反人類。他們奪得了政權也不一定會想著為人民謀福利,隻是把人民視為自己的財產或者滿足私欲的工具而已。